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离心机研究了超重力场对未变质及经钠盐变质的Al-12Si合金共晶组织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重力场可使未变质Al-12Si合金心部共晶Si显著细化和颗粒化,且在4 000g(g=9.8 m/s~2)超重力场下凝固时效果最好,此时心部共晶Si大部分呈颗粒状,直径约为0.7μm;而经钠盐变质合金在超重力场下凝固时,心部共晶Si细化和颗粒化程度更高,且在超重力场达到3 000g时效果最佳,此时心部共晶Si基本为颗粒状,直径约为0.3μm;随重力场加大,未变质合金心部硬度(HV)逐渐提高,在4 000g时达到最大值72;而经钠盐变质合金在超重力场下凝固时心部硬度(HV)提高更为明显,且在3 000g时达到最大值88。  相似文献   
2.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显微硬度计,研究了超重力场对Al97.2Ni2.5Cr0.3合金凝固组织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重力场凝固试样的显微组织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心部区域占80%以上,为Al-Al3Ni共晶组织;二是表层组织占20%以下,由初生α-Al和Al-Al3Ni共晶组织组成。超重力场可以细化合金组织,当超重力系数G为3 000时,初生α-Al细化最明显,平均晶粒尺寸为10.13μm;当G为2 000时,Al3Ni细化最明显,棒状共晶直径和棒状共晶间距分别为72nm和92nm;超重力凝固试样中,合金的心部硬度高于表层硬度。心部区域和表层组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两者的Ni含量不同,而这是由于超重力场下对流加剧导致溶质原子易于扩散。  相似文献   
3.
用非晶带材绕制成圆环铁芯,经退火制备纳米晶铁芯,再放入环氧树脂柔性固化剂中进行真空浸渍后于干燥箱中固化。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固化工艺对纳米晶铁芯可切割性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浸渍条件下,固化剂能够充分填充铁芯带材间隙,铁芯固化后具有优异的可切割性;铁芯损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固化温度,最佳固化工艺为:固化温度353 K,固化时间180 min,填料比例10%。该工艺固化的铁芯损耗相对较低:P1/1k=7.319W/kg,P0.5/10k=20.888 W/kg,磁感应强度(H=7 A/m)下降20%,起始磁导率μi下降55%,最大磁导率μmax下降40%;在f=50Hz~1 kHz范围内,固化剂的固化收缩对铁芯电感影响较大,通过调整固化工艺能够有效降低固化收缩对铁芯电感的影响;而在f=1~100 kHz范围内,固化剂对铁芯电感影响较小,对电感变化率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万能试验机等分析了轧制和热处理工艺对Cu-Sn-P合金带材晶粒尺寸、晶粒取向、组织分布和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形变热处理工艺-带材微观组织-带材折弯性能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Cu-Sn-P合金带材先经过70%变形量的冷轧加工,再在650℃下进行走带速度为65 m·min-1连续退火处理后,可将带材的变形加工组织与再结晶组织比例控制在5:1左右,带材的晶粒平均直径为3.5μm,且晶粒大小均匀。随后经15%冷轧变形和230℃保温3 h的低温去应力退火处理后,合金带材抗拉强度达到716 MPa,在垂直于带材轧制方向和平行于轧制方向分别进行180°折弯测试,带材表面在相对弯曲半径R/t≤1.5时均不开裂且无明显大褶皱。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微量Zr含量对超重力凝固技术制备的Al-Zn-Mg-Cu合金凝固组织及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Zr的合金相比,分别添加0.05%、0.10%、0.15%的Zr后,合金顶部和心部的晶粒细化程度很小,底部晶粒尺寸变化却很大,随着Zr含量增加,合金底部晶粒先细化后粗化,晶界非平衡共晶相粗化。Zr含量为0.05%时,晶粒的细化效果最好。Zr能提高超重力条件下凝固的合金的硬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