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铁基Cr—Mo—C—B系耐磨堆焊焊条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温磨损和磨粒磨损的工程条件,研制了具有良好堆焊工艺性和高温耐磨性的铁基Cr-Mo-C-B合金系堆焊焊条,在本试验条件下分析了Cr、Mo,C、B合金元素对堆焊层的组织、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并获得了最佳的堆焊层成分,在常温条件下,经搅拌机叶片堆焊后的现场应用,比耗损地片寿命提高3-4倍。  相似文献   
2.
超音速火焰喷涂枪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在比较和借鉴国外相近喷枪的基础上,对喷枪结构参数进行了选择,对喷枪的实际性能进行了估算。将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的喷枪进行点火试验,得到的实测值与估算值吻合得很好。这证明了喷枪的结构设计合理,性能的估算比较准确,从而为设计和改进喷枪结构,提高喷枪的性能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要求具有能保证令人满意的机械性能和使用性能的轻型制造材料,Al就是这样一种材料,虽然它的硬度和耐磨性能,但经过弥散强化和硬质陶瓷强化的Al基复合材料,完全能满足新材料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将金属粉末压制件通过闭合模热锻造生产Al-Cu复合材料的问题,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热形变对以喷雾铝粉末和电解铜粉末制成的Al-5.5%,Cu复合材料之最终密度的密度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经闭合模热锻造的  相似文献   
4.
这里以铸铁TH200为目标,通过一系列试验,研究了在铸铁钨极氩弧局部重熔强化过程中,外加磁场对重熔层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磁场对铸铁局部重熔强化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使用重油的发电站中,其过热炉和再热炉的使用寿命很短,炉子的连续运行也受到腐蚀和蠕变的阻碍。锅炉腐蚀的加剧是由燃料灰沉积物而引起的,沉积物中含有主要由钒、钠和硫形成的低熔点化作用下产生所谓的“蠕变危害”。  相似文献   
6.
在使用重油的发电站中,其过热炉和再热炉的使用寿命很短,炉子的连续运行也受到腐蚀(炉边)和蠕变的阻碍。锅炉腐蚀的加剧是由燃料灰沉积物而引起的,沉积物中含有主要由钒、钠和硫形成的低熔点化合物,炉壳在高温高应力作用下产生所谓的“蠕变危害”。本文中记录了两种结果:用2.25Cr-1Mo钢分别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研究。实验室研究又分为二部分。首先将钢放置于600℃氧化气氛中,在普通灰沉积物的作用下保持24h,第二部是在Na_2SO_4、V_2O_5和它们的混合物中于580~620℃以上的温度下对拉伸试样进行蠕变试验。现场试验是将电站的相应部作用粉末火焰喷涂技术涂上含Cr、Fe-Cr、Fe-Si的不同类型的镍基和铁基涂层。试验后,对涂有涂层的炉管进行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涂层系统、特别是含有硅和铬的涂层具有良好的抗蚀性。  相似文献   
7.
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要求具有能保证令人满意的机械性能和使用性能的轻型制造材料。Al就是这样一种材料,虽然它的硬度和耐磨性低,但经过弥散强化和硬质陶瓷强化的Al基复合材料,完全能满足新材料的要求。 本文介绍了将金属粉末压制件通过闭合模热锻造生产Al-Cu复合材料的问题。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热形变对以喷雾铝粉末和电解铜粉末制成的Al-5.5%Cu复合材料之最终密度和机械性能的影响。 经闭合模热锻造的压制材料获得很高的密度。经热处理和时效后评定材料的机械性能,证明热处理条件对机械性能有重要影响。 热处理后对材料进行金相分析。经过高温变形后,材料中可观察到沉淀相,热处理后其尺寸减小。断裂是穿晶的延性断裂。这证明成型压块的高温变形使我们得以:(1)可获得高密度产品;(2)应用孔积率为20%~30%的半成品(可通过采用较低单位压力压制而获得),这将对工具寿命产生影响;(3)将这种粉末制复合材料应用于结构零件;(4)免除了昂贵的热等静压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合金对铸铁局部重熔强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提高铸铁耐磨性的问题,介绍了用TIG电弧对涂敷合金元素的灰铸铁表面进行局部重熔处理时,合金种类及合加入量对试样表面性能的影响,并在不同条件下,对重熔层的相结构、元素分布、显微组织、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合金化可显著提高TIG重熔处理产生的灰铸铁表面强化效果,使表面性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