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根撕脱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病理表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神经根撕脱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病理表现,探讨在该条件下运动神经元死亡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选择成年SD雌性大鼠20只,体重200-300g,撕脱右侧臂丛C5-T8神经根,术后动物存活3d、5d、1周后取C5-C8节段脊髓,对冰冻切片行NADPH-d组化、c-jun免疫组化、中性红和HE染色。观察神经元的形态,计数脊髓前角NOS阳性运动神经元及存活运动神经元数目,以非损伤侧的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为100%,计算百分比。结果:神经根撕脱3d、5d、1周后,损伤侧脊髓前角NOS运动神经元平均阳性率分别为:0.74%±0.59%、24.83%±6.73%、51.16%±8.67%。神经元平均存活率分别为93.00%±4.32%、93.67%±5.27%、89.83%±2.65%;c-Jun从撕脱术后3d就有表达,5d后表达开始减少。运动神经元形态变化不明显。1周时偶见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胞核偏位,但核膜清晰,核仁尚存,染色体固缩。结论:脊神经根撕脱1周内,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NOS表达递增,c-Jun表达递减,运动神经元开始死亡。NO/NOS可能通过抑制神经元损伤后的再生反应,促进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肽C16/血管生成素1(Ang1)联合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DMSCs)治疗大鼠视神经脊髓炎(NMO)的效果。方法:分离培养大鼠PDMSCs,通过脑室及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水通道蛋白4(APQ4)抗体与人补体C5蛋白诱导大鼠NMO模型,将大鼠分为5组,即正常组、NMO模型组、PDMSCs组、C16/Ang1组以及C16/Ang1+PDMSCs组。对治疗后大鼠进行8周的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免疫组化观察脊髓炎症因子CD48的表达,神经丝蛋白200及髓磷脂碱性蛋白免疫荧光双染评价脱髓鞘和轴索缺失,Nissl染色计数脊髓神经元数量,Evans blue染色评估血管通透性,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AQP4以及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C16/Ang1+PDMSCs组神经行为学评分高峰出现延后,并在8周时评分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炎症细胞的实质浸润和脊髓神经元丢失减少(P<0.05),腰段脊髓的脱髓鞘和轴索缺失评分下降(P<0.05)及血管通透性降低;促炎因子IL-1β、IL-8和TNF-α的表达降低(P<0.05),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升高(P<0.05);脊髓组织中GFAP和APQ4的表达上升(P<0.05),caspase-3则下调(P<0.05)。结论:C16/Ang1联合PDMSCs能够有效延缓NMO的疾病进程,其通过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及内源性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鼠脑组织正常发育期间重组激活基因1(RAG-1)表达的时序变化,并对其进行组织定位。方法:分别取孕11d、13d、15d、17d、19d,新生(P0)和成年的小鼠脑组织,提取总RNA,用RT-PCR观察RAG-1表达的时序变化;同时,经冠状切面制作各组脑组织的连续冰冻切片,进行RAG-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RAG-1自小鼠胚胎11d开始出现少量表达,以后表达逐渐增加,19d到达高峰,RT-PCR显示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基本一致。RAG-1蛋白主要表达在发育过程中的杏仁核、下丘脑、丘脑、海马等区域,大脑皮质的表达逐渐出现于室管膜层、中间层、室管膜下层和皮质板层。结论:在小鼠胚胎脑发育期间,RAG-1表达时序和脑发育一致,而且表达高于成年鼠。  相似文献   
4.
目前,许多假药已经进入了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的零售网点,甚至堂而皇之地摆到了药店的柜台上。根据英国官方透露的消息,世界最大的制药公司辉瑞出品的药物“万艾可”就是经常被“克隆”的对象。英国有关机构表示,他们将采取措施严防假药在英国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5.
韩曙  凌树才  朱晞  梁心译 《解剖学报》2006,37(6):627-632
目的在体内实验中观察钙依赖性膜磷脂结合蛋白AnnexinⅡ对大鼠脊髓损伤以及神经干细胞移植的作用。方法在成年大鼠全横断脊髓损伤的局部微量注射AnnexinⅡ,观察其对损伤的脊髓神经细胞存活、神经纤维生长和损伤后的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对联合移植的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存活和迁移的影响。结果在动物脊髓横断损伤6周,神经干细胞移植4周后,损伤局部微量注射AnnexinⅡ+NSC移植组实验动物的运动评分结果较空白对照组和单独进行NSC移植组都有明显增高(JP〈0.01),脊髓损伤处的空洞面积也较上述两组显著减小(P〈0.01);注射AnnexinⅡ+NSC组损伤节段以上荧光金标记神经细胞数目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AnnexinⅡ蛋白可能具有减小局部损伤空洞面积,保护损伤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并防止其走向变性和死亡的效应,并对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效应有一定的促进和协同作用,使脊髓损伤大鼠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P物质和P物质受体在小鼠胚胎发育期脑内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华  韩曙  郑轶  孙建刚  凌树才 《解剖学报》2006,37(5):578-583
目的研究小鼠胚脑发育期间P物质(SP)和P物质受体(SPR)的表达。方法分别取孕11、13、15、17和19d的小鼠胚脑和新生鼠脑。采用SP和SPR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SP和SPR表达的变化。结果SP自小鼠胚胎11d开始出现少量表达,并一直持续到出生后,主要出现在发育过程中的新纹状体等部位;SPR与SP同时出现并持续到出生后,主要出现在发育过程中的延髓中缝等部位。结论SP和SPR在小鼠发育期间的表达提示SP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形成和成熟调控。  相似文献   
7.
韩曙  凌树才  朱晞 《解剖学杂志》2006,29(5):539-544,639,F0003
目的:观察钙依赖性膜磷脂结合蛋白AnnexinⅡ在体内实验中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在成年大鼠全横断脊髓损伤局部微量注射AnnexinⅡ,观察其对神经细胞存活、神经纤维生长以及损伤后的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在脊髓横断损伤6周后,损伤局部微量注射AnnexinⅡ组斜板实验平均角度和运动评分结果比对照组均有非常明显增高,脊髓损伤处的空洞面积非常显著减小;同时,损伤节段以上荧光金标记神经细胞数目也较对照组非常明显增多。但与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保护效应相比尚存在明显差异。结论:AnnexinⅡ蛋白具有减小局部损伤空洞面积,保护损伤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并防止其变性和死亡的效应,可使脊髓损伤大鼠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再生基因蛋白(regenerating gene protein)是一种胰腺炎时自胰液中提纯的炎症蛋白,再生基因蛋白家族属钙依赖的植物血凝素超家族。它代表一组分泌蛋白,其功能相当于急性反应蛋白,抗凋亡因子或胰腺β细胞和神经细胞的生长因子。Reg蛋白家族的作用最早是在糖尿病研究中发现的,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Reg蛋白在神经系统损伤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所注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血小板反应素Ⅰ(thrombospondin-Ⅰ,TSP-Ⅰ)在链尿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中各组织细胞的表达进行组织定位,并对其功能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人胚胎脑提取液的运动神经营养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人胚胎脑中提取对运动神经元具有生物活性的神经营养因子。方法 用人胚胎脑组织制备提取液,以成年Wistar大鼠脑提取液及生理盐水为对照,在切断坐骨神经的乳鼠动物模型上,检测运动神经营养活性。结果 在损伤侧局部注射提取液,术后30天损伤侧腰髓运动神经元存活率;第2月人胚脑提取液组为81.4%;第4~5月胎儿脑提取液组为80.7%;成年大鼠脑提取液为50.7%;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为25%。结论 人胚胎脑提取液与两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运动神经营养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