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设计两种种植体支持式下颌半口全牙列固定义齿,研究在不同下颌骨垂直高度降低情况下种植体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利用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BCT)扫描下颌骨及上部义齿,形成下颌骨基准模型,将基准模型中下颌骨垂直高度分别下降0、5、10和15mm,组装种植体后,建立颏孔前6枚平行种植体支持和“All-on-four”支持的不同下颌骨垂直高度的种植体有限元模型,分别为6-种植体模型和4-种植体模型,共两组(8个).在右下颌第一磨牙中央窝静态加载250 N垂直力,用Ansys 15.0软件进行模型各部分的应力分析.结果 在相同的加载条件下,种植体最大应力值位于颈部;两组8个模型最大应力值分布显示,不同下颌骨垂直高度下4-种植体组的最大应力值在40.12~49.06MPa之间,6-种植体组的最大应力值在80.62~109.64MPa之间;6-种植体组的最大应力值是4-种植体组的2倍.两组模型中种植体最大应力在下颌骨垂直高度降低5mm时均表现为最低,随着下颌骨垂直高度降低,应力逐渐增大,而垂直高度下降0mm的模型最大应力要略大于下降5 mm模型.结论 4-种植体和6-种植体支持的无牙颌固定义齿在相对极端的载荷下种植体都没有出现破坏性应力,4-种植体有着更加合理的应力分布;下颌骨垂直高度下降5mm组应力最小,说明适当降低垂直高度有利于种植体应力更加合理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1996年5月引进美国SLT接触式激光系统,在42例病人开颅手术中应用,获得满意效果,现将临床经验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手术方法1.1;陆床资料本组共4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为6~69岁,平均36岁。病例包括脑膜瘤12例(矢状窦及镰旁5例、蝶骨峙内侧3例、斜坡1例、枕大孔区1例、中颅窝底1例、桥小脑角1例);胶质瘤5例(运动区2例、脑干1例。四脑室内1例、延颈髓内胶质瘤1例);听神经瘤11例;桥小脑角三叉神经瘤1例;鞍区肿瘤12例(垂体腺瘤7例、颅咽管瘤5例);脑干血管畸形1例。1.2仪器美国Medi-Therm公司生产的S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27例破裂出血动脉瘤患者在48h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结果随访4月~3年,27例病人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23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0例,持续性植物生存0例,死亡2例.无再出血病例.结论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能及时防止破裂动脉瘤再出血,并为后续积极的抗血管痉挛治疗提供条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背景:陶瓷本身质地较脆,抗弯强度较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氧化锆陶瓷通过其相变增韧,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这一特点可以弥补传统全瓷修复体所存在的脆性问题.目的:利用纳米氧化锆粉体和磷酸镧复合,初步探索制备新型可切削氧化锆陶瓷.探索牙科可切削氧化锆/磷酸镧复相陶瓷制备烧结特性.设计:实验通过调整原料的成分、配比、采用不同的工艺路线、不同的烧结方法,确定工艺参数,探索最佳的工艺方式.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无机材料制备工艺实验室.材料:3Y-TZP(3 mol钇稳定的四方相氧化锆),一次粒径≤50 nm,纯度99.99%,由宜兴新兴锆业有限公司提供.磷酸镧,纯度99.99%,由包头稀土研究院湿法冶金部提供.方法:实验于2004-01/2006-12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完成.预初实验发现磷酸镧含量低于15%强度较高不易加工,而磷酸镧含量高于20%强度明显下降,故将体积百分数分别为15%,18%,20%的磷酸镧加入3Y-TZP(钇稳定四方相氧化锆),采用冷等静压成型(200 MPa),在空气气氛中烧结,采用1 560 ℃,1 580 ℃,1 600 ℃烧结温度,制得不同烧结温度下陶瓷样品.主要观察指标:用阿基米德法测试各温度下陶瓷体积密度、表观气孔率;用EZ-100万能试验机测试三点弯曲强度.结果:①瓷体体积密度和表观气孔率:随着烧结温度升高,15%,18%和20%磷酸镧含量的氧化锆/磷酸镧复相陶瓷的体积密度都随之升高,在1 600 ℃时达到最高,分别为5.77,5.42,5.39 g/cm3.表观气孔率则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在1 600℃时达到最低,分别为0.88%,1.21%,1.49%.表明瓷块的致密性逐步提高,3种烧结温度烧结的样品体积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抗弯强度:18%和20%磷酸镧含量的氧化锆/磷酸镧复相陶瓷样品在烧结温度为1 580 ℃前,抗弯强度随烧结温度增加而增加;烧结温度为1 580 ℃时达到最高,分别(772.22±43.43)MPa,(216.03±25.20)MPa和(157.21±9.79)MPa;在1 600℃时抗弯强度反而下降.结论:采用冷等静压(200 MPa)成型,空气中常压在1 580 ℃烧结,可以得到致密的复合陶瓷.  相似文献   
5.
脑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如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表现为突发性头痛、呕吐,可伴有昏迷、抽搐,约半数病人可因脑血管痉挛或颅内压增高而死亡或残废。即使经及时和正确的治疗渡过急性期,仍随时有再破裂出血的可能,再出血时病情多较第一次更凶险,死亡率更高,所以脑动脉瘤是隐藏在人脑中的“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其代谢关键酶蛋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ase,MS)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检测7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和77例健康成人的血浆Hcy水平,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其MS基因多态性.结果 颅内动脉瘤组血浆Hcy水平为(16.14±6.7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和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方法 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76例颅内动脉瘤及77例正常人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 颅内动脉瘤组的MTHFR C677T CT基因型频率较正常对照高(P<0.01),患颅内动脉瘤的风险是对照组的2.57倍,两组...  相似文献   
8.
氧化锆是一种具有较高机械性能的陶瓷材料.通过其相变增韧的原理,有很高的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而氧化锆在常温下必须与稳定剂结合达到亚稳态后才能产生相变增韧效果.本文旨在对氧化锆稳定剂的种类、性能、应用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对1例男性,33岁,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行立体定向左侧丘脑腹外侧核破坏术。术前通过头颅CT扫描,了解脑室大小、形态、丘脑区有无器质性病变。术后复查CT扫描,提示在丘脑区有一圆形低密度,大小约21×25×20mm,CT值为18~(HU)。这种CT术前、术后监测,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对术后疗效判断及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通过回顾CBCT资料评估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影像学表现及最易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的牙位。方法 将500例CBCT资料分为正常上颌窦、牙源性上颌窦病变、非牙源性上颌窦病变和无法判断来源的上颌窦病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影像学表现是发生龋病、不良修复体的上颌后牙或对应牙位有未愈合的拔牙创,无论其是否伴有根尖周病变,该病变牙相应上颌窦底黏膜会呈局部隆突性增厚影像。牙源性上颌窦炎发病率占常人的12.4%,占上颌窦病变病人的48.6%。上颌第一磨牙最易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发生上颌窦炎,即黏膜增厚>2 mm的病例中,黏膜平均增厚(6.11±4.43) mm。结论 牙源性因素占上颌窦炎发病因素的一半;上颌第一磨牙最易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CBCT能清晰反映上颌窦的解剖解构及上颌窦炎所引起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