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
按正交试验方案系统地研究了热处理、深冷处理对W6Mo5Cr4V2(简称W6)高速钢耐磨性的影响,从磨损体积和碳化物的分布两方面对耐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后的W6高速钢磨损体积明显减少;深冷处理对碳化物的析出影响很大,深冷处理可以细化组织,改善耐磨性。  相似文献   
2.
疲劳寿命预测和评估在设计过程中对确保橡胶部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结合有限元分析和疲劳试验的疲劳损伤参数,提出了橡胶构件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基于材料试验确定的超弹性材料模型,对橡胶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使用有限元法确定的临界位置处的格林-拉格朗日应变来评估天然橡胶的疲劳损伤参数。利用关键部位的疲劳损伤参数预测橡胶构件的疲劳寿命。橡胶部件的预测疲劳寿命与实验疲劳寿命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W6高速钢丝锥经回转类刀具钝化设备TYESM-15电解刃口钝化处理时,不同的通电荷量处理丝锥得到对应的刃口钝圆半径后切削H13模具钢过程中,钝化后M8丝锥寿命的变化情况,先采用不同的通电荷量对丝锥分别进行电解钝化的刃口处理方式,使之得到对应的钝圆半径,而后用未钝化和钝化丝锥分别对H13模具钢进行攻丝试验,并通过逐点停车的方式来测量丝锥主要切削齿的后刀面磨损值,绘制不同电解参数下丝锥的磨损曲线图,分析不同钝圆半径对丝锥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TYESM-15钝化后的丝锥刃口均匀,刃口尺寸具有足够的可靠性;经电解参数中通电荷量75C处理过的丝锥寿命提高最为明显,约为未钝化丝锥的3倍。在一定电解参数范围内经刃口钝化处理的丝锥寿命普遍长于未钝化丝锥,在磨损期间降低了初期磨损速率,拉长了正常磨损阶段,且具有更高的加工稳定性和优良的切削性能,从而延长了丝锥寿命。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YG8合金/42CrMo钢钎焊接头的性能,研究了深冷处理对接头冲击吸收能量和硬度的变化。选用Cu-Zn钎料对YG8合金/42CrMo钢进行钎焊热处理一体化处理,随后对接头进行-80℃×24 h三次深冷处理,最后进行回火处理。采用冲击试验和硬度测试对接头进行强度分析,通过对接头的断口形貌分析,并对比研究了焊缝的显微硬度、元素扩散情况以及XRD物相分析,进一步分析了深冷处理对焊接接头强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与未深冷相比,经过深冷处理后的焊接接头冲击性能提高了31. 4%,焊缝的显微硬度降低6. 05 HV0. 05,接头强度得到提高。原因是深冷处理使硬质合金中Co相对WC硬质相的粘接更加牢固,减少了Co向焊缝扩散,避免硬质合金脆性的增加,同时Cu-Zn钎料中γ相减少,使其转变为以电子化合物Cu Zn为基的体心立方晶格固溶体β相,其高温塑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电动推拉屏蔽门轨道槽宽度大、人员通行和物项转运不方便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屏蔽门轨道槽随动保护机构。该机构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系统控制下可以实现自动跟随屏蔽门运动,完成对轨道槽的遮蔽,能够有效提升人员通过的安全性和转运的便利性。  相似文献   
6.
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推动了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化工机械装备企业需要结合高质量发展主题,持续提升产品品质。以此为出发点,概述化工机械装备腐蚀成因与类型,剖析防腐设计在化工机械装备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腐蚀问题、防腐设计、性能试验、整机验证4个方面,对潜油电泵中的防腐设计应用情况进行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7.
探究不同深冷处理工艺对35Cr Mn Si A钢耐磨性的影响。通过磨损试验对其磨损性能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磨痕形貌分析、SEM分析以及XRD分析,总结深冷处理影响耐磨性的机理。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材料耐磨性,耐磨性最高可达到传统热处理的1.29倍。深冷处理后,试样的硬度提高。深冷处理对材料微观组织影响较为明显,深冷处理促使材料残余奥氏体含量降低,粗大马氏体组织减少,马氏体组织得到细化,细小碳化物析出,从而提高材料耐磨性。  相似文献   
8.
9.
在新一轮工业化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机械制造企业普遍重视机械研发设计,形成了以设计环节主导的生产制造产业链条。当前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提高机械设计水平。以此为出发点,概述现代机械的噪声类型与来源,剖析现代机械设计中的噪声控制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从吸声与隔声材料和消声装置两个方面出发,对现代机械设计中的减振降噪技术运用情况进行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