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理学专业人文教育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护理学专业和人文教育的目的和特征,创新性地应用系统理论、当代课程理论、当代教学理论、当代学习理论构建护理学专业人文教育的模式,即主课堂、辅课堂、社会课堂、隐性课堂,并思考4种课堂形式与人文教育之间的关系,同时阐述4种课堂形式的内容、作用等,旨在推动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的人文教育,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查阅1994-2009年有关护理专业人际沟通教学改革的53篇论文,分析该课程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并在此基础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CD4+CD25+T细胞及CD4+CD25-T细胞.在ox-LDL作用下,将HUVECs分别与anti-CD3 mAb 激活的CD4+CD25+T细胞、CD4+CD25-T细胞共培养24 h.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ELISA、real-time PCR测定Tregs对ox-LDL诱导损伤HUVECs炎性因子VCAM-1、MCP-1、IL-6表达的影响.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方法观察Tregs对ox-LDL诱导损伤HUVECs NF-κB激活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regs细胞可显著抑制ox-LDL诱导损伤HUVECs炎性因子(VCAM-1、MCP-1、IL-6)及NF-κB的结合活性.结论:Tregs细胞可显著抑制ox-LDL诱导损伤HUVECs炎性因子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下调了NF-κB的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是否可以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并探讨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VSMCs,分别用ox-LDL及ox-LDL联合NF-κB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干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胞质中TSLP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SLP的浓度,用电泳迁移率实验检测NF-κB的结合活性。结果:正常未经ox-LDL刺激的VSMCs几乎不表达TSLP,经ox-LDL刺激后胞质及上清液中的TSLP表达明显增加,并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Ox-LDL刺激VSMCs表达TSLP的同时NF-κB信号通路激活,经PDTC预处理后TSLP表达量显著减少。结论:Ox-LDL能够诱导VSMCs表达TSLP,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上调NF-κB的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胸腺新近输出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实验共分3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5例和健康对照(HCs)组24例。采用CD31作为胸腺新近输出的典型标志,用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各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CD31+Treg占Treg细胞的比例,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中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的数量。结果:ACS组外周血CD31+Treg/Treg比例明显低于SA组(P=0.003)和HCs组(P<0.001)。ACS组Treg细胞中TREC的数量亦明显低于SA组(P=0.001)和HCs组(P<0.001)。而SA组和HCs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6和P=0.566)。患者CD31+Treg的比例与Treg细胞中TREC的数量呈正相关(r=0.493,P=0.014)。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胸腺新近输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减少可能是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对内皮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CD4+CD25+T细胞及CD4+CD25-T细胞。在ox-LDL作用下,HUVECs与CD4+CD25+T细胞共培养,24小时后收集HUVECs。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HUVECs抗原提呈分子(HLA DR,CD86,CD80)的表达,Cell Counting Kit-8法(CCK-8)测定HU-VECs刺激CD4+CD25-T细胞增殖的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初步探讨Treg作用于HUVECs的具体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reg可显著抑制HUVECs抗原提呈分子的表达及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用Transwell隔离后,与or-LDL刺激组比较,HU-VECs抗原提呈分子表达及其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无明显变化。结论:Treg可显著抑制HUVECs抗原提呈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下调CD86的表达,且依赖细胞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是否可以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探讨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途径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VSMC,分别用Ang Ⅱ及Ang Ⅱ联合 NF-κB 特异性抑制剂PDTC干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胞浆中TSLP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SLP的浓度,用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 NF-κB的结合活性.结果:正常未经处理的VSMC几乎不表达TSLP,经Ang Ⅱ刺激后胞浆及上清中的TSLP明显增加,并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经PDTC预处理后TSLP表达量明显减少.相同条件下Ang Ⅱ可激活VSMC的NF-κB信号通路,PDTC可抑制这一过程.结论:Ang Ⅱ能够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TSLP,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上调了NF-κB的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激活的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CD4+CD25+T细胞及CD4+CD25-T细胞,在oxLDL作用下,将巨噬细胞分别与CD4+CD25+T细胞、CD4+CD25-T细胞共培养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HLA-DR、CD86的表达;ELISA检测上清液MCP-1、MMP-9、TNF-α、TGF-β和IL-10细胞因子的表达;采用Griess反应测定NO生成量,RT-PCR测定iNOS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D4+CD25+T细胞可显著抑制oxLDL激活的巨噬细胞HLA-DR及CD86的表达、减少NO生成、抑制iNOS mRNA表达和促炎细胞因子生成.结论 调节性T细胞可促使oxLDL激活的巨噬细胞由具有促炎表型的M1型向具有抗炎表型的M2型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VCAM-1、MCP-1、IL-6表达的影响。方法: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CD4+CD25+T细胞及CD4+CD25-T细胞。在ox-LDL作用下,将内皮细胞分别与anti-CD3mAb激活的CD4+CD25+T细胞,CD4+CD25-T细胞共培养24小时。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ELISA、real-timePCR测定Tregs对ox-LDL诱导损伤HUVECs炎性因子VCAM-1、MCP-1、IL-6表达的影响。应用Transwell小室及中和抗体实验观察Tregs作用于HUVECs的具体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regs细胞可显著抑制ox-LDL诱导损伤HU-VECs炎性因子VCAM-1、MCP-1、IL-6的表达;被Transwell隔离或加入中和性抗体anti-IL-10/anti-TGF-β后,Tregs对HUVECs的抑制作用可被部分逆转。结论:Tregs细胞可显著抑制ox-LDL诱导损伤HUVECs炎性因子的表达,其作用机制既依赖于细胞直接接触,又依赖于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血清HSP47、β1ARAb、sST2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肌肥厚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该院心内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肌肥厚患者50例为甲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50例为乙组,并选择同一时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为丙组,比较三组血清HSP47、β1ARAb、sST2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肌肥厚的相关性。结果 甲组、乙组的尿素、LDL-C、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丙组,HDL-C低于丙组;乙组的尿素、空腹血糖显著高于甲组,HDL-C低于甲组(P<0.05);三组患者的肌酐、TC、TG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甲组、乙组除LVPWTD升高之外,LVEDD、IVSTD、LVEF、LAD均显著降低(P<0.05);三组患者的FS、LVESD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组相比,甲组、乙组的血清HSP47、β1ARAb水平显著增高,s ST2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HSP47、β1ARAb、sST2水平与LVEDD、LVPWTD、IVSTD、LVEF之间相关性比较差异为负相关(P<0.01),与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