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在新西兰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上,观察了中华眼镜蛇毒组分H预防性给药和治疗性给药对血清胆固醇、过氧化脂质及一氧化氮的影响。发现组分H(2mg·D-1)与2%胆固醇同时喂服或喂胆固醇4周后以组分H(4mg·D-1)治疗数周,均能有效抑制高脂所致的一氧化氮降低和过氧化脂质升高,并能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镜蛇毒(Naja naja atra)蛇毒组分Ⅲ在小 鼠体内的分布状况和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用氯胺-T法对眼镜蛇毒组分III进行125I标记,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法检测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以放射性参与量(脏器与血液放射比)的比值作为组分III在组织中分布的依据。结果:小鼠尾静脉注射125-I-组分III后,2h及4h放射性参与量大于1的器官与肝脏,肾脏,肺脏,心脏和肌肉,其中以肾脏分布最, 4h放射性参与量高于2h,兔静脉注射眼镜蛇毒组分III75,150和300ug/kg三个剂量后,其中以肾脏分布最高,且4h放射性参与量高于2h兔静脉注射眼镜蛇毒组分III75,150和300ug/kg三个剂量后, 分布相关衰期T1/2α为39.6-43.5min,慢性分布相关衰期T1/2β为16.8-17.3hr,消除相关衰期T1/2γ为21.7-22.1hr。结论:小鼠静注组分III后2h,以肾脏分布最高,肝脏与肺脏的放射性参与量也较高,尿中含量很高,兔静脉注射组分III3个剂量后,血药一时间曲线经3P87药动学程序拟合符合三房室模型特征,三个时相的半衰期各剂量组之间无显性差异,AUC与剂量成正比,表明药物在兔体内的分布和消除为一级线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蛇毒溶血试验的实验条件。方法参考Kabakci等法,观测蛇毒溶血试剂浓度、血清浓度、孵育温度及时间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红细胞溶血度的影响,并作正常对照。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蛇毒溶血试剂浓度及血清浓度与PNH红细胞溶血度明显正相关;蛇毒溶血试剂浓度为0.5mg/ml时,PNH红细胞的溶血度基本达到最大值;而血清稀释至1/4时,PNH红细胞的溶血度即明显降低,血清稀释至1/16时,溶血度接近于0。温度对溶血度的影响非常明显,15℃下PNH红细胞溶血度明显降低,而0℃下反应基本中止。37℃下,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溶血度也不断增高,但至30分钟已基本达到最高水平。结论蛇毒溶血试剂的最适浓度为0.5mg/ml;由于试验结果受血清中补体浓度的制约,每次试验最好选用同一批血清;整个反应体系必须置37℃恒温孵育,孵育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蛇毒蛋白C激活剂作用的实验条件和该试剂的稳定性。方法分别采用APTT法和CBS02.46底物法,检测蛇毒蛋白C激活荆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抗凝活性及酰胺酶活性。结果蛇毒蛋白c激活剂的最适pH值为6.0~7.0,最适温度为37~40℃,肝素、枸橼酸钠等抗凝剂及Na^ 、K^ 、EDTA等不影响其活性,SDS则显著抑制其生物学活性。该试剂溶液剂型在室温下或4℃中4w内效价无变化,冻干剂型则在2y内效价无明显变化。结论蛇毒蛋白C激活剂是一种效价较高、稳定性较好,影响因素少的蛋白C活化试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hBcl-2和hVEGF165双基因共表达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后续基因转染和动物实验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通过RT-PCR从A549细胞中分别获得hBcl-2和hVEGF165基因片段,并克隆到pMD-19T载体。将目的基因hBcl-2、IRES元件和hVEGF165依次定向克隆到腺病毒穿梭载体质粒pAd-Track-CMV上。线性化重组穿梭质粒后通过电穿孔转化含有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感受态大肠杆菌BJ5183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质粒。脂质体转染线性化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质粒于HEK293细胞以包装制备重组腺病毒。重组腺病毒经PCR鉴定之后进一步扩增、纯化。通过荧光计数确定病毒感染滴度。结果克隆的hBcl-2和hVEGF165基因测序正确,酶切重组穿梭载体质粒和腺病毒载体质粒得到特异酶切产物,重组腺病毒载体质粒转染HEK293细胞3 d后观察到GFP的表达,重组腺病毒的PCR得到hBcl-2和hVEGF165基因的PCR产物,滴度测定为5×109pfu/mL。结论成功构建制备了高滴度的hBcl-2和hVEGF165双基因共表达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联合基因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胞浆游离钙及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动态变化作了观察,以了解疾病不同阶段的血小板功能变化。对象和方法1 材料 ADP、N,N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HEPES)、吲哚美辛、前列腺素E1(PGE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Fura2/AM为Sigma公司产品;EGTA为Fluka公司产品;TritonX100为RoomMass公司产品;抗人活化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SZ51为苏州医学院产品。2 检测对象 经广州呼吸疾病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交叉免疫反应与毒素中和实验,利用抗原抗体中和反应原理,进一步证明精制抗蝮蛇和抗五步蛇毒血清对烙铁头蛇毒具有交叉免疫活性,能够中和烙铁头蛇毒中的出血毒素、坏死毒素和抗凝组份,而对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蛇毒诱聚剂(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PAgVR)是广州医学院蛇毒研究所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血小板诱聚剂.本文用比浊法探讨了PAgVR对兔血小板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PAgVR引起兔血小板聚集有赖于外源性Ca2+的存在,EDTA-Na2能完全抑制PAgVR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而肝素则无影响,表明PAgVR对血小板的作用与矛头蝮和响尾蛇毒不同,即不通过凝血酶而起作用;阿司匹林阻断环氧化酶和二磷酸腺苷清除剂-磷酸肌酸/磷酸肌酸激酶均不能抑制PAgVR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而磷酸川芎嗪则能显著抑制其作用,表明PAgVR致血小板聚集作用不依赖于TXA2和血小板内源性ADP的释放,而与PAF有着某种共同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华眼镜蛇毒组份M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探讨中华眼镜蛇毒组份M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卵磷脂法、剩余可凝纤维蛋白原法、纤维蛋白平板法等分别测定了中华眼镜蛇毒组份M中磷脂酶A_2(PLA_2),纤维蛋白原溶解酶及纤维蛋白溶解等与血小板聚集相关的酶活性,并运用十二烷基磺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SDS-PAGE)分析了组份M对血小板内细胞骨架蛋白的影响;结果:组份 M不含 PLA_2活性,无纤维蛋白(原)溶解酶活性,亦无ADP酶和 5’-核苷酸酶活性,不影响正常人血浆乳酸脱氢酶的含量,但对ADP诱导的血小板细胞内肌动蛋白微丝聚合物的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中华眼镜蛇毒组份M对血小板聚集所依赖的血小板内细胞骨架系统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华眼镜蛇(Naja naja atra)蛇毒组份III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探讨组份III在动物体内的分布特点。方法 用氯胺-T法对眼镜蛇毒组份III进行碘化标记,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法检测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以放射性参与量(脏器与血液放射比)的比值作为组份III在组织中分布的依据。结果 小鼠尾静脉注射125I-组份III后,2h及4h放射性参与量大于1的器官为肝脏、肾脏、肺脏、心脏和肌肉,其中以肾脏分布最高,且4h放射性参与量高于2h。结论 小鼠静注组份III后2h,以肾脏分布最高,肝脏与肺脏的放射性参与量也较高,尿中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