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4篇
医药卫生   36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Thirteen new 1-ethyl-6-fluoro-1,4-dihydro-4-oxo-7-(4-aroyl-thiocarbamoyl- 1 piperazinyl)-3-quinoline carboxylic acids were prepared, Their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HNMR and MS spectra.Preliminary pharmacological tests indicated that some of compounds Ia~m possess strong inhibiting activity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Bacillus subtilis and Proteus at concentration of 100 μg/ml.  相似文献   
2.
3.
4.
以不同电性的基团取代顺-3-甲基芬太尼中4-N-丙酰基上的乙基,合成某些顺-3-甲基芬太尼的结构类似物。药理试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有典型的吗啡样作用。化合物3的镇痛活性略强于顺-3-甲基芬太尼。应用半经验的INDO方法对4个代表化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讨论了电子结构与镇痛活性间的关系,化合物3由于氯乙烯基的引入具有与顺-3-甲基芬太尼不同的电子结构特征,氯乙烯基可能作为电子接受体参与了与受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狼毒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东  苏亚伦  杨峻山 《药学学报》1992,27(6):445-451
自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大狼毒(Euphorbia nematocypha Hand—Mazz)根的乙醇提取物的苯溶解部分,经20%AgNO3硅胶层析,分离得到七个三萜类成分。根据光谱(IR,EIMS,1H—NMR和13C—NMR)和化学方法,确定其中一个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大狼毒醇(nematocyphol,Ⅳa),其它化合物为已知物:印度荆芥醇乙酸酯(nepehinol acetate Ⅰ),日尔曼醇乙酸酯(germanicol acetate Ⅱ),大戟醇(euphol,Ⅲ),蒲公英醇(taraxasterol,Ⅴa),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Ⅴa)和印度荆芥醇(nepehinol,Ⅶa)。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狼毒中得到。  相似文献   
6.
亮氨酸脑啡肽的电子结构及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亮氨酸脑啡肽进行了量子化学(INDO)计算,研究其电子结构特征,讨论其活性部位、作用机理及构效关系。同吗啡和R31833进行了活性部位的电子结构与空间结构比较,推断它们的活性药效结构具有共同特点,与阿片受体相互作用时作用方式相同,作用部位有对应关系,因而具有相同的药理性质。  相似文献   
7.
Although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is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malignancy of the salivary glands, the sclerosing morphologic variant of this tumor is extremely rare, with only 6 reported cases. As its name suggests, sclerosing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is characterized by an intense central sclerosis that occupies the entirety of an otherwise typical tumor, frequently with an inflammatory infiltrate of plasma cells, eosinophils, and/or lymphocytes at its peripheral regions. The sclerosis associated with these tumors may obscure their typical morphologic features and result in diagnostic difficulties. Tumor infarction and extravasation of mucin eventuating in reactive fibrosis are 2 mechanisms of formation that have been suggested as underlying this morphologic variant. We describe herein another case of sclerosing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that was diagnosed in a 44-year-old woman and review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Morphologic evidence in support of the mucin extravasation hypothesis was identified, as small pools of mucin were present throughout the tumor. However, there was no concentration of the mucin pools near the areas with the most viable tumor cells, which would have provided evidence for a temporal sequence that eventuates in lack of mucin in the most sclerotic regions.  相似文献   
8.
从脐带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C)表型变化的角度来探讨EB病毒对DC表型的影响,以阐明其逃逸宿主免疫的机制。将GM-CSF和IL-4、EB病毒和LPS不同组合对单核细胞来源DC进行刺激培养,利用单染色和三染色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来源DC表面CD14、CD11c、CD1a、HLA-DR、CD86、MR和MHCⅠ类分子。加入EB病毒后,DC表面CD14分子表达的下调不明显,CD1a的表达则随病毒加入时细胞的分化阶段有关;同时EB病毒还影响了加入LPS后HLA-DR和CD86的升高和MR的降低;EB病毒还影响了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的表达。因此EB病毒可抑制单核细胞来源DC的分化和成熟,这可能是其逃逸宿主免疫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喉神经肌电位综合指标对声带麻痹预后的估价作用。方法 检测91例甲状腺手术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喉神经电图及肌电位,按病程分成4组;分析各组恢复与未恢复声带运动的患者喉神经肌电位特征,以“95%可信区间”计算神经肌电位预后评估标准。结果 病程2个月内组最大诱发电位幅度明显低于2个月以上的其他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2-4个月与4-6个月组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故将病程2-6个月计为一组。2个月内组自然恢复与未恢复患者分别为2、11例,以引出诱发电位且无错向再生电位作为预后良好判断指标,准确率为92%(12/13)。2-6个月组恢复与未恢复患者各为11、48例,恢复者最大诱发电位幅度明显大于未恢复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以引出诱发电位且电位幅度大于26.4%作为预后良好的判断标准,准确率90%(53/59);结合无错向再生电位综合判断预后,准确率为93%(55/59)。6个月以上组19例无论神经肌电位检查结果如何,声带运动均无恢复。结论 将神经肌电位进行综合分析,分别判断不同病程的声带麻痹的预后,可提高预后判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