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国内所报道的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异常的报告中,均未有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异常伴左、右椎动脉起始异常的。我们在进行胎儿的尸体解剖中,发现1例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异常伴左、右椎动脉起始异常。为累积资料,现报告如下。足月女婴(雷佛奴尔引产儿),体重2460克,坐高32.5厘米,身长45.5厘米。胎儿母亲妊娠期间有否患病不详。主动脉弓从右到左第1分支为右颈总动脉,第2分支为左颈总动脉,第3分支为左椎动脉,第4分支为左锁骨下动脉,第5分支为右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位于主动脉弓移行于降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的后下方。它直接从  相似文献   
2.
我们尸检发现1例一侧肾缺如病孩,现报告如下: 住院号:132026,男,10岁,小学生,广西籍,。78年11月18日入院。临床诊断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住院17日死亡。尸体解剖:尸体经福尔马林固定。身体外表无畸形,泌尿及外生殖器正常,皮肤多处大块尸斑,心、肺、肝、脾、肠及膀胱均无畸形。左肾于通常位置,大小为11.4×5.4×5厘米~3,上极平第一腰椎上缘,下极平第三腰椎下缘。左肾动脉由腹主动脉分出,至肾门长3.3  相似文献   
3.
4.
68例广西尸体迷走神经食道下部和胃的外科解剖学研究结果,发现有四方面结构特点: 1.51%的迷走神经前干和39.7%的迷走神经后干属于Jackson的D型。因为常见有从膈上食道丛直接发出的肝支、腹腔支和诸胃支。 2.胃支有三个来源:主要来源于迷走神经前、后干,其次来源于食道丛,第三来源于肝支。直接起于膈上食道丛的胃支有前、后胃底支,肝支与胃小弯支,前胃体支,前、后胃小弯支,前、后胃体与胃窦支。 3.73.5%的胃前大神经沿胃小弯附近的胃前壁下行到胃窦。26.5%沿胃小弯旁的小网膜行走终止于胃窦。支配胃底、胃体近端与中部的迷走神经纤维,于食道胃底动脉深面行走于胃前壁。 4.胃左动脉及其分支——食道胃底动脉(横跨食道与胃连接处的前壁)与迷走神经前、后干的腹部诸支,有恒定、密切的毗邻关系。以此动脉为标志,易在膈下寻找到迷走神经前、后干及其重要属支——肝支与胃前、后大神经的起端。据我们的资料,对高度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的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类脊髓损伤造成的截瘫目前仍是医学上的难题,有关研究尚处于运动实验阶段.由于树鼩资源较丰富,身体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与低等灵长类动物相近,树鼩可以成为脊髓损伤截瘫较理想的实验动物.为此,本文对树鼩脊髓节段与椎骨间的对应关系作了探讨,以便为有关实验研究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所用树鼩产自广西隆安县,共30只,雌雄各  相似文献   
6.
<正> 我们在进行胎儿尸体的解剖中,发现一例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异常伴左、右椎动脉起始异常,为累积资料,报告如下: 足月女婴,体重2460克,坐高32.5厘米,身长45.5厘米。胎儿母亲妊娠期间有否患病不详。从主动脉弓上缘发出五支,从右到左第1支为右颈总动脉,第2支为左颈总动脉,第3支为左椎动脉,第4支为左锁骨下动脉,第5支为右锁骨下动脉(见照片1)。  相似文献   
7.
掌握迷走神经诸胃支的直接来源、行走与分布规律,对成功地进行高度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的关系至为密切.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报导有较大分歧.特别是分布于胃前壁诸支的直接来源、行走位置,分支分布情况有不同意见.为此,1967年以来,结合制作教学示教标本,  相似文献   
8.
甲状旁腺永久性的功能低下是甲状腺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0.26~2.92%[1、2、3],过去采用同种异体(死婴)甲状旁腺组织埋藏术,效果不理想,维持时间不长。我国陈国锐医师等1978年首次应用带血管的甲状腺甲状旁腺同种异体移植治疗甲状旁腺缺如症获得成功[4]。为推动这一手术开展,按陈氏[5]术式要求,对高月份的胎儿甲状腺血管进行了观测,为移植术提供形态学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有关肾上腺血液供应的材料较少,仅有一般血管供应数目、来源等资料,缺少足以供给显微外科应用的资料,为配合器官移植,我们观测了33具尸体的肾上腺血管(动脉47侧、静脉60侧)的数据,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左位下腔静脉较罕见,Reis and Esenther 500个标本中发现双下腔静脉11例占2.2%,左下腔静脉一例占0.2%;Seib综合文献共876个标本中发现双侧肾后下腔静脉的接近3%,单左下腔静脉占0.5%。王启华等从350例中,发现双下腔静脉及左下腔静脉各两例;周德炳在解剖100多具尸体中,发现左位下腔静脉一例;我们解剖179具尸体中,发现左位下腔静脉一例,占0.56%。给国人体质调查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