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贝沙坦抑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ICAM-1和VCAM-1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兔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再灌注区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 方法: 假手术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穿线,但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60 min再灌360 min和伊贝沙坦防治组。处死动物后,从再灌注区取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检查;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ICAM-1、VCAM-1在标本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的组织损伤和中性粒细胞渗出程度明显重于假手术组(P<0.01);再灌注区的ICAM-1、VCAM-1表达明显上调(P<0.01)。伊贝沙坦显著缓解上述变化(P<0.01)。 结论: 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诱导再灌注区ICAM-1、VCAM-1表达上调,伊贝沙坦能明显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冠脉介入和溶栓前后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聿峰  叶涛  谭小强 《心脏杂志》2009,21(1):140-140
QT离散度(QTd)增加被认为是发生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预测指标之一.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6 h内,采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和静脉溶栓冉通后均可缩短QTd,但两者对QT离散度影响有何筹别,目前朱见有关报道.  相似文献   
3.
陈聿峰  叶涛  谭小强 《吉林医学》2008,29(11):930-931
目的:分析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再通后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128例AMI静脉溶栓再通患者,按血糖水平分成Ⅰ.Ⅱ、Ⅲ组,Ⅰ组〈7.8mmol/L;.7.8mmol/L≤Ⅱ组〈11.1mmol/L;Ⅲ组≥11.1mmol/L;分别测量3组静脉溶栓成功后不同时间QTd。结果:溶栓成功后1-2h,三组间QTd无差别(P〉0.05)。溶栓成功后8~12h、24~32h,Ⅰ组与Ⅱ组间比较,QTd无明显差别(P〉0.05);但与Ⅲ组比较,Ⅰ、Ⅱ组QTd均明显缩短(P〈0.01)。结论:血糖是影响AMI静脉溶栓再通后QTd的重要因素,血糖水平越高,溶栓再通后QTd缩短越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评价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确诊的甲减患者80例为甲减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甲减组治疗前、对照组采用超声测量静息状态下和反应性充血后的肱动脉内径及含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计算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甲减组采用左旋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6个月后用同样方法计算EDD、EID。将甲减组按照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比较及与对照组对照,比较各组EDD、EID差异。结果甲减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8±1.20)%vs (11.25±2.72)%,P<0.05];甲减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EDD比较,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84±1.27)%vs (7.98±1.20)%,P<0.05];甲减组治疗6个月后血管内皮功能改善EDD提高,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减组治疗前EID为(21.84±2.46)%,治疗后为(22.34±1.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22.58±2.05)%比较EI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减患者EDD减低,提示血管内皮功能减低,左旋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常规治疗方法的影响。方法133例UA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4例)和治疗组(69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用药后疗效、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缺血S—T恢复情况、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出血并发症及心脏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提高(P〈0.05),硝酸甘油用量减少、S—T压低明显改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下降(各P〈0.01);而两组出血并发症并无明显差别(P〉0.05)。对照组出现心脏事件5例,治疗红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奥扎格雷钠联合常规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养心氏片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疗效分析。方法:治疗组150例养心氏片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对照组100例单纯左甲状腺素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7%,明显优于对照组75.76%(P0.05)。2组治疗后T3、T4、FT3、FT4、TSH、LVEF、ATIII、FIB、TM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3、T4、FT3、FT4、TSH、LVEF、ATIII、FIB、TM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养心氏片联合优甲乐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疗效显著、改善症状快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对29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对象,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冠脉造影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266例按非冠心病(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人群分三组,分别为91例、79例、96例,比较三组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结果 心外膜脂肪组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Kendall&#39;8 r=0.132,P=0.004,Spearman&#39;s r=0.171,P=0.003);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3,v=2,P=0.001).结论 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在对照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人群中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陈聿峰  李醒三  梁志山 《广西医学》2005,27(12):1904-1906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兔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再灌注区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假手术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穿线但不结扎,另两组则结扎60min后,松开结扎线,予以360min再灌注。处死动物后,从再灌注区取下组织作标本,予以常规组织学处理。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检查,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P-选择素在标本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组织损伤和中性粒细胞渗出程度明显减少(P〈0.01、P〈0.01);假手术组更低。对照组和治疗组再灌注区P-选择素表达明显上调(P〈0.01,vs假手术组);但两组上述指标之间有显著差异,前者P-选择素表达更强(P〈0.01)。结论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诱导再灌注区P-选择素表达上调;伊贝沙坦能明显抑制P-选择素表达上调;对兔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前持续静脉泵注替罗非班对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介入前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替罗非班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持续静脉泵注。观察两组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中冠脉造影前向血流充盈、冠脉血栓形成情况;术后72h心电图ST改变及缺血导联累及数;术后72h内室速及室颤发生总次数及术后主要终点事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中替罗非班组前向血流TIMI分级明显提高(P〈0.05),冠脉内血栓形成减轻(P〈0.05);术后心电图ST段缺血改善,缺血导联数下降,室速及室颤发生减少(均P〈0.05);但术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无差别(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前使用替罗非班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