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用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60%-90%。DPN主要表现为四肢末端手套袜套样分布区域的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并且尚无预防的方法,DPN是足部溃疡、感染和截肢发生的主要原因心。目前,除严格控制血糖外,临床尚缺乏特异的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4年采用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DPN患者57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蝶垂体腺瘤术后低钠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蝶垂体腺瘤术后发生低钠血症的相关因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5年1月期间,在我科行经蝶垂体瘤切除术的2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216例患者中,有47例(21.8%)术后出现低钠血症。其中,42例(89.3%.42/47)表现为脑性盐耗综合征,5例(10.7%,5/47)表现为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低钠血症与年龄、肿瘤大小有关,与性别无关;47例患者经相应治疗后低钠血症恢复。结论经蝶垂体腺瘤术后中枢性低钠血症多见于老年和垂体大腺瘤患者,包括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治疗前者以补钠和补充容量为主,后者却需限水治疗。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至鞍上区的解剖与临床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内镜下扩大经鼻蝶窦入路至鞍区、鞍上区的显露范围,及手术入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与其相互位置关系。结合该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体会,探讨内镜在此区域手术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方法选择10例灌注尸头标本,采用显微镜解剖2例,其中冠状位和矢状位切开各1例;另8例标本模拟经鼻蝶窦入路。在内镜和显微镜下扩展显露鞍前及鞍上区的主要解剖标志,并研究其相互位置关系。对2例女性鞍结节脑膜瘤病人,采用神经导航经鼻蝶窦入路手术,肿瘤切除过程中和切除后分别应用成角内镜观察肿瘤周围结构及切除情况,肿瘤切除后以脂肪、人工硬膜及明胶海绵重建鞍底。结果内镜下在颅前窝向外侧显露的主要限制是两侧的眶内侧壁和视神经管;选择三个平面测量向侧方的显露范围,分别为筛骨鸡冠后缘平面(19.1±2.65)mm,鞍结节前方10mm的蝶骨平台平面(23.2±2.35)mm,两侧视神经管内口平面(13.1±2.18)mm。内镜下可清晰显示双侧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等颅内结构。2例鞍结节脑膜瘤病人均达到肿瘤全切除,视力部分改善,术后均出现脑脊液漏,再次经原入路手术修补后痊愈。结论采用单纯内镜或内镜辅助的经鼻蝶窦入路可更直接达到鞍前及鞍上区病变,避免了经过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及对脑组织的牵拉。颅底骨质磨除位置和范围以及颅底的修补和重建是采用该入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扩大经蝶窦入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显微镜及内镜下的解剖特点。方法在10具动静脉灌注染料的成人新鲜尸头上模拟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在显微镜及内镜下观察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走行特点,及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与垂体的关系,测量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在不同水平的距离。结果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为5段,有3个动脉分支,其在蝶窦外侧壁上形成颈内动脉隆突,与视神经隆突形成视神经-颈动脉凹陷,是内镜手术中确定中线的标志。颈内动脉前曲段的内侧缘距垂体中线的距离为(11.94±1.90)mm(9.02~14.86mm),后曲段的内侧缘距垂体中线的平均距离为(7.96±2.07)mm(5.64~11.58mm)。结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是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中最重要的解剖结构。内镜下扩大经蝶窦手术可清晰显示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的组织结构,是处理由鞍内侵犯海绵窦内侧壁病变的良好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Rathke囊肿(附7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Rathke囊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内分泌检查、手术疗效及病理结果 ,探讨其特点和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7年3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1例Rathke囊肿的病例资料.结果 Rathke囊肿女性多发(男:女=1∶1.5).临床表现以头痛、视力视野障碍、内分泌障碍为主.蝶鞍X线检查扩大者3例,其余正常.MRI检查T1WI可为高、低、等信号,T2WI 71.2%为高信号,部分病例增强后囊壁强化.术后33例头痛症状、25例视力视野障碍、6例内分泌障碍症状缓解.术后垂体功能低下者2例,一过性尿崩症8例,电解质紊乱7例.术后复发1例.结论 Rathke囊肿术前诊断困难.但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症状性囊肿应手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疗效、手术指征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均选择内镜下经鼻入路。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5例,SimpsonⅣ级切除1例。术后视力减退改善4例,加重1例;视野障碍改善1例,无变化4例;视力视野术后未查1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2例,暂时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1例,死亡1例。随访5例,时间6个月~3年,经MRI复查肿瘤均无复发。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是鞍结节脑膜瘤外科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及可达SimpsonⅠ级切除的优点。但本方法并不适合所有鞍结节脑膜瘤,需有严格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立内镜经鼻岩尖手术中序贯性组合式的解剖标志。方法通过内镜经鼻入路对3具(6侧)新鲜冰冻尸颅及5具(1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进行岩尖区解剖,观察入路过程中的解剖标志并拍照和摄像记录。结果内镜经鼻岩尖手术可按照入路过程分为5阶段,即鼻腔、鼻咽、鼻窦、翼腭窝、岩尖阶段。每一步骤中均可找到一组相对固定、在术中可作为路标的标志,分别为:鼻腔阶段标志、鼻咽阶段标志、蝶窦阶段标志、筛窦阶段标志、上颌窦阶段标志、翼腭窝阶段标志及岩尖阶段标志。结论内镜经鼻岩尖手术可根据术中依次涉及的腔隙,在每个阶段中参照一组解剖标志,而不是单一标志进行下一步操作。参照这些序贯性组合式的解剖标志,可精确和安全地进行内镜经鼻岩尖区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鼻蝶窦手术入路相关血管的显微下解剖特点。方法10具动静脉灌注染料的成人新鲜尸头上,5具行正中矢状位切开,5具模拟经鼻蝶窦手术入路,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手术路径上血管的走行特点,与垂体和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的相互关系,测量相互之间的距离。结果鼻中隔后动脉上支至蝶窦开口下极的距离为(3.91±0.82)mm(2.85~5.15)mm,鼻中隔后动脉下支至蝶窦开口下极的距离为(6.16±1.23)mm(4.42~8.28)mm。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为5段,有3个动脉分支。颈内动脉前曲段的内侧缘距垂体中线的距离为(11.94±1.90)mm(9.02~14.86)mm,后曲段的内侧缘距垂体中线的距离为(7.96±2.07)mm(5.64~11.58)mm。结论蝶腭动脉、海绵间窦、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分支-垂体下动脉是经鼻蝶窦手术入路中容易引起出血的血管,尤其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是最重要的解剖结构。术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术中仔细的显微操作,以免发生大出血这一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附117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11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病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向前方及额叶底部生长14例,向侧方生长包绕海绵窦103例,向后方生长破坏斜坡27例,突破鞍底向蝶窦生长45例,向两个方向以上的呈侵袭性生长者57例.手术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73例,次全切除40例,大部切除4例.手术并发症包括短暂性脑脊液鼻漏7例;脑神经不全麻痹5例;垂体功能低下5例;颈内动脉损伤2例;单眼失明2例;水久性尿崩症1例;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8年,2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而予γ-刀治疗,无再手术病例.结论 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肿瘤显露满意,全切除率高,手术并发症少;但对于肿瘤未能完全切除或激素分泌型侵袭性腺瘤患者,仍需密切随访,必要时联合放射、药物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海绵窦内侧壁结构的解剖特点,并探讨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在10具成人新鲜尸头上模拟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观察海绵窦内侧壁结构的解剖特点。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指导临床采用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治疗侵袭海绵窦的垂体腺瘤103例。结果垂体侧方的海绵窦内侧壁薄弱,仅有一层疏松的纤维组织结构。颈内动脉是扩大经蝶窦入路海绵窦内所见的主要结构,可分为5段,有3个主要分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主要的分支有脑膜垂体干、海绵窦下动脉和被囊动脉。向内侧走行的脑膜垂体干和被囊动脉是经蝶窦入路中较易损伤的血管。手术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62例(60.2%),次全切除38例(36.9%),大部切除3例(2.9%);无手术死亡;手术并发症包括短暂性脑脊液鼻漏5例,暂时性脑神经功能损伤4例,垂体功能低下3例,颈内动脉损伤2例,永久性尿崩症1例。术后行放射治疗17例,γ刀治疗15例,药物治疗13例。随访3个月~8年,2例出现肿瘤复发而予以γ刀治疗。无再手术病例。结论扩大经蝶窦入路是切除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理想的入路;了解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在解剖形态上的变化,对于减少术中出血,确保术中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