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对人眼组织中共刺激分子及Fas/FasL分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正常供体人眼9只用于实验。其中6只眼作视网膜平片,每只眼取12片视网膜平片;分别将视网膜平片放于24孔培养板中,共分为3组,每孔含Dulbecco改良Eagle(DMEM)/F12培养液2 ml,3组γ-干扰素(IFN-γ)浓度分别为0、200、1000 U/ml;37℃培养箱中培养(95%O 2,5%CO 2)24h后取出固定,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视网膜平片上B7-1、B7-2、Fas/FasL分子的表达。同时取另外3只正常人眼制作视网膜平片做为正常对照组,直接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平片中上述分子的表达。 结果 正常人视网膜平片中有FasL分子的表达,但无B7-1、B7-2和Fas分子表达;当视网膜平片与IFN-γ体外培养后,视网膜中出现B7-1、B7-2和Fas分子的表达,并且FasL分子表达量增多。 结论 IFN-γ可通过诱导共刺激分子及Fas/FasL分子表达参与免疫反应的发生和诱导细胞凋亡,在T淋巴细胞的激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117-119)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使用立体3D技术作为一种视觉功能训练方法对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

方法: 纳入30名儿童,年龄4~16y, 其中18例是屈光不正性弱视(ametropic amblyopia,AMA),12例是屈光参差性弱视(anisometropic amblyopia,ANA)。双眼使用立体3D技术进行视觉功能训练,每次训练时间1h,每例患者训练约33次(平均: 32±8)。在每次训练前后检查患者每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使用同视机检查融合范围和远距离立体视,并使用颜氏随机点立体视图谱检查近距离立体视。

结果:在训练治疗后,所有弱视患儿最佳矫正视力较训练前均有显著提高,训练后融合范围较训练前显著扩大,尤其在屈光参差弱视患儿中融合范围扩大和立体视觉的恢复较屈光不正弱视患者组更明显。训练后近距离立体视觉的恢复程度要优于远距离立体视觉。

结论:立体3D视觉训练系统可以有效地恢复弱视儿童双眼立体视功能。  相似文献   

3.
葡萄膜炎研究新进展——国际眼内炎症专题会议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培增  钟华红 《眼科研究》2001,19(5):477-479
由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组织的国际眼内炎症会议于2001年2月3日至5日在印度的南方港口城市Chennei召开,此次会议特别邀请了美国、德国、荷兰、中国等国家的30多位葡萄膜炎专家作了专题报告,我国杨培增教授应邀在大会上作了“中国葡萄膜炎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概况”的报告。这次会议显示了当今国际上葡萄膜炎研究的水平和趋势,许多专家报道了葡萄膜炎在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现将其归纳整理如下。1 葡萄膜炎的流行病学和分类 目前,国际上多数眼科医生认同葡萄膜炎是眼内炎症的总称,它包括了虹膜、睫状体和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眼视知觉网络训练中,影响最佳矫正视力(BCVA)值提升的相关因素以及各种训练内容的功效。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门诊就诊的双眼弱视患者29例(58只眼)。其中,男性18例(36只眼),女性11例(22只眼);年龄3~15岁,平均年龄(6.1±2.6)岁。将所有患者按照屈光状态和弱视类型进行分组。全部患者均采用SJ-RS-WL2015型多媒体视觉功能训练治疗系统的网络平台进行训练3个月,检查并记录训练前和训练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患眼屈光状态和患者的弱视类型。采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描述患者的年龄、训练次数、BCVA值和等效球镜(SE)。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训练前后患者BCVA值和SE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系数法,分析训练前后患者BCVA的提高值分别与训练前BCVA值和SE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训练前后不同弱视类型组患者的BCVA值与SE。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影响患者BCVA值的相关因素。 结果所有患者中,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有13例(26只眼),占44.8%;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有11例(22只眼),占37.9%;斜视性弱视患者有4例(8只眼),占13.8%;形觉剥夺性弱视患者有1例(2只眼),占3.5%。训练后3个月,患者右眼和左眼的平均BCVA提高值分别为(0.14±0.13)和(0.18±0.1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右眼和左眼BCVA的提高值与训练前BCVA值均呈负相关,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753,-0.439;P<0.05)。患者右眼和左眼SE的提高值分别为(-0.15±0.78)D和(-0.25±0.79)D,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右眼和左眼SE的提高值与训练前患眼SE不存在线性关系,其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339,-0.270;P>0.05)。训练后3个月,SE≤3.00 D组、3.00 D≤SE≤6.00 D组和SE>6.00 D组患者右眼BCVA的提高值分别为0.00(0.10)、0.20(0.10)和0.20(0.10);左眼BCVA的提高值分别为0.00(0.20)、0.30(0.15)和0.10(0.20)。三组患者右眼SE的提高值分别为0.00(0.00)D、0.00(1.19)D和-1.12(0.75)D;左眼SE的提高值分别为(-0.01±0.52)D、(-0.24±0.84)D和(-0.72±0.96)D。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和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患者,右眼和左眼SE提高值的比较,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12,1.968;P>0.05)。精细刺激、视觉技巧、Gabor训练、对比敏感度和信息提取等不同训练内容对患者右眼BCVA提高值影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2,1.614,0.028,0.340,-1.016;P>0.05);对患者左眼BCVA提高值影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7,0.572,0.484,1.889,0.530;P>0.05)。训练后3个月,患者立体视的平均值为(-146.90±290.26)″。 结论短期双眼视知觉网络训练有助于弱视患者BCVA值的提升。患者的初始BCVA值越低,训练后BCVA的提高值越大。不同屈光状态与不同弱视类型组患者BCVA的提高值相当。然而,不同的训练内容对患者BCVA值的提升效果仍无法确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肉毒杆菌毒素A(botulinum toxin A,BTXA)水凝胶对大鼠骨骼肌(腓肠肌)远期作用的形态学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将BTXA行示踪标记配制125I-BTXA水凝胶与125I-BTXA水溶液,进行样品放射性强度测定.12只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6只,大鼠右侧腓肠肌注射BTXA水凝胶,左侧腓肠肌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作对照,于注射后6个月(A组)、12个月(B组)切取腓肠肌标本,常规病理HE染色、1%氯化金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125I-BTXA水凝胶与125I-BTXA水溶液放射性强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光镜下大鼠腓肠肌组织形态无明显改变;透射电镜观察,注射后6个月,出现不可逆性肌纤维溶解,肌膜下线粒体嵴肿胀、空泡变,局部肌浆网增厚、扩张;注射后12个月,肌细胞损伤无明显改善.结论 BTXA在水凝胶中的浓度与在生理盐水中相当,BTXA水凝胶作用的骨骼肌远期超微结构形态不能恢复止常,其对骨骼肌在远期仍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越橘花青素对人胚胎巩膜成纤维细胞(HFS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表达的影响,为越橘花青素防治近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不同浓度(0,10~(-6),10~(-5),10~(-4),10~(-3),10~(-2),10~(-1) and 1 g/L)越橘花青素作用于HFSF,应用MTT法检测越橘花青素作用不同时间(6 h、8 h、12 h、24 h和48h)对HFSF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HFSF活力最高时(10-1g/L越橘花青素作用12 h)的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RT-q PCR检测HFSF中MMP2、COL1A1和COL1A2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其MMP2和collagen I的蛋白表达。结果:MTT法结果显示HFSF在10-1g/L的越橘花青素作用12 h时活力最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流式细胞术显示10-1g/L越橘花青素组S和G2期的细胞比例增加(P0.05),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q PCR显示MMP2的mRNA表达量下降(P0.05),COL1A1的mRNA表达量增加(P0.05),COL1A2的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显示MMP2蛋白表达下降(P0.05),collagen I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越橘花青素对HFSF和具有抑制MMP2和增加collagen Ⅰ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肉毒杆菌毒素A治疗婴幼儿型内斜视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毒杆菌毒素由于具有可逆性、副作用小、临床使用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多种类型的斜视、眼睑痉挛、上睑退缩等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日益深入。近年来,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眼外肌治疗婴幼儿型内斜视,不仅比手术治疗方法简便,而且将治疗时间提前,为患儿早期视功能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就此方面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交感性眼炎眼组织(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中共刺激分子B7-1,B7-2,CD28和CTLA-4的表达意义。方法:交感性眼炎眼球石蜡标本4例,行常规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交感性眼炎各部分眼组织中上述分子的表达,并与正常人眼组织中各分子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正常人眼组织虹膜睫状体中有B7-2分子,无B7-1,CTLA-4和CD28分子;脉络膜中有B7-1分子,但无B7-2,CTLA-4和CD28分子;视网膜内无B7-1,B7-2,CTLA-4和CD28分子。而交感性眼炎的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中均有B7-1,B7-2,CTLA-4和CD28分子,视网膜的色素上皮细胞有B7-1和B7-2分子表达,而无CD28和CTLA-4分子表达,视网膜内可见少量B7-1,B7-2,CTLA-4和CD28分子表达。结论:眼组织中B7与CD28和CTLA-4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交感性眼炎患者葡萄膜处于持续免疫激活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麦光焕  钟华红 《眼科》2007,16(5):291-293
斜视手术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如手术中观察仍矫正不足或过度矫正,钩不到下斜肌或上斜肌,手术眼睑裂变大或变小等。手术者必须镇定思考,冷静分析,才能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法。本文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提出几种可选择的解决方法。(眼科,2007,16:291-29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正常人眼组织 (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 )中共刺激分子 B7- 1和 B7- 2、与凋亡相关的分子 Fas/ Fas L、人类白细胞抗原 ( 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 A) - DR及 CD6 8(抗巨噬细胞抗体 )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12只正常供体人眼 (死后 16~ 2 4h)均来自中山眼科中心眼库 ,将 6只供体眼组织 (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 )行常规冰冻切片 ,另 6只做视网膜平片 ,分别于各部分眼组织切片及视网膜平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探讨正常人眼组织中 B7- 1、B7- 2、HL A- DR、CD6 8、Fas/ Fas L分子的表达。 结果 人虹膜睫状体中有 B7- 2、Fas L、CD6 8、HL A- DR分子的表达 ;脉络膜中有 B7- 1、Fas L、CD6 8、HL A- DR分子的表达 ;视网膜中可见 HL A- DR、CD6 8、Fas L分子的表达 ,而无 B7- 1、B7- 2、Fas分子的表达。 结论 共刺激分子 B7- 1和 B7- 2、Fas/ Fas L及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 (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类分子在不同人眼组织中的表达不同 ,这些分子的表达可能对维持人眼组织免疫环境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