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显微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疗效. 方法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采用显微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18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椎管MRI检查评价肿瘤的切除情况,采用脊柱CT三维重建或脊柱X线检查观察椎管成形情况,术后3个月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价患者的脊髓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本组18例肿瘤均在显微镜下全部切除,术中无硬脊膜破损及神经根损伤.术后无脑脊液漏及切口感染.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无肿瘤复发,无椎管狭窄、脊柱失稳,术后3个月Frankel分级显示患者脊髓功能恢复D级4例,E级14例. 结论 显微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可最大程度的切除肿瘤及减少脊髓损伤,术后椎管成形且脊柱稳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25例,其中巨大腺瘤7例,大腺瘤18例;无功能腺瘤14例,垂体泌乳素 (PRL) 腺瘤6例,生长激素(GH)腺瘤3例, PRL+GH腺瘤2例。术前均行头颅三维CT、MRI扫描及内分泌学检查。结果:本组25例,肿瘤全切除20例(80.0%),近全切除3例(12%),部分切除2例(8%)。术后尿崩3例,鼻出血1例。所有患者在术后第5 ~12天出院。术后随访1~10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和内分泌学指标均有所改善,未见肿瘤复发,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肿胀在神经外科颅脑外伤出现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将60例颅脑外伤后大脑半球颅内血肿患者分为开颅手术组30例和保守治疗组30例.结果:开颅手术组26例(86.67%)存活,4例(13.33%)病死;保守组22例(73.33%)存活,8例(26.67%)病死.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颅脑外伤患者术前出现急性脑肿胀需及早行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必要时切除膨出脑组织,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与保守治疗患者疗效相当,故应慎重选择开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25例,其中巨大腺瘤7例,大腺瘤18例;无功能腺瘤14例,垂体泌乳素( PRL)腺瘤6例,生长激素( GH)腺瘤3例, PRL+GH腺瘤2例。术前均行头颅三维CT、MRI扫描及内分泌学检查。结果:本组25例,肿瘤全切除20例(80.0%),近全切除3例(12%),部分切除2例(8%)。术后尿崩3例,鼻出血1例。所有患者在术后第5~12天出院。术后随访1~10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和内分泌学指标均有所改善,未见肿瘤复发,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与引流联合鞘内注射药物在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中的疗效比较。方法:经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62例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的单双日分治疗组31例,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对照组31例经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联合鞘内注入敏感抗生素。观察2组总有效率和治疗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96.8%(P〈0.01);治疗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是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两种手术方式及垂体腺瘤大小与术后尿崩症的关联。方法选取行经单鼻孔蝶手术治疗的156例垂体腺瘤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神经内镜手术84例(微腺瘤30例,大腺瘤32例,巨大腺瘤22例)和显微镜手术72例(微腺瘤26例,大腺瘤28例,巨大腺瘤18例),术后第1天监测每小时尿量,之后监测每日24 h总尿量和入量,根据尿量动态监测血电解质及血渗透压改变情况。结果不同大小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微腺瘤术后尿崩症发生率高于大腺瘤和巨大腺瘤(P < 0.05和P < 0.01)。2组术后不同肿瘤大小尿崩症总体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在微腺瘤中发生率高,手术选择需谨慎。术后尿崩症与经鼻蝶入路的两种手术方法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IOUS)在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 纳入2018年12月—2020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62例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其中男26例、女36例,年龄28~68岁;胶质瘤WHO分级Ⅰ级13例、Ⅱ级22例、Ⅲ级21例、Ⅳ级6例。62例患者均行肿瘤开颅显微切除术,根据是否应用IOUS分为两组:应用IOUS者31例纳入观察组,未应用IOUS者31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对比观察低级别(Ⅰ~Ⅱ级)与高级别(Ⅲ~Ⅳ级)脑胶质瘤患者的IOUS声像图表现;对术中暴露肿瘤时间、手术时间、肿瘤的切除程度、术后第5天患者脑水肿程度等围术期指标观察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并依据卡氏评分(KP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位置、级别,肿瘤中心至硬脑膜的垂直距离,术前患者脑水肿程度和神经功能KP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暴露肿瘤时间(23.1±3.7)min短于对照组的(37.3±4.3)min,肿瘤切除程度高于对照组,术后第5天脑水肿程度较对照组轻,术后3个月KPS(78.32±4.32)分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KPS(74.22±2.38)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87.4±17.8)min和(194.8±15.8)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IOUS回声均较脑组织回声高,但前者边缘规整、内部较均匀并可见钙化的强回声,而后者边缘为模糊的的混合回声影、内部呈不均匀回声或无回声的坏死囊变区。结论 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IOUS声像图表现不同。IOUS应用于功能区胶质瘤开颅显微手术中,具有实时定位准确的优点,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减轻术后脑水肿,保护及改善术后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探讨神经内镜单鼻孔经蝶入路治疗鞍区非完全鞍上Rathke囊肿(RCC)的手术疗效、方法和技巧。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23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18例鞍区非完全鞍上RCC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鞍内13例, 鞍内向鞍上生长5例。18例患者术中均完全清除囊液及囊内结节, 并行囊壁部分切除, 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6例发生暂时性尿崩症, 无脑脊液鼻漏、新发内分泌功能障碍或死亡等并发症发生;12例头痛患者术后症状均消失;术后1个月垂体MRI检查显示囊肿均完全切除。1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53.0±5.3)个月。5例视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术后3~6个月均改善;8例内分泌功能障碍患者术后6个月均恢复正常;至末次随访, 所有患者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