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小鼠前扣带回皮层(ACC)立体定位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retro)、荧光乳胶微球(retrobeads)及狂犬病毒(RV)的方法,比较三种逆行示踪工具对ACC上游传入核团的标记效果。方法:将rAAV2-retro-hSyn-EGFP-P2A-Cre-WPRE-hGH-PA、retrobeads(Red)等量混合后注射到小鼠ACC脑区,待病毒表达3周后灌注取脑、切片观察。另外将rAAV2/9-EF1α-DIO-oRVG(19G)、rAAV2/9-EF1α-DIO-NLS-mCherry-P2A-TVA-T2A-RVG、rAAV2/9-CaMKIIα-Cre混合后注射到小鼠ACC脑区,待病毒表达2周后将RV-EnvA-ΔG-EGFP注射到相同部位,1周后灌注取脑、切片观察,比较三种策略标记到ACC上游传入核团的神经元数量及形态。结果:retrobeads标记到的核团最多,但无法标记神经元形态及树突结构;RV标记到的核团数量次之,胞体及树突结构标记完整,而且可以观察到清晰的树突棘;rAAV2-retro标记到的核团最少,能标记到树突,但无法标记树突棘。三者在内侧眶皮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内向整流钾通道2.1蛋白(Kir 2.1)在小鼠伏隔核区中等多棘神经元的表达分布模式。方法:成年Drd1-td Tomato/Drd2-e GFP双转基因小鼠,制备含伏隔核区冠状脑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Kir 2.1进行染色。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及应用Imaris等软件对表达Drd1的多巴胺受体1型(D1)中等多棘神经元(D1-MSNs)和表达Drd2的多巴胺受体2型(D2)中等多棘神经元(D2-MSNs)胞体上Kir 2.1免疫荧光阳性信号的密度进行分析。结果:Kir 2.1阳性信号颗粒在伏隔核区域的分布密度大概为0.3个/μm2。D1-MSNs胞体上Kir 2.1荧光像素值与D2-MSNs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Kir 2.1在伏隔核区多巴胺能神经元介导的直接通路及间接通路上的表达含量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线粒体保护蛋白解偶联蛋白4(uncoupling protein 4,UCP4)在坐骨神经选择性损伤(sparednerve injury,SNI)模型小鼠脊髓背角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21)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组(n=21),实验组损伤后饲养3,7,14 d。行为学采用测定小鼠热痛阈和Von Frey机械性痛阈;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对比小鼠脊髓L3-6节段背角内UCP4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SNI术后3 d,小鼠手术侧热痛阈和机械性痛阈明显低于假手术组,术后14 d达最低值。UCP4分布于正常小鼠脊髓背角,SNI后3 d损伤组小鼠脊髓背角中的UCP4表达降低,图像分析表明UCP4的光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背角中UCP4的表达在14 d时其降低程度最明显,图像分析表明光密度与对照组、3d和7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NI后脊髓背角线粒体保护蛋白UCP4表达降低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枢敏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医学教育制度在考试制度和教育方法上与世界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都存在着偏差。如何改进我国医学教育制度,笔者就医学教育的考试制度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孤独症是一种发病率逐年上升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社会不良影响日渐突出。孤独症的诊断主要基于行为学评估,针对其两大核心要素(1)社交互动以及社交沟通受损(2)刻板运动和重复的行为模式,以及狭隘的兴趣活动的诊断是关键,也是评估孤独症模型构建成功与否以及后期分析的关键。我们对目前常见的评估孤独症小鼠模型的行为检测方法做一综述,为验证孤独症相关的基因缺陷,探索新的潜在的治疗措施等提供以参照。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旷场、高架十字迷宫分析Shank3基因敲除(Shank3-KO)自闭症小鼠的焦虑样行为。方法:成年Shank3-KO小鼠和同窝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摄像机记录小鼠在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中的活动。Smart 3.0行为学软件对活动轨迹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小鼠在旷场"中央区域移动距离"、"中央区域移动时间百分比",在高架十字迷宫中"总移动距离"、"开臂进入次数"、"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等数据。结果:与WT小鼠相比,Shank3-KO小鼠在旷场中"总移动距离"显著下降,它们更偏爱在靠近旷场外壁的区域活动,对中心区域的探索欲望低下。在高架十字上,Shank3-KO小鼠更偏爱待在封闭安全环境中,比WT小鼠更恐高,开臂探索次数显著减少。结论:Shank3-KO小鼠自发性焦虑行为与WT小鼠有明显不同,旷场、高架十字环境会刺激其产生更高的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触脑脊液神经元(cerebrospinal fluid-contacting neurons,CSF-cNs)是一种分布于脑室、中央管、脑室周器及脑实质等处与脑脊液接触的特殊神经元。根据分布位置不同可将CSF-cNs分为室管膜上、室管膜下和远位CSF-cNs三类,不同部位的CSF-cNs分泌不同的神经递质。以往研究CSF-cNs多采用脑室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cholera toxin subunit B labeled with horseradish peroxidase,CB-HRP)进行逆行追踪,通过扫描电镜观察CSF-cNs形态结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利用多巴胺受体1(D1Rs)荧光转基因小鼠系统探讨D1Rs在小鼠大脑皮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相对表达模式。方法:使用成年Drd1-tdTomato转基因小鼠,制备冠状全脑切片,采用DAPI衬染细胞核,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D1Rs的分布,使用Imaris软件荧光阈值点自动计数算法实现细胞计数。结果:D1Rs在大多数大脑皮层区域内都有表达,但总体比例较低,这些区域包括眶皮层、岛叶皮层、扣带皮层、视皮层、听觉皮层、运动皮层、躯体感觉皮层、外嗅皮层和梨状皮层等。同时我们发现D1Rs在大脑皮层中主要集中在浅层(1/2层)和深层(5/6层)。结论:不同大脑皮层区域D1Rs分布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10.
睡眠不足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中,长期睡眠不足可对记忆造成严重损伤,但目前其中的机制尚不清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睡眠不足可造成神经胶质细胞异常,这些胶质细胞可从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神经可塑性等方面影响学习记忆。本文通过对最新文献的学习,归纳总结了睡眠剥夺介导记忆损伤的脑区定位以及神经胶质细胞在其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