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CellaVision DM96全自动血细胞形态分析仪(简称DM96)对外周血白细胞与非白细胞成分识别与分类的性能。方法选取来自健康体检人员、肿瘤患者及白血病患者共155例外周血标本,经涂片染色,用DM96对外周血中白细胞与干扰白细胞识别的非白细胞成分共17类进行预分类,经专业人员审核再分类,以再分类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DM96对这17类成分分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本研究DM96共采集白细胞与非白细胞成分19 587个,总正确率为82.3%(16 123/19 587)。DM96在健康体检人员和肿瘤患者组中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预分类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均85%。DM96对检测幼稚粒细胞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均50%,对原幼细胞的敏感性较低,为36.1%(223/618),但阳性预测值良好,为92.1%(223/242)。结论 DM96对成熟细胞有较高识别能力,但对幼稚粒细胞和原幼细胞的识别不佳;可作为外周血涂片形态学复检的辅助工具,但对含有幼稚细胞较多的白血病外周血标本,建议仍进行人工显微镜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抗 p1 6 INK- 4多克隆抗体 ,并探计 p1 6蛋白的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人工合成 p1 6 INK- 4N-末端 1 3个氨基酸多肽与匙孔虫戚血蓝蛋白 (KLH)交联物为抗原 ,制备抗 p1 6多克隆抗体 (Po Abs)。使用此多抗 ,采用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30例胃癌组织中 p1 6蛋白的表达。结果  30例胃癌组织中 ,9例 p1 6表达阴性随访 8年死亡率 1 0 0 %、中位生存期 8个月 ;2 1例表达阳性死亡率 5 7.1 %、中位生存期 33个月 ,二者生存期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1 )。结论 (1 )使用自制 Po Abs可替代进口多抗体在临床、科研中的应用 ;(2 )提示 p1 6蛋白的表达与胃癌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异搏定对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系多药耐受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药耐受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耐阿霉素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CF_7~(adr)具有多药耐受表型,对阿霉素和罗丹明123表现交叉耐受.本文应用MTT法证实;钙通道阻滞剂异搏定能够逆转 MCF_7~(adr)细胞对阿霉素或罗丹明 123的耐受;荧光显微镜技术和 FCM进一步证实了无毒浓度异搏定(10μm)可增加MCF_(adr)~7细胞内阿霉素或罗丹明123的荧光强度.该作用系由于异搏定使耐药细胞表达的大量P一糖蛋白功能失活,细胞摄取药物量增加或延长药物在细胞内滞留时间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抗CD3/抗TNP双功能抗体与TNP化抗癌胚抗原(CEA)McAb结合。在裸鼠体内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将抗癌胚抗原单抗TNP化。TNP化后的抗CEA单抗(TNP-CEA),抗CD3/抗TNP双功能抗体,人淋巴细胞及结肠癌细胞CL187接种裸鼠体内。计算肿瘤生长体积,观察成瘤率。结果:双功能抗体能够介导PBLs对CL187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肠癌细胞CL187的成瘤能力受到抑制,成瘤率为0/4。结论:此双功能抗体在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用流式细胞仪对37例石蜡包埋甲状腺乳头状肿瘤(15例甲状腺乳头状瘤,2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进行了DNA含量及细胞增殖活力程度的测量。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非整倍体率明显高于甲状腺乳头状瘤;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增殖指数(PI)及S期指数明显大于甲状腺乳头状瘤,即使为二倍体的乳头状癌其直方图上仍表现出S期升高。提示:DNA非整倍体的出现,PI和S期指数的增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和预后评价的主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与手工法对比,评价迈瑞BC-69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对胸腹腔积液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某肿瘤专科医院患者胸腹腔积液标本112例.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仪器法)与改良牛鲍计数板(手工法)进行红细胞、有核细胞计数及分类,观察两种方法的计数结果的相关性和偏差.结果 无论血性或非血性胸腹腔积液标本,红细胞(RBC-BF)手工法与仪器法计数均有较强的相关性(rs分别为0.989、0.973).与手工法比较,血性标本红细胞仪器法计数较非血性标本一致性好,偏差分别为-8.9%~27.6%、-27.6%~25.3%.有核细胞总数≤100×106/L时,有核细胞(TC-BF)、单个核细胞(MN)、多个核细胞(PMN)仪器法与手工法计数相关性(rs分别为0.704、0.792、0.761),低于计数>100×106/L区间内的相关性(rs分别为0.958、0.930、0.925);两个区间内三者仪器法与手工法计数的最大相对负偏差分别为-60%~-42.3%、-25.2%~-22.1%,最大正偏差分别为41.1%~54.5%、28.7%~29.7%.结论 迈瑞BC-69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红细胞计数和在有核细胞数>100×106/L时的TC-BF、MN、P MN计数与手工法比较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22家三级医院检验结果危急值项目及警戒限值,为检验结果危急值设置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电子邮件、微信上传照片收集调查医院医务处下发的危急值项目及其警戒限值的文件。结果 22家医院共设置危急值项目63项。所有医院均将血红蛋白、血小板、血钾、血钙、血糖列入危急值报告,其他认可度较高的项目及其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白细胞计数95.5%(21/2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90.9%(20/22)、血钠86.4%(19/22)、纤维蛋白原68.2%(15/22)、凝血酶原时间63.6%(14/22)。微生物和感染类项目共有13个危急值项目。结论北京地区医院危急值项目的设置有一定差异,多数项目警戒限值相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于北京肿瘤医院乳腺中心接受新辅助化疗的30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Wilcox秩和检验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NLR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NLR与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病理性完全缓解(p CR)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评价临床病理因素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 p CR+组(n=62)和p CR-组(n=242)患者NLR中位数分别为1.76和1.7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临床分期(TNM)(P0.05)和p CR(P0.05)均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LR与乳腺癌患者五年无病生存期无明显相关性(HR=0.842,95%CI=0.566~1.255,P0.05)。结论 NLR在乳腺癌患者化疗疗效预测及预后方面未发现其价值。TNM分期和p CR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p16蛋白在食管癌中表达的回顾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检测与分析p16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从而探讨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化学检测P16蛋白在食管中的表达,应用X^2检测,乘积限法、时序检验及COX模型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癌组织具有较高的P16蛋白表达缺失率(49.5%);早期食管癌患者P16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晚期;高分化鳞状细胞癌2中P16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只氏分化患者;P16阳性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3种系统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的一致性,并观察质控物的基质效应。方法选取不同水平患者样本100份,采用CA7000血液凝固分析仪、Top700血液凝固分析仪、CP2000血液凝固分析仪(分别简称CA7000、TOP700、CP2000)同时检测PT、PT-INR、APTT、Fib、TT、DD、FDP,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不同系统检测患者样本结果的相关性,计算两两系统间相对偏差。选取18种不同来源质控物在3种检测系统上同时检测PT、Fib、DD,评价质控物互换性。结果不同系统检测患者样本PT、PT-INR、Fib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r2为0.91~0.99),两两系统间偏差分别15%、15%、20%;3种系统检测DD的结果显著相关(r2≥0.90),CA7000、CP2000检测DD一致性好,但Top700测定结果显著低于CA7000、CP2000;不同系统检测患者样本APTT、TT结果有中度相关性(r2为0.56~0.76),且三者间测定结果有系统偏差。3种系统均采用同一品牌试剂盒及配套校准品检测FDP,系统间FDP检测结果有良好相关性(r20.99)。不同系统检测DD结果相关性良好(r2为0.92~0.99),但两两系统间测定结果偏差显著。18种质控物PT、Fib、DD的检测结果在3种检测系统间均无互换性。结论不同检测系统血液凝固试验检测结果一致可比程度不同,血凝质控物基质效应显著,使其在不同系统上检测结果偏差大于患者样本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