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给药治疗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疗效。方法 74例支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推行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基于常规对症治疗前提下实施抗结核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接受雾化吸入给药治疗后总有效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给药治疗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疗效确切,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干预措施,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5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46例肝衰竭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留取感染患者标本送检,采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真菌鉴定,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6例真菌感染患者共分离出46株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共25株占54.35%;感染部位以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为主,分别占43.48%和19.57%;对患者分别给予碳青霉烯酶、伏立康唑、氟康唑及制霉菌素等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3~22d为一个治疗周期,有效率为76.09%。结论在对肝衰竭患者真菌感染进行原发肝脏疾病治疗时,早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总结行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共46例经鼻微创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中枢性高热5例,尿崩症42例,电解质紊乱(低钠或高钠血症等)36例,甲状腺功能低下12例,肾上腺功能减退23例,颅内感染5例,脑脊液鼻漏5例。护理要点:严密观察全身情况,如体温调节异常、尿崩症、电解质紊乱、垂体功能低下等;重点观察、判断脑脊液鼻漏的情况和鼻部情况(鼻部分泌物、嗅觉变化、鼻腔填塞物等);观察腰椎穿刺置管脑脊液引流量和引流性状。结果 46例患者手术后经过临床观察与护理,均痊愈出院。随访2~14 个月,无死亡患者,无肿瘤复发。结论 内镜经鼻微创手术切除颅咽管瘤术后护理难点为:如何有效观察并鉴别脑脊液鼻漏、鼻腔分泌物及手术中积存在副鼻窦的冲洗液,以及对电解质紊乱、尿崩的早期干预。需要护士具备较强的临床相关专业知识,掌握观察护理要点、难点,有效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以促进手术成功和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治疗HBeAg阳性初治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血清HBV DNA及ALT的影响。方法将94例于我院就诊的HBeAg阳性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T组和E组各47例。所有患者均行饮食指导、保肝等基础治疗,T组在其基础上给予TDF(替诺福韦)口服,E组给予ETV(恩替卡韦)口服。对比2组用药前后不同阶段血清HBV DNA及ALT水平、HBV DNA转阴和HBe抗原转阴情况、ALT(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和用药安全性情况。结果 T组用药后不同阶段血清HBV DNA及ALT水平均低于E组(P0.05);用药1年后T组HBV DNA与HBe抗原转阴率均高于E组(P0.05),但2组间ALT复常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用药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诺福韦治疗HBeAg阳性初治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清HBV DNA及ALT水平,促进HBe抗原和乙肝病毒DNA的转阴,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用α-半乳糖苷酶制备可供输注的人通用型O型红细胞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的目的是将人群中28%的B型血改造成通用O型血,提高O型血的储存和使用比例,以缓解战争、恐怖袭击、突发事件等紧急状态下对O型血的大量需求用α-1.3半乳糖苷酶作为B→O血型改造的工具酶,摸索改造一个使用单位B型血红细胞(100m1)的最佳条件,结果实现了在密闭、无菌条件下使用50U/ml工具酶.pH5.6,26℃ 2小时,进行B→O的血型改造。结论:改造后的通用型O型血红细胞符合生物制品检定规程的要求.并可在4℃存放21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患者组织和血清中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发生率及相关性.方法 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39例脑胶质瘤组织样本及32例预处理的脑胶质瘤血清样本中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脑胶质瘤组织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46.2 %、10.3 % 和20.5 %,肿瘤组织中至少有一种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为64.1 % (25/39);在脑胶质瘤患者外周循环血液中检测到了相关基因甲基化系列,并且与组织中基因甲基化发生率明显相关.结论 MGMT、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脑胶质瘤发生过程中常见的分子事件,血清中相关基因DNA甲基化检测有可能为脑胶质瘤诊断和个体化化疗提供一种稳定的无创性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B→O血型改造制备通用型血过程中残留工具酶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B→O血型改造制备通用型血过程中的残留工具酶-α-半乳糖苷酶。方法:血清学反应确定α-半乳糖苷酶残酶量安全值,用SDS—PAGE银染法和酶活性检测法测定通用型血中微量残留工具酶量。结果:确定了α-半乳糖苷酶残酶量安全值为10ng/ml,建立了检测微量残留α-半乳糖苷酶的方法。确定经过6-7次洗涤后。残留酶量可达到安全水平。结论:本研究为B→O血型改造制备的通用型血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