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登山     
养生无处不在。登山、接近大自然,是老年人喜爱的运动项目,亦为另一种养生之道。在登山过程中,老人不仅可以呼吸新鲜空气,陶冶情操,开阔胸襟,还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登山可锻炼脚力,令双脚灵活有力,是进行脚力锻炼的最佳方式之一。登山还可促进毛细血管功能,使全身舒爽通畅。登山还可以明显提高腰、腿部的力量,行进的速度、耐力,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等身体素质,加强心、肺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登山可防骨质疏松,对糖尿病的康复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钱竞光 《家庭医药》2005,(10):53-53
游泳是一项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的运动。它可以使人直接感受大自然中阳光、空气和水的洗礼,在茫茫的江河湖海中遨游,使人心旷神怡,从而在游泳中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益寿延年。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在中国是比较常见的体育运动。武侠小说常用“四两拨千斤”来形容太极拳的奇妙,而对于更多练习太极拳的人来说,它不再仅仅是防身自卫,主要是健身、养性、自我保健。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测量肘关节屈肌、伸肌群在不同收缩方式、不同运动速度、不同关节角度时力矩的变化情况,以期用肘关节等速测试的力矩指标来评定肘关节及其周围肌群的功能状态。 方法:实验于2006-09在江苏省级机关医院完成。测量了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20名男生肘关节屈、伸肌群在等速向心不同运动速度下的肌力参数,向心收缩各测2个不同速度:60(°)/s、120(°)/s。前者每次重复5次,间歇约1 min;后者每次重复10次,间歇约1 min。取最大力矩、最大力矩角度及上述角度的力矩。观察不同速度下屈、伸肌肌峰力矩比较;不同速度下屈伸肌肌峰力矩的相关分析;不同速度下肌峰力矩角度的比较分析;等速向心收缩的加速、放松时间。 结果:①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时随着关节给定运动速度的加快,屈肌峰力矩从34.5 N?m减到28.5 N?m,伸肌峰力矩从43.0减到32.7 N?m。②随速度增快,屈肘峰力矩角度增大,伸肘峰力矩角度减小。③当给定运动速度加快时,肘关节屈伸肌的加速时间均随之增长,伸肌的加速时间比屈肌的加速时间短。④前臂与上臂长的比值和伸60(°)/s的峰力矩角度呈负相关。 结论:不同速度下,对于肘关节屈肌群而言,屈伸肌比值、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和旋前圆肌的加速时间与肱三头肌、肘肌的放松时间、对于屈肌的肌峰力矩具有重要作用,而肱三头肌、肘肌的加速时间与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和旋前圆肌的放松时间对于伸肌的肌峰力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国内外对正常人群足底压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未穿鞋情况下的足底压力分布,真正阐述鞋对足相关运动学与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还不多见。 目的:探讨正常人自然行走过程中未穿鞋和穿普通运动鞋两种情况最大压力值、最大压强值、负荷率、冲量等参数特征,比较裸足与穿鞋力学参数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照分析,实验于2007-10在江苏省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完成。 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样2005级南京体育学院武术系男大学生10名,年龄(21.00±2.40)岁,体质量(71.53±3.16) kg、身高(176.32±2.62) cm、足长(25.67±0.92) cm,统一穿41码运动鞋。按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受试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实验。 方法:采用Foot scan 7.0平板式足底压测试系统,对10名受试者进行自然行走过程中动态足底压力测试,包括未穿鞋和穿普通运动鞋两种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①足底各区域最大压力值分布、最大压强值分布、负载率分布及冲量分布。②裸足与穿鞋力学参数的关系。 结果:未穿鞋情况下:足跟内侧平均峰力值最大,其次是第2、3跖骨,足底平均峰力值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5趾和第5跖骨,行走过程中压强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5趾、第2跖骨以及足跟部;负荷率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足跟外侧;足底冲量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3跖骨和足跟部,冲量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5趾、第5跖骨。穿鞋情况下,足弓部平均峰力值最大,其次是第1趾,足底平均峰力值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5跖骨,其他区域平均峰力值分布较均匀,行走过程中压强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足弓部;负荷率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足弓和足跟部,足底冲量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足弓部,冲量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5跖骨。 结论:行走过程中,穿鞋较未穿鞋前足、足弓和足跟部的各参数均升高,特别是第2~5趾骨、足弓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背景:国内外对正常人群足底压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未穿鞋情况下的足底压力分布,真正阐述鞋对足相关运动学与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还不多见。目的:探讨正常人自然行走过程中未穿鞋和穿普通运动鞋两种情况最大压力值、最大压强值、负荷率、冲量等参数特征,比较裸足与穿鞋力学参数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照分析,实验于2007-10在江苏省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完成。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样2005级南京体育学院武术系男大学生10名,年龄(21.00±2.40)岁,体质量(71.53±3.16)kg、身高(176.32±2.62)cm、足长(25.67±0.92)cm,统一穿41码运动鞋。按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受试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实验。方法:采用Footscan7.0平板式足底压测试系统,对10名受试者进行自然行走过程中动态足底压力测试,包括未穿鞋和穿普通运动鞋两种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足底各区域最大压力值分布、最大压强值分布、负载率分布及冲量分布。②裸足与穿鞋力学参数的关系。结果:未穿鞋情况下:足跟内侧平均峰力值最大,其次是第2、3跖骨,足底平均峰力值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5趾和第5跖骨,行走过程中压强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5趾、第2跖骨以及足跟部;负荷率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足跟外侧;足底冲量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3跖骨和足跟部,冲量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5趾、第5跖骨。穿鞋情况下,足弓部平均峰力值最大,其次是第1趾,足底平均峰力值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5跖骨,其他区域平均峰力值分布较均匀,行走过程中压强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足弓部;负荷率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足弓和足跟部,足底冲量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足弓部,冲量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5跖骨。结论:行走过程中,穿鞋较未穿鞋前足、足弓和足跟部的各参数均升高,特别是第2~5趾骨、足弓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跳水运动员双脚并拢压板,人板耦合时的蹬伸与功能变化。方法应用理论分析方法,材料力学方法,振动力学研究等方法分析跳板在走板下的振动力学特性。结果得出跳板的挠曲线方程为δ0=y板(1)=P/6EI[-l3+3l3+(a2-4la)l+la2]=lι-a2/3EIP2、跳板所受的冲击应力Pd=K(P/K+(P2/K2+2ph/K)1/2)3、人板耦合时的固有频率有频率为:ω合=(k/(m+■))1/2=((3El/(m+■)l(l-a)2)1/2)4、在同样的外力作用下,支点靠近跳板固定端,板前端垂直位  相似文献   
9.
运动健身的益处不言而喻,可是日常生活中,健身带来的烦恼也很多:老年人健身让人不放心,运动是不是 过量?会不会有危险?别人长跑效果不错,我也想试试不知可不可以?我想减肥,但不知道该怎样运动?我这里 没有专业健身房,场地设备受限,应该怎样因地制宜,制定一个运动方案?我患有慢性病,应该选择哪些运动? 对运动健身跃跃欲试的你,是不是有些不知所措?别急,从今天开始,让我 们一起打造一个适合自己的健身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上期谈了有关运动处方的特点和历史,那么,运动处方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 运动处方的种类繁多,但基本内容都包括:运动的目的、运动的种类、运动的强度、时间、实施的时间、频度以及注意事项6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