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介素-12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介素 (IL) 12可促进TH1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上调γ 干扰素的表达 ,在调节TH1/TH2 细胞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复习文献 ,概述了IL 12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并探讨它在临床治疗中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β-半乳糖苷酶基因为标志基因研究重组复制缺陷腺病毒在 小鼠肺内气道上皮细胞中的转基因表达。方法:带有LacZ表达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腺病毒(AdCMVLacZ),经鼻腔吸入法和气管内注射法两种途径分别感染小鼠肺组织,此后在不同时间取小鼠肺组织经多聚甲醛固定后,以X-gal染色。石蜡包埋切片后用核固红复染。结果:β-半乳糖苷酶经重组复制缺陷腺病毒AdCMVLacZ感染小鼠气道和肺泡上皮细胞,并高效表达目的基因,表达时间可长达31天,重复感染后仍可表达13天。结论:重组复制缺陷腺病毒可携带外源性基因在小鼠气道上皮细胞内进行高效、稳定和较为长期的转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CT诊断恶性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分辨CT(HRCT)诊断恶性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价值,加深对恶性弥漫性肺疾患HRCT表现的认识,从而提高肺间质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复习文献并回顾分析5例肺淋巴管癌病临床病例及其HRCT特点。结果:肺淋巴管癌病是恶性肿瘤致弥漫性肺间质病变最常见疾病,其HRCT特点:小叶间隔不均匀增厚,不均一的支气管血管束结节状增厚,胸膜不规则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等,区别于良性肺间质病变HRCT改变。结论:HRCT作为常规的CT的一种补充,近年在肺部疾病影像学诊断中受到广泛重视,因其能清晰显示肺组织的细微结构,故可用于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小鼠γ 干扰素在小鼠哮喘模型肺上皮细胞内的转基因表达对过敏原所致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作用。方法 :C5 7小鼠经卵蛋白 (ovalbumin ,OVA)腹腔致敏和气道吸入激发建立哮喘模型 ,48h后收获小鼠肺泡灌洗液 (bronchoalveolarlavage ,BAL)和小鼠肺 ;哮喘模型在OVA激发前 48h ,在其气道内给予带有γ 干扰素的复制缺陷腺病毒 (replication deficientadenoviruswithIFN γgene,AdCMVmIFNγ) 5× 10 8空斑形成单位 (pfu) ,同上在OVA激发 48h后收获其肺泡灌洗液和肺。结果 :在卵蛋白所致的哮喘模型中 ,肺组织病理可见支气管周围、血管周围及部分肺泡内明显的嗜酸粒细胞浸润 ,肺泡灌洗液中的嗜酸粒细胞平均占 (75 .13±6 .85 ) % ,而在阴性对照组中则未见嗜酸粒细胞 ;小鼠哮喘模型气道内给予AdCMVmIFNγ后 ,肺内嗜酸粒细胞浸润的程度明显减少 ,肺泡灌洗液中的嗜酸粒细胞占 (9.0 0± 4.5 8) % (P <0 .0 0 1) ,二者均显著低于哮喘模型组。结论 :小鼠的IFN γ经腺病毒介导在小鼠肺上皮细胞内的表达可明显抑制过敏原所致的肺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从而为进一步利用细胞因子的体内转基因免疫治疗过敏性哮喘探索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或COPD)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结果显示,1990年全球慢阻肺的患病率,男性为9.34‰,女性为7.33‰。而据我国的部分人口调查,慢阻肺在15岁以上人群中超过3%,男性患者较女性为多,可能与男性人群吸烟者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6.
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原学复杂、病毒变异性大,易在人群中造成暴发流行.可引起呼吸道的感染病毒多达100~200余种,有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致病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及冠状病毒等.博卡病毒、麻疹病毒、水痘-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感染相对少见.而近年来,不断出现一些不同种类以感染呼吸道为主的新型高致病性病毒,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甲型H5N1人禽流感病毒和2009年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加之社会人口老龄化、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发病率增加和患病人数的累积等因素,使新发或再发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而且有些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死率极高,因此,这一类型疾病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将目前常用及正在研究的抗病毒药物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格特隐球菌常引起脑膜炎, 引起肺部感染者罕见。本文报道1例格特隐球菌所致肺隐球菌病患者。患者因肺部结节就诊于胸外科, 术后病理符合格特隐球菌感染。格特隐球菌感染发病率较新型隐球菌低, 但神经系统受累常见且并发症重, 本文对格特隐球菌肺炎的危险因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讨论, 以提高临床对格特隐球菌肺炎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所致呼吸衰竭及无创通气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回顾性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特点 ,探讨应用无创正压通气 (NPPV)治疗的策略。方法  2 0 0 3年 4月 2 2日~ 5月 1日 ,12 0例临床符合SARS诊断标准的患者入住北京地坛医院 (SARS专科医院 )的 4个病区 ,30例患者 (占 2 5 % )在病程中出现呼吸衰竭 ,达到急性肺损伤 (ALI)和 (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诊断标准。 2 8例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主要观察指标 :(1)住院期间的血气分析、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 (SpO2 )及呼吸频率 ,特别是上机前、上机后 1h及撤机后的结果 ;(2 )放射学检查或临床提示住院后新出现的气胸、纵隔气肿、心包积气及皮下气肿 ;(3)应用无创通气的天数 ;(4 )需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的患者数 ;(5 )患者的病死率 ;(6 )一线医务人员因护理治疗无创通气SARS患者而感染SARS的情况。结果统计 30例患者在整个病程中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变化情况 ,16例 (5 3% )患者出现CO2 潴留 ,PaCO2为 4 5~ 5 6mmHg ,平均 (4 8± 4 )mmHg。NPPV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 (PaO2 )、SpO2 、氧合指数及呼吸频率均显著改善 (P均 <0 0 1) ,但pH及PaCO2 的变化并不明显。 18例患者成功撤机 ,应用NPPV的时间为5~ 30d ,平均 (10± 6 )d。除 1例不能耐受BiPAP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 2 0 0 4年 4月北京首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例的临床特点 ,为今后临床医师及时有效准确诊断SARS疑似病例并进行相应鉴别诊断提供参考线索。方法 对 1例外院转入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1)地区性首例SARS患者的诊断难度大 ,短期内难以确定其流行病学史 ;(2 )SARS患者发病早期可表现出一般肺炎的特点 ,无特征性改变。结论 重视流行病学调查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 ,对改善SARS患者的预后和控制其蔓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全球第三大致死原因, 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流行病学特征因宿主和免疫状况而异, 病原谱也随时间和空间分布而迁移;与此同时, 随新冠疫情突发, 一些非传统治疗策略正在兴起。本文对我国近年来CAP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谱变迁及治疗方向转变进行阐述, 以期为CAP的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