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1.
基于小波分析的风机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故障信号特征和小波变换多尺度分解性质选取小波分解层次,得到能正确地反映风机运行状态的特征向量;参照特征向量的组成方法,提出并构建基于小波分析的韶钢4号风机典型故障特征表。对待检信号选用db10波进行6层小波分解,利用待检状态的特征向量与典型故障特征表,通过模糊模式识别方法进行风机故障诊断。结合傅里叶分析方法进一步找出风机存在的倍频微弱信号。实际诊断结果表明:振动信号与故障特征表中典型不平衡故障的模糊贴近度达到0.958,从而诊断出实例中风机存在不平衡故障;风机存在0.5倍频微弱信号,据此有利于发现风机与该频率相关的早期微弱故障征兆。  相似文献   
2.
不同围压与节理特征下盘形滚刀破岩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青  张旭辉  夏毅敏  朱逸  易念恩  张佳 《煤炭学报》2014,39(7):1220-1228
为了研究围压、节理特征对盘形滚刀破岩的影响,采用颗粒离散元法建立了不同围压、节理特征下的盘形滚刀破岩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研究不同围压与节理特征下对应的破碎模式、破岩比能耗和裂纹数目。研究表明:盘形滚刀破岩时,随着围压与节理特征的变化,会呈现4种破碎模式;其中当围压为50 MPa,节理间距小于60 mm以及节理倾角在30°附近时呈围压促进破碎模式,该破碎模式类似于岩爆,破岩比能耗极低;当围压和节理间距一定时,比能耗随着节理倾角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且在30°时取得最小值;当围压和节理倾角一定时,比能耗随着节理间距的增大而增大;当节理间距一定时,节理倾角在0°,90°附近时,比能耗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而当节理倾角在15°~75°时,比能耗随围压由1 MPa增加到25 MPa时而增大,由25 MPa增加到50 MPa时而减小;另外,破碎模式、比能耗和裂纹数目三者关系密切,其中比能耗和裂纹数目之间的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旋转机械相位信息的研究,提出从倍频相位中提取相对时相作为诊断特征量,讨论了相对时相所包含的故障信息及在不同故障种类中的表征,经实例证明,相对时相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海瑞克滚刀与实验滚刀三自由度的垂向振动模型,以实验滚刀为算例进行了分析,并以接近实际工况的锯齿形力作为输入,以实验的力和贯入度作为条件,利用MATLAB对振动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表明盘形滚刀产生的振动是受迫振动,得到仿真振动量级很小,不会影响盘形滚刀的实际贯入程度,表明实验滚刀设计合理,抗振能力强。同时设计了实验台盘形滚刀固有频率测量系统,根据幅频特性曲线确定了盘形滚刀固有频率,振动模型的固有频率与实验结果相比较计算误差仅为8.2%,表明该振动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滚刀实际振动情况,利用该振动模型对实验滚刀垂向振动进行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在对实际工况合理简化的基础上,从岩土细观角度出发,采用颗粒离散元法建立滚刀侵入岩体的二维模拟模型,研究双滚刀作用下岩体的动态响应机制,找出滚刀侵入过程中岩体裂纹、贯入度以及切削力三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对常见切深下滚刀最优刀间距问题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切深下比能耗与刀间距的规律,并通过试验对双滚刀破岩过程中岩体动态特性以及最优刀间距问题进行验证,最后以工程实例验证研究结论。研究表明:仿真过程中,切削力随贯入度的变化与岩体的跃进破碎特性相一致,岩体破坏服从格里菲斯理论;较小切深下岩体为剪切破坏,较大切深下岩体发生拉应力破坏;切深为10 mm时比能耗有明显拐点,此时刀间距为100 mm;切深为6 mm时,60 mm刀间距下比能耗最小;切深小于2 mm时,实际工况下岩体不能产生贯穿裂纹。  相似文献   
6.
硬盘镜像技术在计算机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随着广(局)域网络的发展,该技术在网络数据安全恢复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综述了NOVELL系统容错技术(SFT),探讨了硬盘镜像技术在二级SFT中的几种实现方案,并以实际工作中的一次镜像过程为例,对单控制双硬盘方案的具体实施进行了完备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韶钢烧结厂4号风机诊断实践,提出了采样频率确定法与现场平衡法,提高了诊断系统的功能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