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在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8例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随访10个月~2年,按Karlsson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结论 锁骨钩钢板设计符合锁骨远端及肩锁关节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固定可靠,术后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聚髌器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4例髌骨骨折行切开复位聚髌器内固定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本组84例随访8个月~2年,根据陆裕朴等提出的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51例,良30例,可3例,优良率为96.4%。结论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固定牢靠,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Judet入路重建钢板固定腋缘移位肩胛体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 收治25例腋缘移位肩胛体骨折患者,按照Hardegger分型:肩胛体骨折25例(均伴有腋缘移位),合并肩胛冈骨折4例,盂缘骨折2例,肩胛颈骨折1例。应用Judet入路重建钢板固定,术后3~5天开始功能锻炼。 结果 本组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5(24.3±8.3)月,手术时间60~210(136.2±40.8)min,术中出血量150~1000(408±141)mL,术后伤口感染1例,腋神经损伤1例,骨折愈合时间8~20(12.3±4.3)周,按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优16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 结论 腋缘移位的肩胛体骨折应用Judet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实施带锁髓内钉治疗,探讨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计录入研究对象76例,均为我院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控制研究时间在2017年4月-2018 年9 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2 组(38 例/组),对照组采取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带锁髓内钉治疗,统计2组治疗有效情况、记录各项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1)治疗有效率组间比较,观察组更高,P<0. 05;(2)2组在术中用时、切口长度对比中未见较大区别,P>0. 05;但观察组的术后出血量、引流量均更少于对照组,P<0. 05;(3)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观察组更低,P<0. 05.结论: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应用带锁髓内钉,可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假体脱位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探讨有效防治对策。方法收集我院于2014年7月~2016年4月期间入我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纳入对象临床信息及后期回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假体脱位发生率,并和临床经验相结合,总结发生假体脱位的多方面影响因素,以质量管理理念为基础,提出系列有效防治措施。结果 8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发生脱位不良事件5例(5.8%),分析主要原因有长期卧床髋部组织机能下降,关节失去有力保护;体位管理不良;康复训练方法不正确;关节活动过度等。临床手法复位+外固定+体位管理后再随访3~6个月,均未发生再脱位事件,恢复良好。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体位管理不佳、髋关节周边肌肉组织保护力不足、康复训练方式不正确等,基于此制定并应用有效防治对策,有助于降低脱位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钢板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采用桡骨远端钢板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12例,回顾性分析该类病例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12例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发生。1例患者术后足背外侧皮肤痛觉稍有减退,1例患者出现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2例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定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其中优7例,良4例,中1例,优良率91.67%。结论后Pilon骨折严格掌握手术时机,采取合适的手术入路并采用桡骨远端钢板内固定,手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miR-125b通过靶向抑制Smad4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miR-125b是否通过调控其预测的靶基因Smad4表达而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方法: 构建Smad4 3'-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通过荧光素酶报告检测观察miR-125b对Smad4 3'-UTR-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分离培养人骨髓MSCs,在MSCs中转染miR-125b mimics并进行成骨诱导,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Smad4表达水平;Smad4 siRNA转染MSCs并进行成骨诱导,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RUNX2 mRNA表达水平变化考察Smad4下调对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 双荧光素报告检测显示miR-125b能特异性地与Smad4 mRNA的3'-UTR结合,抑制其荧光素酶活性(P<0.05)。过表达miR-125b能抑制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Smad4表达水平。干扰Smad4表达能抑制AKP活性及RUNX2 mRNA表达水平,它能部分模拟miR-125b调控MSCs成骨分化的功能。结论: miR-125b通过抑制靶基因Smad4的表达调控MSCs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CTP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CTPF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分别行单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下肢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12周及术后24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可改善CTPF患者术后下肢功能,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4-05应用PFNA治疗56例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术后观察骨折愈合以及内固定物的位置等情况,末次随访时应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50例获得随访12~40个月,平均27个月。无内固定失败发生,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87.0(52~96)分,优32例,良12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8.0%。结论 PFNA是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固定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