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皮肤交界性平滑肌瘤的复发与恶性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皮肤交界性平滑肌瘤的复发与恶性转化。方法复习2例皮肤交界性平滑肌瘤及其复发恶性转化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型及相关文献。结果2例病变位于下肢和额部,肉瘤组织平滑肌标记阳性。结论少数病理诊断为皮肤平滑肌瘤的病例,虽然浅表且组织形态良性,但其生物学恶性潜能尚不能确定,部分病例复发后可转变为典型的平滑肌肉瘤。  相似文献   
2.
应用银染技术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癌旁和溃疡旁粘膜上皮作了分析。其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颗粒计数的均值和标准差为:胃溃疡旁粘膜1.24±0.50;癌旁粘膜1.52±0.23;非典型增生胃粘膜依轻、中、重度差异分别为2.68±0.66、3.19±0.45、4.78±0.94;早期癌4.57±0.51;进展期胃癌680±1.57;淋巴结转移性胃癌6.89±1.78。统计分析表明:轻中度非典型增生与溃疡和癌旁粘膜间、与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各型癌间的Ag-NOR计数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g-NOR计数可用为鉴别胃粘膜交界性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通常被视为皮肤真皮的纤维组织细胞源性的低恶性肿瘤,梭形瘤细胞排列成车辐轮状结构是病理组织学的诊断依据,局部侵袭和术后复发则是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指征。近年来,国外文献已陆续报道了DFSP除经典的车辐轮状结构外,尚可出现形态方面的转化,这包括肿瘤出现部分或全部区域的粘液变性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肾囊肿注入无水乙醇术治疗肾囊肿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经皮穿刺肾囊肿注入无水乙醇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医生定位导向、穿刺及对术后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与护理。结果:30例患者,其中24例单纯性肾囊肿中有2例术中剧痛、1例术后剧痛;2例肾囊肿合并囊内出血;1例肾囊肿合并感染无术后再感染;3例肾囊肿内有分隔,囊液一次性抽不尽进行第二次治疗。结论:针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使手术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有关性激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已从激素依赖性靶器官延伸到非靶器官的病变,胃癌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位,胃癌生长是否受性激素的调整,癌组织中是否存在性激素受体以及受体水平对患者预后的估计和影响,已为医学界关注。本文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89例胃癌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拟探讨E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式及其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手段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病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为此我院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将多媒体技术与病理学部分工作跨学科结合,进行了开拓性的应用性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材料:计算机系统(486DX),彩色输出系统(Epson),彩色摄像器(JVC、扫描线300线),图.像采集卡(AVER200),磁光光盘(SONY、存储容量1300MB),磁光光驱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mixed germ cell sex cord—stromal tumor,MGCSCST)伴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变异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卵巢MGCSCST伴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变异型的病例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患者生殖器的解剖结构和女性表型正常,染色体组型是46xx,足月妊娠。肿瘤组织由混合性生殖细胞和性索-间质肿瘤构成,混合性生殖细胞有显著的恶性特征。瘤组织中没有典型的性腺母细胞瘤结构。结论 MGCSCST有复杂的形态结构,因此更多的取材和切片可以防止误诊,当肿瘤组织中的混合性生殖细胞有高度恶性变异时,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游离式带蒂颈浅动脉皮瓣在头颈部烧伤中的多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浅动脉皮瓣由本文作者Hyakusoku等于1990年首先报导。该皮瓣可设计成两种类型:颈背皮瓣和颈肩皮瓣。前者由Nakajima和Fujino于1984年报道,后者则由本文作者设计,以包括旋肩胛动脉的血管网。 解剖和皮瓣设计:颈浅动脉起源于颈横动脉、穿过斜方肌在皮肤筋膜下形成密集血管网;另外旋肩胛动脉在肩胛区域形成血管网,这两个血管网互相沟通,因此颈浅动脉皮瓣包括两个血管网。根据作者的经验,皮瓣面积最大可达33×13cm,血管蒂的暴露最长可达5~8cm。  相似文献   
9.
脱落细胞学诊断惯用的方法是涂片检查,涂片内细胞分散,特别是在肿瘤细胞较少、结构不够清晰时,诊断较困难.若将胸腹水脱落细胞的沉淀物用AAF液(乙醇-醋酸-甲醛液)固定后,按病理组织制片方法制成脱落细胞切片,可致切片中细胞集中、密度高、结构清晰,结合涂片诊断,能有效提高细胞的阳性检测率.  相似文献   
10.
在应用骨髓活检组织石蜡包埋切片进行血液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单靠HE染色切片,难以准确区分各系细胞及其分化的不同阶段[1],需辅以免疫组化来帮助准确识别。我科采用骨髓活检组织石蜡连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旨在提高病理诊断的方便性,快捷性,连续性。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