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6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肿瘤2350例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的发病现状、总体趋势和病理特点.方法 整理1980-2007年2350例膀胱肿瘤病理档案,分为1980-1989、1990-1999和2000-2007年3个时间段.应用SPSS 13.0软件分析3时间段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组织学类型间的关系.结果 2350例膀胱肿瘤中男1854例,女496例.良性92例,恶性2258例,膀胱恶性肿瘤的发病人数逐年上升.发病高峰年龄从50~69岁推迟到60~79岁.1980-1989、1990-1999和2000-2007年3个时间段中男、女恶性肿瘤病例数分别为524例和113例(4.64:11 00)、589例和164例(3.59:1.00)、675例和193例(3.50:1.00),男性约为女性的3.80倍;3时间段男性发生膀胱尿路上皮癌年龄分别为(57.5±11.7)、(62.6±12.3)、(65.9±11.3)岁,女性分别为(58.7±13.6)、(60.7±12.1)、(65.8±12.0)岁,男女各年龄段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发生鳞状细胞癌、尿路上皮癌和腺癌年龄分别为(68.05±9.7)、(59.85±14.1)、(63.4±9.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2.
肌注新福林预防60例腰麻下剖宫产术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麻醉前肌注新福林预防60例腰麻下剖宫产术低血压的效果。方法:ASA I级剖宫产6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于麻醉前10分钟肌注新福林3mg,麻黄素30mg和未肌注任何药物,腰麻采用重比重布比卡因10-15mg,监测麻醉前后血压变化及静脉使用黄素的发生率,结果:新福林组和麻黄素组的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1%和25%,对照组的发生率为70%,结论:麻醉前肌注新福林可有效预防腰麻下剖宫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癌平注射液对伊马替尼在大鼠体内外代谢的影响。方法分别在伊马替尼人和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加入2滋l消癌平注射液和消癌平注射液10倍稀释液,孵育结束后终止反应。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代谢产物N-去甲基伊马替尼的生成量。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给药组(按7.5ml/kg连续10d腹腔注射消癌平注射液),每组8只,消癌平注射液连续给药10d,第10天两组大鼠按30mg/kg灌胃伊马替尼,并于灌胃后0.25、0.5、1、2、4、6、8、12、24h采集血样处理并检测。结果以伊马替尼为底物,消癌平注射液和消癌平注射液10倍稀释液在大鼠肝微粒体中,较对照组分别抑制了90.83%和50.73%;在人肝微粒体中,较对照组分别抑制了79.44%和28.77%。消癌平注射液连续10d腹腔注射后,伊马替尼及其活性代谢产物N-去甲基伊马替尼的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生了改变:相比于空白对照组,血浆伊马替尼达峰时间(Tmax)延后了105.72%,表观分布容积(Vz/F)减少了24.76%;血浆N-去甲基伊马替尼AUC(0-t)减少了21.37%,AUC(0-∞)减少了19.29%,Tmax延后了35.70%,峰浓度(Cmax)减少了20.01%,Vz/F增加了45.38%,清除率(CLz/F)增加了32.44%。结论体内外实验结果提示消癌平注射液能影响伊马替尼的代谢。临床上同时应用消癌平注射液与伊马替尼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伊马替尼血药浓度Tmax  相似文献   
4.
张蕾  舒畅  陈启雄  王墨  李明  黄曦 《重庆医学》2015,(7):993-995
系统而精准的体格检查是临床医师获取患者信息的重要来源,是临床实践的基石之一,也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医学生主要通过《诊断学》大课学习体格检查理论,并在示教课中相互查体或以患者为对象进行练习以掌握具体操作手法,所学的内容均基于成人体格检查。儿童体格检查的内容及方式与成人相比有较大差异,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亦有不同的体征及相应的查体方法,仅具备《诊断学》知识远不能满足儿科学临床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高危人群潜伏结核感染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结核菌暴露程度将与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史的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纳入高危组,无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的健康人群纳入低危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影像学检查,并采用ELISPOT的方法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结果 高危组的IG-RA阳性率为24.4%(11/45),高于低危组的4.5%(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57,P=0.018).高危组中医务人员的IGRA阳性率为24.1%(7/29),与结核患者家属的25%(4/16)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30岁(OR=21.250,95%CI=0.005~195.804)和结核菌暴露时间≥3年(OR=6.429,95% CI=1.201~34.407)为高危人群LTBI的可能危险因素.结论 结核菌感染高危人群的LTBI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人群,并且与年龄和暴露时间呈正相关,应加强LTBI的早期筛查;医务人员与结核患者家属的LTBI发生率相当,应建立系统的医务人员结核感染和患病筛查制度,改善防护设施,加强监督管理,尽可能的减少或避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肝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时病原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分析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将2009年10月-2013年10月医院收治的480例重症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腹水、尿液、血液以及痰液等分别分离并培养,并对病原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480例重症肝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8例,感染率为24.5%,共分离出152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05株占69.1%,前3位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及头孢曲松等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6.4%、43.6%,对于亚胺培南以及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比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0、10.9%、9.1%。结论重症肝病的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大肠埃希菌以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并且其耐药性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7.
神经内科疾病发病率高,收治的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基础疾病繁多,用药品种广,药品相互作用多。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在神经内科开展临床实践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具体工作模式介绍如下。 1参与新入院患者的病史采集 全程关注患者,药学监护从问病史开始做起。问诊过程中临床医生的侧重点在于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病史、体格检查、疾病的诊断等,而往往忽略患者既往详细的用药情况,需要临床药师重点采集病史中药物相关的内容,并填写《患者药物治疗连续性协调表》,包括药名、剂量、给药途径、频度、末次给药时间,明确入院后是否需要继续使用,是否自备,停用及停药理由。通过上述工作,即可掌握新人院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及初始治疗方案等。  相似文献   
8.
双极等离子切割系统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其适应证不断扩展,腔内微创技术如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佳等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我科2005年6月~2007年1月,应用双极等离子切割系统治疗男性尿道狭窄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姜炭止血有效部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姜炭止血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选取健康小鼠,给予姜炭不同极性部位的混悬液,用玻片法测凝血时间,筛选出有效部位,研究有效部位不同剂量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姜炭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的高剂量组分别缩短小鼠凝血时间30.82%和28.46%,均与阳性对照药三七相当。石油醚和正丁醇部位对小鼠的凝血时间没有影响。结论姜炭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的高剂量有较好的止血作用,为姜炭止血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