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GZ作用后,大鼠心肌组织内内皮素-1(ET-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变化。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和24h四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0GZ/3min(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和24h处死大鼠取心,提取总RNA,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ET-1和eNOSmRNA表达水平。结果+GZ暴露后30min和6h大鼠心肌组织ET-1mRNA明显升高,eNOSmRNA明显降低,但24h时均恢复正常。结论+GZ暴露可使大鼠心肌组织内ET-1和eNOSmRNA表达发生改变,其在心肌损伤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北京地区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基因型与各种肝病的关系。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220例北京地区不同人群血清中HCVRNA,对43例阳性患者的PCR产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分型,结果:40例(93.0%)为Ⅱ型感染,2例(4.7%)为Ⅲ型感染,1例(2.3%)为Ⅱ/Ⅲ型混合感染,表明北京地区以HCVⅡ型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c-fos和c-jun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GZ引起脑损害的分子机制,为+GZ防护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和24h四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0GZ/3min(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和24h处死大鼠取脑,提取总RNA,用建立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检测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c-fos和c-junmRNA表达水平。结果+GZ重复暴露后30min大鼠脑组织c-fos和c-junmRNA明显升高,分别是对照组的2.8倍和1.5倍,但6h和24h时恢复正常。结论+GZ重复暴露可诱发大鼠脑组织c-fos和c-junmRNA的表达,这种表达快速且短暂,在+GZ所致脑损害的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慢性乙型肝炎及与HBV感染相关的肝硬变和肝癌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在反映体内病毒复制方面存在的差异,进一步评价HBVM的临床意义,以及肝炎活动时,肝脏损害与血清中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信号引物能量转换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4例不同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含量。结果:不同HBV感染患者HBV含量范围在104.49~109.93拷贝/毫升,其中急性乙肝含量(106.231±0.758)显著低于慢性乙肝(107.774±1.281),乙肝后肝硬变(107.861±0.970)和原发性肝癌患者(108.035±1.501)的含量(P<0.05和P<0.01;HBeAg(+)患者的含量(108.145±1.091)显著高于HBeAg(-)/抗-HBe(+)患者(106.900±1.247)的含量(P<0.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BVDNA含量与血清ALT水平无明显相关。结论:HBV感染的慢性化可能与血清HBVDNA含量高有关,HBV感染患者的肝损伤与血清HBVDNA含量无明显关系;e系统血清转换后,HBV并未停止复制,只是复制水平降低,应用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含量有助于HBV感染患者预后的判断和重新评价HBV感染的自然史及HBVM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c-fos、c-jun和神经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它们在+GK致脑损伤中的作用和意义,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检测+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c-fos、c-jun和NGF 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应用增强化学发光法分型检测肠毒素大肠埃希菌蔡庆朱美财王蔚陈友纯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是引起人畜急性感染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与人类腹泻密切相关的是不耐热肠毒素h(LTh)、耐热肠毒素Ⅰb(STⅠb)及耐热肠毒素Ⅰa(STⅠa)三种肠毒素菌株。我们...  相似文献   
8.
9.
PCR检测HBV感染患者血清HBV D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急、慢性乙型肝炎及与HBV感染相关的肝硬变和肝癌患者血清HBVDNA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不同HBV感染205例,患者血清HBVDNA,并与正常人20例作比较.结果HBV感染患者205例血清HBVDNA阳性率为693%,慢性乙肝、乙肝后肝硬变和肝癌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764%,719%和700%,显著高于急性乙肝患者217%的阳性率(P<001);HBeAg(+)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为936%,显著高于HBeAg(-)抗HBe(+)/(-)和HBsAg(-)患者的阳性率(456%,250%和125%,P<001);血清HBVDNA阳性和阴性两组患者的血清AL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HBVDNA持续存在可能与乙型肝炎的慢性化有关,而与HBV感染患者的肝损伤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陈友纯,蔡庆,周平,姜建东自1989年Choo等完成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克隆以来 ̄[1],国外学者已进行了多个HCV基因序列分析,将HCV分成4个基因型 ̄[2,3]。本研究对北京地区220例献血员及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