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对红内期疟原虫裂殖子感染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NO发生剂(NOC)5和NOC18于体外预处理约氏疟原虫裂殖体,然后接种小鼠,尾静脉采血,吉姆萨薄血膜染色,计数小鼠感染率。结果 伴随NOC处理浓度的升高或处理时间的延长,小鼠出现感染的时间明显滞后,感染率显著下降。结论 NO具有明显削弱约氏疟原虫裂殖子感染力的作用,这种效应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了华支睾吸虫的体壁和肠支的超微结构。体壁皮层表面形成许多突起,突起上有长丝状的微绒毛。基质内含小圆形、圆盘状的分泌颗粒和线粒体,表皮细胞含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并向皮层发出许多胞质小管。肠上皮的微绒毛为双层片样结构,偶可见分支或汇合成环,肠上皮胞质内可见线粒体,分泌颗粒和内质网。核质内偶可见晶状包涵体。  相似文献   
3.
大平并殖后尾蚴在扫描电镜下体表及吸盘上密生单生棘。口吸盘及腹吸盘上各具有两圈感觉乳突。体表除散在有感觉乳突外,在腹面两外侧各具有一排对称性感觉乳突。  相似文献   
4.
棘头虫病系由猪巨吻棘头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肠道寄生虫病。此病在国外报导甚少,我国以冯氏等(1964)在辽宁省绥中县首次发现此病以来,相继在辽宁省的庄河、新金以及河北、山东又报导了一些病  相似文献   
5.
吡喹酮对华支睾吸虫皮层表面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证实,吡喹酮对华支睾吸虫的皮层仃明显的损害作用,而且这种损害是杀虫作用的重要因素(1.2)。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吡喹酮对华支睾吸虫皮层表面的影响进一步作了扫描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约氏疟原虫传播阻断疫苗Pys25重组蛋白的免疫效果及其效应,我们以酵母菌表达的Pys25重组蛋白皮下免疫DBA/2小鼠,采用ELISA检测免疫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并通过IFA观察免疫血清对有性阶段虫体发育的阻断效应。初次免疫后2周,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开始升高,并于加强免疫后2周达到峰值;感染血液与免疫血清共同培养后,配子体向合子和动合子的发育明显受阻,并且其传播阻断效应与免疫血清呈剂量依赖性。实验表明,酵母菌表达的Pys25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其免疫血清可显著抑制有性阶段原虫的进一步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炎性反应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江汉大学附属武汉市第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共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相关指标(MBP、NSE、H-FABP、GFAP)、氧化应激指标(SOD、MDA、ROS)、炎性反应因子(sVCM-1、TNF-α、IL-18)及HMGB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MBP、NSE、H-FABP、GFAP、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sVCAM-1、TNF-α、IL-18、HMGB1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DA、ROS水平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炎性反应、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氧自由基水平的作用,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618名城市托儿所儿童和市郊儿童,进行了蛲 虫感染的调查,并在部分儿童中,观察了雌虫的产卵情况。 城市儿童的感染率为32.2%,市郊儿童感染率18.7%、在32名儿童的指甲垢中,发现3例带有虫卵。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进行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实验研究中,发现感染大鼠一次口服吡喹酮300mg/kg后12小时,虫体即发生明显的挛缩、卷曲,表皮有轻重不同的皱褶,这提示本药对虫体体壁有损伤作用。关于本药对华支睾吸虫超微结构的影响,迄今只见Rim等的报道,本文对吡喹酮损害的华支睾吸虫的皮层、表皮细胞和肌纤维进行了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参志胶囊联合复方卡比多巴片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疗效及对血清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选择帕金森病患者103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卡比多巴片治疗,观察组在复方卡比多巴片基础上给予参志胶囊治疗。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和血清Cys C、Hcy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46%)高于对照组(66.67%)(P<0.05)。2组治疗后SDS评分和UPD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而BI评分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t=24.751、26.061、17.148,对照组:t=11.944、11.841、11.403,P<0.05);观察组治疗后SDS评分和UPDR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BI评分高于对照组(t=10.589、9.658、6.766,P<0.05)。2组治疗后血清Cys C和Hcy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t=15.643、16.862,对照组:t=5.612、5.883,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ys C和Hcy水平低于对照组(t=6.938、6.973,P<0.05)。目结论 参志胶囊联合复方卡比多巴片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疗效明显,可降低血清Cys C和Hcy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