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5例肝癌患者施行外科治疗,12例兼用卡介苗、混合菌苗及干扰素,3例不用免疫治疗为对照。分离患者血单核细胞(MC)与淋巴细胞(LC)及肝枯否细胞(KC),以人肝癌细胞株为靶细胞(TC)。结果:①首次用免疫制剂7d后,MC对TC抑增殖作用及杀伤作用明显高于用药前,3次用药后MC抑TC效应提高至84%,对照组的仍为45%;②首次用药后7d,KC对TC的抑增殖率和杀伤率分别较对照组高0.5倍和1倍;③用免疫制剂后,血T细胞总数及Th数持续升高,T_s则显著下降。研究表明三联免疫制剂可有效地增强患者抗肝癌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小鼠树突状细胞(DC)负载前列腺癌细胞株RM-1的裂解产物后,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及其抗肿瘤的免疫作用。方法 将RM-1细胞的裂解产物(T-lysate)作为肿瘤抗原负载小鼠骨髓来源的DC,构建DC瘤苗(T-lysate/DC),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四唑氮蓝(MTT)还原法检测其免疫活性;ELISA法检测其诱导细胞因子白介素(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作用;体内实验检测DC瘤苗的抗肿瘤免疫治疗作用和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DC负载RM-1细胞的裂解产物后,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Ⅱ)及共刺激分子(B7-1、B7-2)的表达明显增高;T-lysate/DC能够诱导小鼠产生RM-1特异性CTL,使细胞上清液中IL-2和IFN-γ水平升高,对小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并能有效抵抗肿瘤细胞的攻击;经T-lysate/DC治疗的荷瘤小鼠瘤体生长减慢,存活期延长,瘤体出现坏死和炎细胞浸润。结论 DC负载前内腺细胞解产物后,能够有效诱导搞肿瘤免疫反应,为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从大鼠肝分离出小分子蛋白质,注入肝大部切除的大鼠体内。术后24h制备肝细胞悬液及骨髓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计测定细胞DNA含量。结果:①实验组大鼠每克体重注入肝提取物10~300μg,一致呈现4n肝细胞DNA复制受阻于G_1期,各类肝细胞数与正常大鼠的相似;②对照组大鼠,4n肝细胞由正常的68.1%降至30.9%,8n肝细胞由6.3%骤增至25.3%,并出现16.8%的4n~8n间8期肝细胞;③两组大鼠的骨髓细胞DNA含量均无变化。表明肝提取物中含有肝抑素样物质,它特异性地使再生肝的4n肝细胞增殖周期阻滞于G_1期及S早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AFP为靶点,构建AFP-DC肝癌瘤苗及其抗肝癌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应用脂质体将AFP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未成熟 BMDC,构建 AFP-DC肝癌瘤苗,以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3H-TdR法和 MTT法等检测其免疫活性。结果:AFP-DC瘤苗不仅能产生和分泌AFP,而且能上调自身的B7分子和MHC分子,明显刺激T细胞增殖及提高CTL的杀伤作用。结论:提示肝癌相关基因AFP可作为抗肝癌基因治疗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血管树突状细胞在人主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中的分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血管树突状细胞在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中的分布模式。方法:人主动脉标本15例主要取自尸检和外科手术,常规连续切片,分别行HE及S100/CD1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S100/CD1a阳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15例HE染色标本中,2例正常,13例人动脉血管可见内膜的增厚及泡沫细胞等AS早期病理表现。9例S100/CD1a染色阳性,阳性率为69.2%。S100/CD1a阳性细胞分布在病变的内膜和外膜,外膜的S100/CD1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滋养血管的周围。结论:在AS早期病变部位有血管树突状细胞的聚集,主要分布在病变血管的内膜和外膜,提示血管树突状细胞可能参与了AS早期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修饰对大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构建TGFβ1-pcDNA3质粒并转染未成熟DC。检测转染后DC的TGFβ1表达及其功能变化,输注1周后柃测TGFβ1-DC在受者脾和淋巴结的分布、T细胞凋亡水平及T细胞端粒酶表达。结果 TGFβ1-pcDNA3质粒转染DC能有效抑制DC的成熟和分化,并下调Dc的多种功能。TGFβ1基因转染不仅能降低DC对LPS的反应,同时抑制DC在MLR中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TGFβ1-DC输注受者后,1周内可在脾和淋巴结内形成微嵌合,并有效诱导T细胞的凋亡,抑制T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和表达。结论 TGFβ1基因能有效抑制DC的多种功能,可用于诱导机体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 (dendrticcell,DC)是功能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 ,它对于免疫反应和免疫耐受之间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DC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基因修饰DC诱导移植耐受的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本文对DC耐受的分子机制 ,转染DC的耐受性基因以及转染的载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兔肋软骨细胞聚羟基乙酸 (polyglycolic acid,PGA)三维支架短期固定培养对软骨细胞利用率、软骨细胞长满支架所需时间及软骨细胞支架复合体厚度等影响。方法 :设 PGA支架固定组和非固定组 ,固定组 :先用鼠尾胶把 PGA支架粘附在盖玻片上 ,再往固定后的 PGA支架上滴加软骨细胞悬液 ,3~ 4天后支架与盖玻片分离。非固定组 :把软骨细胞悬液直接滴加到 PGA支架上进行复合培养。固定组和非固定组软骨细胞 PGA支架复合体培养 2周后分别行同种异体皮下移植 ,3月后取出标本 ,光镜观察软骨形成情况。结果 :固定组中 PGA支架在加培养液过程中 ,不会在培养液内漂动 ,支架内软骨细胞无大量流失现象 ;相反 ,非固定组中 PGA支架在加培养液和移动培养皿过程中 ,会在培养液内飘动或晃动 ,支架内很多软骨细胞重新漂浮至培养液中。固定组 PGA支架内软骨细胞分裂、增殖 1周时 ,软骨细胞已充满 PGA网眼 ;在非固定组 ,2周时 ,软骨细胞才长满 PGA支架内网眼。固定组软骨细胞支架复合体同种异体移植后能形成成片软骨 ;非固定组软骨细胞支架复合体移动后无软骨形成。结论 :软骨细胞 PGA三维支架短期固定培养 ,能有效减少支架内软骨细胞流失 ,缩短软骨细胞长满 PGA支架网眼的时间 ,增加软骨细胞支架复合体厚度 ,有利于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小鼠树突状细胞 (DC)成熟过程中核因子 κB(NF κB)基因的作用。方法 应用特异性NF κB寡聚脱氧核苷酸诱骗剂 (NF κBODNDecoys)阻断NF κB活性 ,观察DC形态、细胞表面分子表达以及同种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变化 ,了解NF κB基因对DC成熟及免疫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 NF κBODNDecoys的有效摄取 ,抑制了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40的表达和白细胞介素 1 2 (IL 1 2 )的分泌 ,阻碍了DC的发育成熟 ,这种阻碍作用不可被脂多糖 (LPS)所逆转。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 ,NF κBODNDecoys的应用可诱导DC刺激同种T淋巴细胞低反应活性 ,抑制了T细胞IL 2和γ 干扰素 (IFN γ)的分泌。结论 NF κB是DC发育成熟过程中关键性调控基因。应用NF κBODNDecoys可抑制DC的成熟 ,从而为生成耐受原性未成熟DC、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