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出现HBeAg转阴是病毒复制减弱和病情好转的标志,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不够全面.因为,随着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位点极易发生变异,其中HBV前C区1896位点(G1896A)变异后形成终止密码是HBeAg阴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机理,我们对非母婴垂直传播(水平感染)感染HBV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7例的血清联检肝功能酶学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胆碱脂酶(CHE),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Ⅳ前胶原(Ⅳ.C),以及G1896A位点变异.分组比较前C区1896位点变异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HBV DNA的初检含量及反弹性质与变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慢性乙肝患者单用拉米夫定治疗前HBV DNA的含量和治疗过程中HBV DNA的反弹性质与变异的关系.方法采用单一拉米夫定治疗96例HBV DNA含量不同的慢性乙肝患者,应用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和UniArray技术对治疗2、6、12、18个月后患者血清分别检测HBV DNA含量和YMDD位点突变. 结果治疗前含量为大于7.5×10 5、7.5×10 6、7.5 × 10 7copy/ml的乙肝患者,治疗6个月后YMDD变异率分别为0%(0/30)、3.1%(1/32)、5.9%(2/34),治疗18个月后YMDD变异率分别为16.7%(5/30)、31.3%(10/32)、50%(17/34).根据HBV DNA含量的下降、波动、反弹将96例乙肝患者分三种类型A类32例,HBV DNA含量呈线性下降,无YMDD基因突变;B类26例,HBV DNA含量先下降、后反弹、波动、再下降,无YMDD基因突变;C类38例,HBV DNA含量先下降、反弹、波动、再持续上升,其中32例YMDD基因突变. 结论HBV DNA初检含量与变异有关,疗前HBV DNA含量愈高,疗后易发生YMDD变异.2至6个月HBV DNA波动小,而6个月后反弹明显的形成YMDD变异的潜在性大,2至6个月HBV DNA波动大,而6个月后反弹不明显的形成YMDD变异的潜在性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BV DNA与乙型肝炎聚合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e)、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对其中浓度不同阳性102例和阴性36例进一步检测PHSA-Re,HBcAg和HBeAg.结果102例HBV DNA阳性中PHSA-Re、HBcAg、HBeAg的阳性率分别占86.27%、82.35%、72.55%.36例HBV DNA阴性中PHSA-Re、HBcAg、HBeAg的阳性率分别占38.89%、80.56%、11.11%.PHSA-Re浓度与HBV DNA含量呈正相关递增.结论HBV DNA阴性患者HBV复制和感染仍有并存,四项指标联合检测更能客观反映HBV复制与感染程度.  相似文献   
4.
HBVDNA的表达与肝纤维化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探讨HBVDNA的表达与肝纤维化形成的相关性。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 2 0 0例乙肝患者和 4 9名健康对照组的血清HBVDNA ,同时用放免法检测层粘连蛋白 (LN)、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 (PⅢ )、Ⅳ型胶原 (Ⅳ .C)水平。HBVDNA表达阳性组LN、HA、PⅢ、Ⅳ .C的含量〔(16 4 8± 5 6 1)、(16 6 1± 78 0 )、(15 3 5± 6 0 7)、(92 1±2 9 9) μg/L〕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110 9± 2 9 8)、(82 1± 2 4 7)、(91 9± 2 9 2 )、(5 9 5± 14 3) μg/L〕(P <0 0 0 1)和健康对照组〔(10 4 9± 16 3)、(6 8 0± 2 7 6 )、(76 3± 2 1 3)、(5 4 3± 7 8) μg/L〕(P <0 0 0 1)。HBVDNA阳性组中 ,上述四项指标随着HBVDNA含量升高而递增。动态观察 2 8例乙肝患者随着治疗过程HBVDNA浓度下降 ,LN、HA、PⅢ、Ⅳ .C的含量明显递减。HBVDNA的阳性表达与肝纤维化形成的相关性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5.
黄永高  陈然峰  孙龙 《武警医学》2015,26(7):702-706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控制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我院2011-01至2014-12临床住院患者送检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连续4年临床分离非重复革兰阴性杆菌共12 437株,肠杆菌科细菌6243株,占50.2%;非发酵菌5920株,占47.6%。主要检出菌中不动杆菌属2626株,占21.1%;铜绿假单胞菌2412株,占19.4%;肺炎克雷伯菌2093株,占16.8%;大肠埃希氏菌1049株,占8.5%。临床标本来源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泌尿系统;脑外康复科以及ICU为感染高危科室。连续4年多重耐药细菌监测发现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64.9%、64.3%、62.1%、55.4%)、(50.1%、47.7%、43.4%、45.7%)均呈现下降趋势。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0.8%、1.5%、1.3%、2.6%)、(17.4%、30.8%、27.1%、34.1%),呈逐年上升趋势。广泛耐药不动杆菌属4年平均检出率为40.3%。结论 临床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重耐药细菌上升趋势明显;医院应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产生。同时,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重视感染患者的隔离及护理,预防多重耐药菌导致的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475例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检测结果,其中53例原发性肝癌(PHC)病人的血清AFU活性(323.4±112.5nkat/L)显著高于健康组(108.5±35.9nkat/L)和其它各疾病组。以AFU≥216nkat/L(健康组的+3s)为阳性界值,对PHC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84.9%和89.4%,诊断效率达88.8%;对AFP(-)的PHC病人的阳性率为84.2%;与AFP联合检测对PHC总的阳性率达94.3%。表明:血清AFU的检测对PHC的诊断和疗效是一项十分有用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一套快速可靠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检测方法,对杭州市某学校暴发的一起群体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用甲、乙型流感病毒核酸联合测定试剂盒、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测定试剂盒、腺病毒核酸测定试剂盒、B型流感嗜血杆菌核酸测定试剂盒对20例上呼吸道感染疑似患者样品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20例样本中有7例为腺病毒病毒阳性,无其它病毒或细菌阳性。【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能快速准确地检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本次暴发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腺病毒病毒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 ,乙肝两对半作为乙肝诊断的检测项目 ,传统观点认为乙肝HBsAb和HBeAb的产生预示HBV复制结束 ,随着此观点被Blum和Liang否认[1,2 ] ,乙肝核心抗原 (HBcAg)被证明是HBV复制的标志[3 ,4] ,以及HBVDNA检测的问世 ,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已不能满足临床。但是基层单位很难开展HBVDNA的检测 ,为此我们通过对 2 6 8例HBsAg阳性乙肝血清同时检测HBVDNA和HBcAg ,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以及HBcAg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2 6 8份HBsAb阳性乙肝标本均来自我院门诊…  相似文献   
9.
乙型病毒性肝炎严重危胁人类的生存质量 ,乙肝的诊治愈来愈被高度重视 ,已有多种标志物用于临床疗效评估 ,但很少文献报道HBV -DNA ,PHSA -Re ,HBcAg三者的相关性。为此 ,本文对 138例乙肝血清三项指标作了联合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采用荧光全定量PCR检测HBsAg阳性的乙肝血清HBV -DNA的含量 ,选择阴性 36例和阳性浓度不同的10 2例分组进一步检测PHSA -Re ,HBcAg。二、方法 :HBV -DNA采用荧光全定量PCR检测 ,试剂盒由上海复星实业有限公司提供 ,GeneAmp …  相似文献   
10.
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LD同工酶若干条件的探讨董长林,张仙森,董金木,贾力,陈然峰,项向明,许炜(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检验科,浙江嘉兴314000)我们对琼脂糖电泳法测定LD同工酶进行了改良,并建立新的LD同工酶测定法,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试剂1.1仪器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