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词义与语境的有关知识,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建议将词义与语境的密切关系,应用于教学中,主张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语境推测词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薄板坯连铸连轧的特点,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研究并分析了X60管线钢在CSP过程中前两道次不同变形量对于轧制坯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CSP工艺条件下,第一道次变形量和前两道次变形量大,有使晶粒粗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非晶态Ni-W-P镀层退火晶化和激光晶化组织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RD定量分析法并结合扫描电镜形貌观察,研究化学沉积高磷(13.3%)含量的Ni-W-P镀层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晶化程度、晶粒尺寸及晶格应变等组织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高磷非晶态镀层在退火晶化过程中,Ni3P相的体积分数始终高于Ni相的,700℃时,两相的体积分数之差显著增大,镀层仍有残存的非晶相;在400~500℃之间形成的Ni3P的晶粒尺寸大于Ni的;温度为500~700℃时,Ni相的尺寸大于Ni3P的,但均未超过纳米级。镀层晶格应变表现为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镀态时晶格应变最大。激光晶化处理的非晶态Ni-W-P镀层的显微结构特征介于400~500℃之间退火的镀层晶化特征。随扫描速度增加,不仅Ni3P晶粒尺寸增大,而且两相的尺寸差变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描述了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指出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配送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输电线路在30 mA泄露电流作用下,金属材料受到大气腐蚀行为的影响,通过把金属材料放置于3种腐蚀环境中,分析不同SO2浓度和泄露电流状态下,金属材料的腐蚀失重情况,当SO2含量比较小时,泄露电流对样品的腐蚀失重影响不大;而当SO2含量比较大时,泄露电流首先加速金属材料的腐蚀,样品表面会有较多的γ-FeOOH亚稳态晶态相产生,当腐蚀产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受到腐蚀的样品中部分γ-FeOOH转变成相对稳定的α-FeOOH与Fe3O4,腐蚀产物便会降低腐蚀现象的发生,反而使样品的耐蚀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宗云  赵莉萍  麻永林  王宝峰 《钢铁钒钛》2006,27(2):57-62,68
X60钢单道次和双道次大压下模拟变形分别在φ130二辊实验轧机和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进行.变形后,对热模拟试样的组织进行分析发现:变形试样的组织主要是多边形的铁素体和微量的类珠光体,在铁素体晶粒边界和晶粒内部以及位错线上有许多较细小的碳氮化物弥散析出,尺寸约为十几纳米,呈不规则分布或点列状分布.  相似文献   
7.
化学沉积Ni-P/Ni-W-P合金的热处理晶化及磨损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XRD定量法分析了W的共沉积对Ni-P基合金镀层热处理晶化程度、晶粒尺寸的影响,通过镀层硬度测试、干摩擦条件下的磨损实验以及SEM形貌观察研究了镀层的磨损行为.结果表明:W的共沉积提高了镀态和热处理的Ni-W-P镀层的晶化程度,加速Ni相的晶化过程,提高了Ni3P相的晶化反应温度,并使Ni-W-P镀层硬度大于Ni-P镀层的硬度.非晶态Ni-9.27%P镀层晶化前后的磨损行为主要表现为粘着磨损;当P含量与其相同(相近)时,W的加入不改变Ni-5.13%W-9.32%P合金在镀态及低温热处理时的粘着磨损行为,但对高温(600 ℃以上)热处理镀层起主导作用的磨损形式为微切削磨损机制.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中厚板高压水除鳞系统的常见故障 ,高压柱塞泵和喷射阀是系统的关键设备 ,也是故障的多发部位 ,是设备维修的重点。对其进行故障分析并提出改造方案 ,在生产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从现行的工资制度着手,分析了此种制度存在敞端,并提出一种新型的工资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不同镀液组分对化学沉积Ni-W-P合金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索镀液组分对Ni—W—P合金镀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寻求合适的镀液配比,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采用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以及金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成分和结构的化学沉积Ni—W—P合金层,测量了不同成分沉积层的镀态与热处理后的硬度。结果表明:对于M—w—P合金镀层,镀液组分是决定镀层结构状态的关键因素。镀液中钨酸钠含量增加.次磷酸钠含量减少时,镀层结构将发生由非晶态→混晶态→纳米晶态的连续演变,其相应的镀态硬度与热处理后硬度也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因成分改变导致的结构、晶化程度、W含量、Ni3P析出量与尺寸等因素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