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2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晶界结构对Al-Mg-Li-Cu系合金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合金晶界结构对8090和1430铝理合金的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量稀土元素Ce的加入,8090和1430合金晶界析出相(T_2相) ̄[1]均有不同程度的长大,且间距拉长。8090合金晶内还析出大量S′相 ̄[1],小角晶界也大量增多。由于粗大的晶界析出相减缓了阳极溶解过程,从而提高了合金的抗应力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2.
Al—2.5Li—1.3Cu—0.9Mg—0.13Zr合金断裂行为及断裂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下Al-2.5Li-1.3Cu-0.9Mg-0.13Zr合金的断裂行为及其韧性,并结合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低固溶温度,合金断口中沿晶分层及颈缩断裂将增多,剪切断裂减少,合金的韧性有较大幅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压烧结-高温气压处理的方法研究了棒状β-Si3N4晶种对La2O3-Y2O3系自增韧Si3N4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晶种将在组织中引入粗大柱状β-Si3N4晶粒,分布均匀;随着晶种加入量的增加,粗大柱状β-Si3N4晶粒数量增加,组3织明显粗化。当晶种加入量较小时(10vol%),材料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 ̄12MPam^1/2),同时保持较高的强度(800 ̄900MPa),而当晶种加入量较大时,则表现为抗弯强度的明显下降。分析表明,大晶粒直径及其面积百分数是影响断裂韧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原位接触反应法制取TiC颗粒增强Al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原位接触反应法成功地制取了TiC颗粒增强Al复合材料.TiC颗粒尺寸为微米至纳米级,基本上无点阵缺陷.颗粒与基体α-Al之间界面干净,无界面反应层.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Al-TiO_2-C体系燃烧过程的研究与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快速图像采集技术研究了Al TiO2 C体系燃烧过程 ,基于燃烧理论建立了Al TiO2 C三元SHS燃烧过程数学模型 ,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工作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得到了较好的吻合 ,由此进一步分析了Al TiO2 C体系燃烧过程的特征及其转变规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铝铜系铸造合金的冲击韧性与显微结构和拉伸性能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显微结构对冲击韧性和拉伸性能有着相似的影响规律 ,即晶粒尺寸越小 ,冲击韧性值越大 .在本文实验条件下 ,当强度比 (σ0 .2 /σb)小于 0 .5 5 ,延伸率大于 1 5 %时 ,合金表现出高的冲击韧性 .  相似文献   
7.
8.
HZL—205高强度铸造铝合金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研究强度更高的铸造铝合金,以减轻结构重量。据计度,在飞机上每减轻一克重量相当于一克黄金的价值。近十多年来国外先后研究了一批高强度铸造铝合金,其抗拉强度由294MPa提高到490MPa。 七十年代开始我们自行研制高强度铸造铝  相似文献   
9.
ZL201、ZL203、ZL204、和ZL205高强度铸造铝合金,均属铝铜系。这些合金有的已使用多年,有的正在推广使用。为探索合金的强化机理,阐明抗拉屈服强度变化的内在规律,本文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和拉伸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六个铸造合金,五种时效状态下试样的拉伸屈服强度和精细结构。 试验结果表明,六个合金抗拉屈服强度峰值所对应的时效精细结构,均为θ″加部分θ′相;但出现峰值的温度不同,含镉的两个合金,,峰值在175℃出现,无镉的四个合金峰值则出现在190℃。  相似文献   
10.
纳米复相Nd-Fe-B磁体永磁材料发展新方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了纳米复相Nd-Fe-B磁体的理论依据,总结了这种材料的种类、制备工艺以及提高材料磁性能的方法。最后对这种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