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胃的肉芽肿性炎不常见 ,播散性结节病、过敏性肉芽肿病、Crohn病、某些感染性疾病或异物反应均可导致。有时其形成缺乏以上任何因素 ,称之为孤立性 /特发性肉芽肿性胃炎。西方国家胃黏膜活检中的肉芽肿多与Crohn病有关。作者报道了 18例肉芽肿性胃炎 (占胃活检标本的 0 0 8% ) ,女性 12例 ,男性 6例 ,年龄 2 4~ 85岁 (平均 4 5 8岁 )。所有患者均有胃肠道症状 ,如上腹不适、疼痛、恶心和呕吐。患者的临床病理诊断分别为 :伴 /不伴有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慢性胃炎 14 / 1例 ;伴有HP感染的胃腺瘤/癌 2例 ;Crohn病 1…  相似文献   
2.
脑膜不典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一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患者男 ,46岁。因阵发性头痛半个月 ,于 2 0 0 1年 12月 3日入院。患者半月前无诱因出现双侧颞部疼痛 ,尤以右侧为甚 ,傍晚常加重。疼痛呈阵发性 ,持续 10~ 2 0min ,采取卧位及服用镇痛药可缓解。不伴呕吐、复视、抽搐及行走困难等症状。既往有酗酒史及 3年双手静止性震颤史。体检 :一般情况检查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 :右侧面部不完全中枢性面瘫。双侧视乳头水肿 ,右侧较左侧重。双上肢静止性震颤 ,左侧更为明显。左侧肢体肌力V-级。深浅感觉和腱反射对称 ,病理反射阴性。小脑功能正常。头颅CT显示右颞叶有一大小约 5 8cm× 6 4c…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51岁,因“发现腹部包块1月,双下肢肿,乏力,长胡须,体重增加2周”入我院。查体:BP175/90mmHg。满月脸,多血质,毛发增多,发际低,上唇、下颏长胡须,面部散在痤疮,前胸、后背、双上肢满布出血点,以前胸为主,压之不褪色。未见粗大紫纹,皮肤菲薄。右侧腰部可扪及约15cm×15cm大小包块,表面光滑。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以右侧明显。入我科后血钾2.3mmol/L,静脉及口服补钾,每天6~9g。氨体舒通60mg每天4次,血钾维持在2.5~2.8mmol/L,波依定5mg及安博维150mg每天一次,血压控制在150~160/60~85mmHg。实验室检查:皮质醇(PTC)生理波动及地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ysferlin肌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的11例Dysferlin肌病患者(男8例,女3例)的临床特点,肌酸激酶、肌电图、病理活检及治疗,门诊随访2年判断肌力提高或降低至少1级为明显改变标准。结果 11例dysferlin肌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9.2±9.1)岁,男性居多,至确诊平均病程7年,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肢带型营养不良2B型(limb girdle muscle dystrophy 2B,LGMD2B)首发部位多为四肢近端,主要为下肢近端;Miyoshi肌病(miyoshi myopathy,MM)首发部位多为双下肢远端。所有患者肌酸激酶均升高平均5126 IU/L,肌电图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免疫组化染色肌纤维膜Dysferlin缺乏。目前无根治药物,Dysferlin肌病进展缓慢,随访2年病情无明显变化。结论 Dysferlin肌病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特点及相应辅助检查,可以早期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总结华西医院病理科院外乳腺病理会诊的疾病构成、申请会诊原因和会诊前后诊断符合率等,探讨乳腺病理会诊的特点、常见会诊病例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难点和要点,避免误诊和漏诊。方法参照WHO乳腺肿瘤分类及相关文献对2004~2008年华西医院乳腺会诊病例进行分类整理。结果该组共2 022例乳腺会诊病例,良性669例(33.1%),恶性1 328例(65.7%),交界性25例(1.2%)。申请会诊的原因包括明确病理诊断(1 379例)和进行肿瘤标记物检测(643例),前者中最常见的疑难会诊是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纤维上皮性肿瘤和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本组会诊前后诊断的整体符合率为79.3%。误诊病例中,将良性、交界性病变过诊断为恶性者居多,主要原因是切片质量不佳、对诊断标准和假恶性病变缺乏充分认识以及缺少IHC的辅助。鉴别诊断经常使用的免疫组化标记是基底型细胞角蛋白、肌上皮标记和E-cadherin。结论乳腺病理会诊在确诊乳腺疑难病例、准确检测肿瘤标记物和减少医疗差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掌握常见乳腺会诊疾病的病理特征,合理和适时地选择病理会诊将有助于避免常见的误诊。  相似文献   
6.
乳腺浸润性筛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筛状癌(invasive cribriform carcinoma,ICC)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复习8例乳腺ICC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将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预后与浸润性导管癌进行比较。结果乳腺ICC发病平均年龄42.9岁,多表现为无痛性乳房肿块,影像学微钙化常见。组织学特征是不规则癌细胞团巢呈筛状结构浸润性生长,瘤细胞核级低-中等,多数病例核分裂象少见,胞质顶浆分泌和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易见,常并存筛状型导管原位癌和小管癌。免疫表型显示CK34βE12高表达而CK5/6阴性,肌上皮标记阴性。8例中经典型6例、混合型2例,其发病年龄、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率、c-erbB-2和Ki-67阳性率均低于浸润性导管癌,近期随访结果显示预后优于浸润性导管癌。结论乳腺ICC作为WHO新确定的浸润性癌类型,预后较好,需要与筛状型导管原位癌和腺样囊性癌等鉴别,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7.
林贞仿  陈卉娇  徐严明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199-2200,2202
[目的]分析脂质沉积病(LSMs)的临床、病理特点,同时探讨脂质沉积病(LSMs)误诊的常见原因。[方法]分析病理活检确诊为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神经生理以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特点表现为肢体无力、运动不耐受和肌肉疼痛。肌酶谱轻至中度增高。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脂质沉积性肌病可以是肌源性、神经源性或混合性损害。5例均进行肌肉活检,其中1例同时行神经活检;5例病例病理光镜可见较多纤维(Ⅰ型纤维为主)内见大小不等空泡形成;油红染色(ORO)、苏丹黑染色见肌纤维(Ⅰ型肌纤维)内空泡形成,提示为脂类沉积。其中1例行神经活检,镜下见大小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密度均明显减少,提示慢性轴索变性改变(重度)。确诊的5例脂质沉积性肌病的病例中4例曾被误诊为"多发性肌炎",1例考虑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但初诊时即行肌肉活检确诊。[结论]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以肌无力、运动不耐受、肌肉疼痛为特点,电生理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因此易误诊为其他肌病或神经肌肉疾病,肌肉活检酶组化染色(油红、苏丹黑染色)可提供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探讨胃窦癌的CT灌注特点,并探讨其与肿瘤血管生成间的关系。方法 30例胃窦癌患者(胃窦癌组)的CT灌注参数与24例正常胃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胃窦癌各灌注参数与MVD及VEGF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胃窦癌组与对照组患者CT灌注参数的比较中,胃窦癌组血容量(B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2组灌注值(PF)、强化峰值(PE)和达峰时间(TT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V与胃窦癌患者MVD计数呈正相关(r=0.522,P=0.02),而PF(r=0.072,P=0.78)、PE(r=0.253,P=0.31)和TTP(r=0.235,P=0.35)与胃窦癌MVD计数无相关性。PF(r=-0.208,P=0.45)、PE(r=-0.251,P=0.37)、TTP(r=-0.284,P=0.31)和BV(r=-0.472,P=0.09)与VEGF表达均无相关性。结论 BV能反映胃窦癌内血管生成的状况,CT灌注成像可以作为胃窦癌微血管状态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类型和突变位点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9月至2015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79例行基因检测的GIST患者并分析其各临床病理资料的特征。结果 所有患者中,肿瘤原发于胃88例(49.2%),小肠70例(39.1%),结直肠7例(3.9%),其它部位14例(7.8%);其中CD117、CD34、DOG-1阳性率分别为为94.4%、74.9%、93.3%。GIST患者基因突变c-kit突变最为常见,共151例(84.4%),其次为PDGFRα突变8例(4.5%),野生型20例(11.2%)。c-kit突变中,外显子11以缺失突变、点突变及缺失+插入突变为主(92.2%);外显子9突变共有6例(30%) A502-Y503复制突变及14例(70%)Y403-F504插入突变;外显子13突变为1例K642Q点突变,外显子17突变为2例N822K点突变。在6例PDGFRα外显子18突变患者中,分别有5例和1例发生点突变和缺失突变,点突变中3例为D842V突变。在GIST的基因分型中,PDGFRα突变患者DOG-1阳性率低于c-kit突变及野生型患者( P=0.007),而在c-kit各突变类型中,点突变患者CD34患者阳性率低于其它突变类型( P<0.001),点突变和插入突变患者中高危患者比例低于缺失突变和缺失+插入突变( P=0.006)。结论 胃和小肠是GIST最常见的发病部位;c-kit外显子11是GIST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GIST基因突变率高且突变类型多样,不同患者需提供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异位ACTH综合征的认识。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6-2005年确诊的6例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副节瘤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肺癌4例。临床特征:病程15d至2个月,6例患者均有严重低血钾伴碱中毒,5例患者有高血压和双下肢水肿。Cushing综合征表现:满月脸4例,淤斑和长胡须2例,多血质、痤疮、色素沉着各1例,血皮质醇(晨起8时)〉1173nmol/L,大剂量地塞米松(8mg)抑制试验均不能抑制。结论 对病程短,严重低血钾碱中毒,水肿明显而Cushing临床表现不明显者,血皮质醇〉1000nmol/L应高度怀疑异位ACTH综合征。寻找病因,尽快手术切除肿瘤,近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