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本文着重考查了Al2O3的前驱体一碳酸铝铵沉淀的形成过程及煅烧过程物相变化,发现可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和加入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来控制碳酸铝铵晶核的形成及晶体的生长速度,有效地阻止了Al2O3的团聚,并在温度1150摄氏度下制备出分散的Al2O3,其平均粒径为-2um,比表面为-3m^2/g。  相似文献   
2.
基于DSP的数字化控制逆变式空气等离子切割电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56F805,建立了逆变式空气等离子切割电源数字化控制系统.利用霍尔电流传感器检测电源输出电流,通过采样与A/D变换、数字滤波和PID控制实现了稳定的恒电流输出特性,并通过大林算法克服了数字PWM控制以及功率变换电路输出本身的延迟效应.此外,电源系统还采用Boost电路进行有源功率因数校正,输入EMI滤波电路滤除高频干扰,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电源系统的功率因数和工作稳定性,以及数字化控制系统的抗高频干扰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数字化控制逆变式空气等离子切割电源切割过程稳定,切割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碳酸稀土为皂化剂的稀土皂化P507-煤油有机相的制备方法。为此,系统考察了多种因素,例如,碳酸稀土用量、杂质离子硫酸根浓度、游离稀土离子浓度、相比和接触时间等因素,对稀土萃取率、分相性能和稀土负载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507-煤油有机相与含游离稀土浓度在1 mmol/L以上的水相接触混合时,P507-煤油有机相的皂化可以快速地与加入的固体碳酸稀土反应,形成稀土皂化有机相。其皂化反应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完成,比水相中不含游离稀土离子时要快很多,这是因为受动力学条件限制的直接皂化反应已经变成了两个分立的反应:P507-煤油有机相与游离稀土离子的皂化反应以及该皂化反应析出的质子与碳酸稀土的溶解反应。基于这一特征,把P507-煤油有机相的稀土皂化设计成了多级逆流萃取皂化过程,该过程可以连续产出合格有机相并使水相在体系中保持循环。分液漏斗模拟结果证明了多级逆流皂化的可行性,确定了最佳的萃取相比为1∶1,皂化有机相的稀土负载浓度在0.12 mol/L以上。  相似文献   
4.
MOSFET隔离型高速驱动电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以MOSFET为主要功率开关器件,应用于电弧超声焊接的高频脉冲激励系统的研发,在对MOSFET开通和关断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MOSFET隔离型高速驱动电路所必需满足的条件.详细讨论了最大工作频率可达100 kHz、实现电气隔离、具有较强驱动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的MOSFET驱动电路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实验结果证明了所设计驱动电路的可行性.所讨论的MOSFET驱动电路对于IGBT等其他电压控制型功率开关器件驱动电路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Ce-Zr-O超细粉末制备工艺的优化及其抛光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共沉淀法在室温下通过对各种影响产物性能的实验条件考察后优化了Ce-Zr-O超细粉末的制备工艺,利用激光粒度仪、XRD、TG、比表面积测定仪分别对样品的粒度、物相、热稳定性及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并对优化工艺合成的超细Ce-Zr-O粉末的抛光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6.
抛光用Ce1-xZrxO2粉末合成工艺的优化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共沉淀法、NH3·H2 O为沉淀剂 ,利用正交实验法对合成抛光用Ce1 -xZrxO2 粉末的工艺进行了优化 ,结果得出 :以nZrO(NO3) 2 ∶nCe(NO3) 3=3∶5 0的混合料液为原料 ,无水乙醇为分散剂 ,70 0℃煅烧可得粒度均匀、且中位粒径约 0 .45 μm的混合粉末。经激光粒度仪、XRD ,TG ,比表面积测定仪、拉曼光谱仪对优化工艺合成的Ce1 -xZrxO2 粉末的粒度、物相、热稳定性、比表面积、拉曼特征峰等进行了表征 ,同时用抛光机和表面粗糙度测试仪对用此粉末抛光后的玻璃进行了测试 ,证明抛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混合碳酸稀土两步煅烧法制备超细CeO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混合碳酸稀土为原料 ,经煅烧、酸溶活化、再煅烧的两步煅烧法制备了CeO2 超细粉末。考察了第一步煅烧温度对煅烧中间产物酸溶性能和铈的氧化程度的影响 ,分析了煅烧和酸溶过程中的相关反应。结果表明 :第一步煅烧过程的温度控制不仅影响Ln2 O3·CeO2 的酸溶性能 ,而且还决定了最终产物CeO2 的物性。确定了制备超细CeO2 的合适条件是 :第一步煅烧温度为 80 0℃ ,用硫酸进行酸活化处理 ,控制pH值在 2左右 ,过滤洗涤后的活性中间产物CeO(OH) 2 再经第二次煅烧可以得到CeO2 含量在 90 %以上 ,粒度分布均匀且中位粒径D50 在 0 5~1.5 μm范围的超细CeO2 粉末。当第二步煅烧温度在 70 0~ 80 0℃之间 ,产物粒度小于 1μm ;当第二步煅烧温度为 80 0~ 10 0 0℃时 ,产物粒度在 1~ 1.5 μm之间。  相似文献   
8.
超细Ce-Zr-O粉末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共沉淀法在室温下制备超细Ce-Zr-O粉末。通过激光粒度仪(LS-601)、XRD、TG、比表面积测定仪等对合成粉末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料液组成、加料方式、添加剂种类、煅烧温度等合成条件对合成产物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硝酸铈锆料液为原料、用氨水作沉淀剂、以及加料方式在室温下沉淀,所得沉淀经干燥和煅烧可以得到粒度均匀、悬浮性好的超细Ce-Zr-O粉末。  相似文献   
9.
氯化钠和六偏磷酸钠对氧化铈抛光ZF7玻璃的协同增强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添加NaCl或(NaPO3)6的氧化铈浆料对ZF7光学玻璃抛光的材料去除速率(MRR)及对应的粒子表面Zeta电位和悬浮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加入NaCl使CeO2浆料的抛光速率下降,而(NaPO3)6则可有效提高MRR;同时添加NaCl和(NaPO3)6对MRR值有明显的协同增强作用. 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定了最大MRR值(351.26 nm/min)时抛光玻璃的表面粗糙度Ra为0.799 nm,完全可以满足高质量玻璃抛光的要求,比未加添加剂的MRR(199.36 nm/min)和Ra(0.754 nm)分别提高了76.2%和5.97%. MRR与粒子表面Zeta电位呈线性关系,证明可通过合理构筑粒子表面双电层来提高表面电性,进而提高抛光效果.  相似文献   
10.
湿固相机械化学法制备蓝粉前驱体过程中的物相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湿固相机械化学法制备稀土铝酸盐蓝色荧光粉前驱体,用XRD和DTA-TG分析技术研究了湿固相球磨过程和后续煅烧过程中的物相转变。结果表明:在球磨过程中反应原料经历了无定型化与水热结晶两个主要阶段,观察到了MgAl2O4尖晶石结构相的形成和BaMg(CO3)2及BaCO3的再结晶现象,这些晶相在640℃之前仍保持稳定。在烧成过程,首先发生无定型Al(OH)3的分解,而后是分两个阶段的BaMg(CO3)2和BaCO3分解过程,到900℃时,碳酸盐的分解才基本结束,但没有形成高温固相反应所得到的BaMgAl10O16晶相。扫描电镜观察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前驱体为粒度1-3μm,分散性良好的亚球形蓝色荧光粉前驱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