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经济   14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城市和区域经济研究的新收获──《陕西城南发展研究》评介李育华最近,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了由陕西省社会科院副研究员王圣学和西北大学地理系刘科伟同志合作完成的学术专著《陕西城市发展研究》一书,读后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这是近年来我省城市和区域经济研究...  相似文献   
2.
3.
李华的家位于城郊乡的菜队,父亲是老菜农.他大学毕业后没找到工作,便跟了父亲种菜,后来见种菜赚不了多少钱,便在一家花店旁边摆了个小货摊.一日,一位买花人问花店老板:你这里有没有花土买?老板说没有.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读《服务经济学》后的思考李育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这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02年我国将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人均GDP3000美元。由于陕西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经济总量规模较小,因此到2020年经济翻两番的目标虽能实现,但实现人均GDP3000美元的目标,应该说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和压力。所以,必须采取非均衡跨越式发展战略,打破常规,力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6.
7.
辽西走廊地区传统农业存在着经济效益低,环境问题严重等问题;通过对该地区开发葡萄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分析,认为葡萄种植业是辽西走廊地区调整农业结构,开发效益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提出了酒葡萄栽培—加工—销售与鲜食葡萄栽培—贮运—销售两种开发模式,并对模式进行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育华 《当代经济科学》2005,27(2):32-35,109
文化具有经济属性,是一个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的现实问题.文化的经济属性,实质上体现为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本文主张应从文化的本质属性及其功能,及其在构建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动态活动等层面来把握文化的经济属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从词语来源与含义、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等方面系统地对比和阐述了生态学和经济学的接近或相似。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决定了二者之间交叉学科的出现;经济学借鉴生态学,二者逐步走向融合。但由于"生态"是保守的,而"经济"是积极主动的,所以在经济与生态发展之间仍存在"鸿沟"。怎样处理和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跨越"鸿沟"是摆在国内外学者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解决的途径仍应该是学科间的交融,这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探索空间。  相似文献   
10.
运用大量调查资料,对天津市政策性住房资金归集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形势、特征分析、提出加强政策性住房资金管理的应对措施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