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专题研究     
2004年3月,耗时2年多编制完成的《堪培拉规划》(The Canberra Plan)正式启动。作为指导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未来30年城市发展的战略性框架文件,其充分体现了对于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社会变革和空间扩张给城市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的深刻认识。基于对经济、社会和空间规划的整合性思考,灵活的引导策略,以及广泛的公众参与支持,  相似文献   
2.
专题研究     
山区由于地形、交通等条件的限制,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但是随着全球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以及山区旅游的兴起,山区又逐渐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其中第13章即是以“管理脆弱的生态系统:可持续的山区发展”为题;10年之后,联合国大会宣布2002年为国际山岳年。在欧洲,欧洲委员会为了促进欧盟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合作以及区域内的均衡发展,对欧洲范围内一些永久性结构障碍进行了专门研究,包括山区、低人口密度区和岛屿区。在本次专题研究栏目中我们选取欧洲委员会的山区研究进行介绍,范围涉及15个欧盟国家、10个申请国、2个新增国以及挪威和瑞士。研究从区域层面对山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比较全面地展现了欧洲山区的状况,并提出了山区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对我国区域层面的山区研究或其他有关研究有所启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观。不再是单纯追求增长率,而是提出了一些其他的考虑要素,例如“五个统筹”,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加速社会全面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的统筹发展。但是在原文中,社会发展的含义却缺乏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2006:244)。  相似文献   
4.
曾几何时,在技术理性的大旗下,规划工作者醉心于躲进小楼成一统,终日伏案绘蓝图,而今日,中国城市化大踏步前进的铿锵步伐,日益突显的社会矛盾,各方利益诉求的民众呼声,将他们推到了城乡社会发展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改善人居 环境,北京市近年来大力推进老旧小区综合 整治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既有多层 住宅加装电梯项目。文章基于对北京市2017 年老旧小区综合整治9个试点之一的毛纺北 小区的调研,从项目需求、实施过程和实施效 果等方面对小区加装电梯项目开展后评估, 进而总结成功经验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 今后的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2000年以来,广州市在"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指导下,大都市区空间结构基本形成。伴随关于珠三角区域发展格局的重新反思,面对老城区高度密集的人口和交通拥挤问题、日渐突出的旧城改造和城中村等问题,以及城乡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的新要求,2007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在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增加了"中调"策略。  相似文献   
7.
8.
刘佳燕 《规划师》2020,(6):86-89
2020年新春前后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全中国乃至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冲击,社区成为防疫工作的前沿阵地。文章从社区规划、防控行动和治理体系三方面总结了中国当前社区防疫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基于社区调研和国内外相关经验,对社区防疫规划和治理体系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包括推进社区命运共同体建设、完善基于社区生活圈的防疫体系规划、聚焦以健康社区为核心理念的社区赋能、依托智慧社区强化风险预警和精准服务以及共建社区健康协同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9.
北京新城公共设施规划中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刘佳燕  陈振华  王鹏  王健 《城市规划》2006,30(4):38-42,50
公共设施规划作为当前北京新城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化政府公共职能、提升新城品质、更好满足社会需求等深远意义。本文以在北京顺义、昌平、房山等新城规划中的研究为例,基于问题分析和目标导向,在新城公共设施规划中提出构建多级服务网络、实现多元分异供给和发展多方协作机制的三条核心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专题研究     
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世界各国逐步发展完善。例如,加拿大兴起的“绿色建筑挑战”行动,日本在颁布的《住宅建设计划法》中提出“重新组织大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以及瑞典实施的“百万套住宅计划”等,在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十余年来,发达国家制定和完善了多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通过具体和可操作的指标体系,既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赋予了明晰的概念界定,为建筑活动的各类参与者提供了有效的实践指导工具,同时也促进和引导了建筑行业的市场化进程。美国LEED体系作为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广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之一,其早期版本曾是我国现有多个重要评估体系的借鉴范本。通过对其发展历程以及最新提出的社区规划评估体系的关注,希望能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研究以及社区规划的建设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