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1篇
工业技术   2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某高砷富银铋硫矿为硫化矿混合精矿,表面受到浮选药剂污染,各种矿物之间的可浮性相近,给分离带来不利影响。采用“混合精矿加温脱药-脱药精矿铋银优先浮选-铋银尾矿砷硫活化浮选”工艺流程进行处理,采用高效银铋捕收剂SAC,全流程实验获得的银铋精矿含银4386 g/t、铋13.06%、砷0.61%,回收率为银88.52%,铋85.51%;砷硫精矿含硫36.37%、砷9.69%,回收率为硫93.71%,砷97.57%。实现了混合精矿中铋银砷硫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2.
广东某钨矿重选尾矿中含有回收价值的Bi 0.033%、Mo 0.029%,主要金属矿物为辉钼矿、辉铋矿、辉铅铋矿、黄铁矿、黄铜矿以及闪锌矿,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长石。铋、钼多以硫化物存在。采用铋钼混选-铋钼分离流程处理试样,最终可获得铋品位为31.37%、回收率为74.24%的铋精矿;钼品位为46.68%、回收率为81.50%的钼精矿。  相似文献   
3.
铁锰氧化物由于其胶体成因特征,在自然体系中是多种有价金属,如金、银、铜、镍、钴、钨、锡、铅等的载体矿物。褐铁矿和硬锰矿等天然铁锰复合氧化矿物所负载的有价金属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难以用物理方法解离或暴露于表面而被浸出,这些有价金属的回收提取一直是选冶技术共性难题。以云南北衙铁金多金属矿氧化带矿石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自动定量分析(MLA)、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天然铁锰氧化矿物负载金、银的差异和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金、银的赋存状态具有多样化的特征,矿石中79%的金为游离金,以明金形式存在于褐铁矿的溶蚀孔洞中,褐铁矿中金粒结晶后边缘形成或大或小至极微细收缩孔隙,这些溶蚀孔及结晶收缩孔为氰化浸出金银提供过液通道。矿石中82%的银赋存于硬锰矿中,这部分银主要进入硬锰矿晶格中的大尺度隧道结构中,少数银以螺状硫银矿形式存在于褐铁矿溶蚀孔洞中。为此,北衙氧化矿的选冶研究摒弃"金细则细磨"的常规思维,根据矿物磁性和金、银赋存状态差异,提出分流分选新理念,在粗磨条件下,分出磁铁精矿、褐铁精矿和非磁三股矿物流,在富银含锰的褐铁精矿中采用弱酸体系中选择性还原解离硬锰矿中银,在控制pH值抑制褐铁矿溶解的前提下,还原释放锰矿物晶体结构中的银离子,实现银的化学解离。该研究成果揭示了氧化带金、银的赋存规律,成因机制以及影响金、银冶金提取的深层次的矿物学因素,为氧化矿金银的选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粤北某高硫伴生铜、铋的钨矿选矿厂采用枱浮从重选钨粗精矿中回收硫化矿物,再采用抑铋浮铜-重选选铋工艺从硫化矿混合精矿中分离回收铜铋,不仅铜、铋回收率低,且铜精矿含铋高。为解决铜、铋的高效分离与回收问题,以现场重选钨粗精矿为试样,进行了铜、铋分离与回收试验。结果表明:WO3、Cu、Bi、Ag品位分别为13.66%、3.32%、1.93%和308.50 g/t,主要铜矿物为黄铜矿和辉铜矿,主要铋矿物为辉铋矿,有用矿物粒度主要为0.64~0.04 mm,黑钨矿、白钨矿、黄铁矿嵌布粒度略粗,黄铜矿、辉铋矿粒度略细的试样,在棒磨至-0.2 mm的情况下,以石灰为调整剂、SY为铋抑制剂、Z-200为捕收剂1粗1精2扫流程抑铋浮铜,以GYC-1为铋活化剂、丁基黄药为铋捕收剂1粗2精2扫流程活化浮铋,最终获得铜品位为19.01%、铜回收率为93.51%、含铋0.81%的铜精矿,以及铋品位为21.39%、铋回收率为78.61%、含铜0.63%的铋精矿,与现场生产指标相比,铜精矿铜品位、铜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0.48和9.19个百分点,含铋下降了1.85个百分点;铋精矿铋品位下降了5.23个百分点、铋回收率提高了33.25个百分点,含铜下降了1.68个百分点,较好地实现了铜、铋的分离与回收。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高岭土、绿泥石、白云石和褐铁矿4种常见易泥化矿物对氰化浸出过程的影响,发现褐铁矿和白云石在细磨时形成的次生矿泥比原生矿泥具有更强的吸附已溶金能力,使浸出率降低。研究了原矿经粗磨-磁选后易泥化矿物的分布,对云南某金铁氧化矿采用"粗磨-分类磁选-分组氰化浸出"的新工艺,有效减少了次生矿泥的生成,与"细磨-氰化浸出-磁选"的传统工艺相比,金浸出率由85.26%提高到93.05%,铁精矿回收率由41.20%提高到70.86%。  相似文献   
6.
氧化铁锰矿物中通常含有银、铜等伴生元素,多以类质同象或亚显微包裹的形式与主元素锰结合共生,赋存状态复杂.Mn-Ag-Cu结合矿在化学浸出过程中,三种离子可能会交互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基于HSC Chemistry软件进行了Mn-Cu-Fe的电势?pH分析,构建了化学浸出平衡体系.根据铜在不同pH值和电势条件下的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7.
为使金属钼能从钼含量为1.62%的铜钼多金属硫化矿混合精矿中高效分离,探索了一种加温预处理-浮选分离的工艺。混合精矿首先经加温脱药,脱药温度为90℃,加温时间为2.5 h,在不磨矿的情况下直接进行一粗-四精-一扫的钼浮选分离工艺,并配合专门浮钼的选择性捕收剂MY,获得了钼品位为45.24%,回收率为86.88%的钼精矿,并使铜、铋等其他有价金属元素富集至浮钼尾矿中,有效的解决了钼从铜钼多金属硫化混合精矿中难分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宋宝旭  李沛伦  邹坚坚 《矿冶》2016,25(1):45-48
针对山东某风化壳型金矿进行了氰化浸出试验研究,考察了磨矿细度、氰化钠用量、石灰用量、液固比、搅拌时间等对金浸出效果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较粗的磨矿细度和较低的矿浆浓度对浸出更有利,在最佳的试验条件下,该矿石的金浸出率可达到95.87%,炭吸附率可达到99.58%。  相似文献   
9.
某富银铜锌多金属硫化矿,其银品位为125 g/t,铜品位为0.26%,锌品位为1.13%,硫品位为3.04%;90%的银赋存于银黝铜矿、黝铜矿等铜矿物中。采用“优先浮银铜﹣锌硫混浮﹣锌硫分离”工艺流程进行处理,选择高效银捕收剂SAC强化银的回收,全流程实验获得的银(铜)精矿含银10094 g/t,含铜16.67%,银回收率88.78%,铜回收率80.23%,锌精矿含锌45.46%,锌回收率81.81%。实现了矿石中银铜锌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0.
安徽某硫化铜矿选矿厂铜精矿铜品位为18.20%,F、MgO含量分别为0.25%和9.26%,不仅铜品位偏低,且F、MgO含量不满足冶炼厂对铜精矿F含量小于0.1%、MgO含量小于5%的要求。研究查明,含F、MgO易泥化、易浮滑石、蛇纹石和绿泥石等以微细粒大量混杂进入铜精矿是造成现场铜精矿F、MgO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以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研发的DG11为含氟镁脉石矿物的抑制剂,采用1粗1精1扫、中矿顺序返回浮选流程处理现场铜精矿,最终获得了铜品位为25.11%、铜回收率为97.45%,F和MgO含量分别为0.082%和2.02%的铜精矿,既显著提高了精矿铜品位,又大幅度降低了精矿氟、镁含量,达到冶炼厂对铜精矿F和MgO含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