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损内注射得宝松规律性停药对治疗瘢痕疙瘩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到本院就诊的符合瘢痕疙瘩诊断的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A、B两组,A组为试验组共81例,B组为对照组共75例。A组在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采取逐渐减少浓度的方法规律停药;B组采用常规疗程停药方法。观察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1);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整形技术治疗儿童唇裂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自1994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对本院133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分为自行设计的鼻翼软骨环状结构修复及整体旋转复位治疗组(A组)36例、开放式唇裂鼻畸形整形术治疗组(B组)47例、新生儿唇裂修复组(C组)28例以及早期唇裂鼻畸形整形术组(D组)22例,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对4组患者随访24个月,A组优良率为94.44%,B组优良率为97.87%,C组优良率为96.43%、D组优良率为95.45%,各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前鼻翼外侧脚及鼻孔纵径至中线距离术前健侧及患侧相比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矫正后各组健侧与患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翼软骨环状复合结构修复使鼻尖、鼻翼及鼻底形态都有所改善,开放式唇裂继发鼻畸形整形术是目前较彻底的鼻翼软骨整形术,新生儿唇裂修复安全有效。唇裂修复早期的鼻整形有望改善鼻形态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克氏针自制S形矫正器持续牵引治疗乳头内陷的临床效果。方法局部麻醉下,以缝线或布巾钳将内陷的乳头牵出并尽量提起,用直径为0.5~1.0mm、长约10cm的克氏针横穿乳头基底部,由乳头中心向两侧各1.5cm处将克氏针分别沿顺时针方向向两侧弯曲成半环形,然后将两侧半圆环呈合页状向下折叠,将中间横贯轴撑起牵引乳头向前。术后持续佩戴本牵引装置6个月,复诊期间可通过调整折叠角度以维持牵引力度。结果用克氏针持续牵引法治疗中度、重度乳头内陷32例58侧,经初步观察治疗效果满意,牵引治疗期间未见局部感染,治疗后乳头形态自然,随访3~6个月,乳头形态稳定,未见复发。结论克氏针持续牵引法简单易行,不影响哺乳功能,矫正治疗后乳头形态自然、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S形矫正器牵引治疗乳头内陷及其护理方法。方法:术前充分的心理辅导及术区清洁准备,手术在局部浸润麻醉下置入S形矫正器,术后进行伤口护理,指导患者持续接受乳头牵引6个月。结果:应用本方法治疗中重度乳头内陷患者12例,经6个月随访,乳头形态自然稳定,未见复发,效果满意。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不破坏乳管,不影响哺乳,乳头感觉正常,无明显瘢痕,形态自然稳定,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整形手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术区准备,术中应用跨鼻小柱的鼻翼软骨下缘切口开放式鼻整形进行唇裂继发鼻畸形矫正,术后放置鼻孔支撑管1~2周,术后密切观察局部切口情况,进行切口护理,保持切口清洁,保持鼻支撑管固定稳定。结果:单纯进行鼻畸形矫正者14例,同时行唇畸形整形者46例,效果满意,其中有43例患者进行了6~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个月,鼻外形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开放式鼻整形技术进行唇裂继发鼻畸形矫正,可在直视下充分松解并显露鼻翼软骨,准确复位及缝合固定,术后效果稳定,切口无明显瘢痕。术后护理特别强调保持切口清洁及鼻支撑管放置稳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促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正常成人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成人皮肤组织VEGF、bFGF的表达及分布.结果正常成人皮肤组织中,VEGF、bFGF阳性细胞均主要位于基底层,呈弱阳性表达.结论正常成人皮肤组织中,基底层是表达VEGF、bFGF的主要细胞,在维持真皮微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皮肤扩张期间的激光脱毛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皮肤扩张期间的激光脱毛治疗。方法:应用CoolideV型Nd:YAG激光系统对扩张皮肤进行脱毛治疗,激光波长1064nm,光斑大小为10mm,能量35~45J/cm2。遵循由低到高的原则进行激光能量调节,脱毛前后冰敷以及激光冷却探头与皮肤充分接触以减少扩张皮肤血管损伤。结果:应用本方法进行耳部扩张皮肤脱毛和额部扩张皮肤脱毛各5例,脱毛效果良好,扩张皮瓣转移进行耳再造和鼻再造手术效果满意,未见扩张皮肤并发症发生。结论:皮肤扩张期间的脱毛治疗是安全可靠的,适当的激光能量调节和脱毛操作有利于避免和减少激光对扩张皮肤的损伤,安全顺利完成皮瓣转移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中面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包括眼睑、鼻部及邻近颜面部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4年~2010年应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中面部缺损25例,其中鼻尖鼻翼缺损4例,鼻背缺损3例,下睑缺损9例,上睑缺损5例,邻近颜面部缺损4例。结果:1例转移至鼻尖部的皮瓣远端出现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其余皮瓣完全存合;随访4个月~5年,受区功能形态恢复满意,供区瘢痕不明显,无面神经额支损伤,无眼睑闭合不全,无下睑退缩、外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厚薄适宜,蒂较长,转移灵活,供区隐蔽,是修复中面部小面积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两种带不同血管蒂的阴囊皮瓣修复阴茎皮肤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阴茎皮肤肿瘤患者,应用Mohs法切除病变组织,并对切除标本进行快速冰冻切片,直至切除干净,最大限度地保留阴茎的正常组织;对感染者于Buck's筋膜浅面将肉芽组织完整切除.根据阴茎皮肤缺损的大小设计大于缺损面积10%的皮瓣.自2003年8月至2010年6月,应用带血管蒂阴囊皮瓣修复阴茎皮肤缺损共13例,其中8例应用阴囊前动静脉蒂皮瓣修复,5例应用阴囊中隔血管蒂皮瓣修复.结果 1例阴囊前动静脉蒂皮瓣由于转移隧道过紧出现远端少许坏死,经换药后伤口愈合,其余皮瓣完全存活.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阴茎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阴囊无变形,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 阴囊皮瓣薄,无皮下脂肪,具有伸展性,与阴茎皮肤类似;对阴茎皮肤部分或全部缺损者应用阴囊前动静脉蒂或阴囊中隔血管蒂的阴囊皮瓣修复,可获得阴茎外形及功能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脱毛在不同部位的治疗效果及治疗次数与能量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导体激光对158例面部、腋窝及四肢多毛患者共173个部位进行治疗,采用波长800nm,脉宽10~100ms,光斑直径9mm×9mm方形,治疗能量在25~40J/cm2之间,治疗间隔为2~3个月。结果173个部位,其中152个部位经1~6次治愈,治愈率87.86%,显效率98.26%,呈能量变化而变化。结论所有病例均有毛发生长延迟现象,经多次治疗可以达到永久性脱毛,显效率高,无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