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椎弓根个体化固定技术治疗261例颈椎疾患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在颈椎疾患的个体化方案设计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61例颈椎疾患,置入1102枚椎弓根螺钉,其中上颈椎疾患83例,下颈椎疾患178例。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采用X线片及64排CT片,对2 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中国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值。术前对每位患者拟固定颈椎的椎弓根精确测量,术中应用自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入钉点及角度。结果:一次成功1 086枚,16枚经调整后成功,一次成功率98.55%。术后235例患者获12~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74个月。采用JOA评分标准[1],优131例,良82例,可17例,差5例,优良率88.1%。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下颈椎患者中,15例患者1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拍片位置不理想,行二次手术调整,无脊髓及椎动脉损伤。119例骨折脱位的患者中117例完全复位,融合率为98.3%。结论:应用椎弓根技术治疗颈椎疾患可以获得即刻三维稳定,融合率高,是一种可行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技术应用于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0月~2008年9月为261例患者置人1102枚椎弓根螺钉治疗颈椎疾病,其中上颈椎疾病83例,下颈椎疾病178例.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通过X线片及64排CT片,对2 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国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侧倾斜角度、向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以指导术中选钉及置钉.术前由5名医师按照上述内容,对261例患者拟固定颈椎的椎弓根精确测量,其均值均在2 000例国人的均值范围,术中应用自行研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入钉点及角度,打孔、置钉、固定,一次成功1086枚,16枚经调整后成功,一次成功率98.55%.结果:术后235例获12~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74个月.采用JOA评分标准,优131例,良82例,可17例,差5例,优良率90.64%.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上颈椎疾病83例中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未行二次手术.下颈椎疾病178例中15例1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摄X线片示位置不理想,行二次手术调整.119例骨折脱位中117例脱位完全复位,2例植骨块吸收未融合,融合率为98.32%.结论:应用椎弓根技术治疗颈椎疾病可以获得即刻三维稳定,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可将2 000例国人椎弓根的数据作为临床置钉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伤病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0年3月~2007年9月,徒手对50例上颈椎伤病患者进行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复位内固定,置入200枚寰枢椎椎弓根钉,在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间植骨融合,使寰枢椎复合体得到稳定。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20~65岁,平均41.52岁。Ⅱ型齿状突陈旧性骨折23例,齿状突不连12例,横韧带损伤15例。[结果]4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4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60个月,平均27.5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复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按JOA评分标准,优34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4.00%。[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钉板系统固定治疗上颈椎伤病,能显著增强寰枢椎间生物力学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该术式在寰枢椎融合术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电子护理病历质量监控方法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化医院模式下电子护理病历质量的监控方法。方法建立责任主管-护士长-护理部质量控制组的三级质量控制链,对护理病历从书写、环节、终末、反馈质量4个环节进行动态监控和管理,形成多渠道、全方位,层层把关、环环检查的"链式"检查体系。结果电子护理病历达到了规范统一,为护理教学、科研提供了依据。结论 "链式"质量监控法可以保障电子护理病历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平战时需求为牵引、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研发“军队医院平战时一体化护士工作站”。方法:按照应用层、传输层、处理层和支撑层四层体系架构设计,并利用无线局域网和条形码技术将系统连接至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实现护理信息智能化管理。结果:数据、信息资源共享、高效利用,提高了工作质量、效率、病人满意度和管理水平。结论:军队医院平战时一体化护士工作站的应用,创建了护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创新了护理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在下颈椎伤病的个体化方案设计及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采用X线片及CT片,对2 000例正常人下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轴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国人下颈椎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向头、向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值.术前对每位患者拟固定颈椎的椎弓根精确测量,术中应用自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入钉点及角度,治疗下颈椎伤病193例,置入螺钉830枚.结果 一次成功814枚,一次成功率98.07%,术后2~7d 15例患者1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摄片位置不理想,行2次手术调整,无脊髓及椎动脉损伤.167例患者术后获12~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74个月.134例骨折脱位的患者,其中131例均完全复位,复位率为97.76%.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标准,优89 例,良63 例,可12例,差3 例,优良率91.02%,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结论 应用椎弓根技术治疗下颈椎伤病可以获得即刻三维稳定,融合率高,是一种可行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足底泵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足底泵在髋臼骨折术后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将 6 2例髋臼骨折患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 (42例 )、对照组 (2 0例 ) ,4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显像仪观察手术后股静脉的形态及血流情况。结果 :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治疗组为 2 1% ,对照组为 5 5 %。结论 :足底泵可有效减少髋臼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P=0 .0 0 8) ,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影像学资料测量寰枢椎椎弓根的各种数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提高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置钉的1次成功率。方法:2001.10~2007.9月.对200份寰枢椎CR、DRX线片、MRI及64排CT片,通过图像储存传输系统(简称Pacs)分析,测量寰枢椎椎弓根安全进钉点及安全进钉角度。利用自制的寰枢椎定位导向器,依据所测的安全进钉点及安全进钉角度对48例患者应用192枚寰枢椎椎弓根行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结果:通过对这200份影像学资料分析测量后认为寰椎椎弓根安全进钉点:左侧(19.93±1.32)mm.右侧(19.16±1.30)mm;寰椎椎弓根向内侧安全进钉角度:左侧(23.72±2.09)°,右侧(23.35±1.91)°;寰椎向头侧安全进钉角度(9.00±1.20)°。枢椎椎弓根安全进钉点:左侧(13.14±0.82)mm,右侧(13.85±0.79)mm;枢椎椎弓根向内侧安全进钉角度:左(24.52±1.26)°,右侧(20.42±1.42)°;枢椎向头侧安全进钉角度(25.00±3.00)°。48例病人平均随访10.6个月,按JOA评分标准,优31例,良1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3.75%。结论:利用对CR、DRX线片、MRI及64排CT片等影像学资料,测量寰枢椎椎弓根各种数据,设计简便、程序简化、个性化强,对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的实际操作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医院数字化是以患者医疗为中心,以医院全岗、全程、全面应用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管理信息化、作业网络化、医疗数字化为目标和手段,最终达到医院现有信息系统软硬件、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及其他资源的数字化整合的现代化医院管理与服务新模式。医院数字化管理模式必将给护理工作的发展和护理工作的管理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医院引入医院数字化管理模式后,实现了护理工作流程的最优化、护理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和护理管理的精细化,不仅保证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质量与服务品质,有效促进护理科研与护理教学的发展,提升了护理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而且还培养了护理管理者的总体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技术应用于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0月~2008年9月为261例患者置人1102枚椎弓根螺钉治疗颈椎疾病,其中上颈椎疾病83例,下颈椎疾病178例.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通过X线片及64排CT片,对2 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国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侧倾斜角度、向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以指导术中选钉及置钉.术前由5名医师按照上述内容,对261例患者拟固定颈椎的椎弓根精确测量,其均值均在2 000例国人的均值范围,术中应用自行研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入钉点及角度,打孔、置钉、固定,一次成功1086枚,16枚经调整后成功,一次成功率98.55%.结果:术后235例获12~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74个月.采用JOA评分标准,优131例,良82例,可17例,差5例,优良率90.64%.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上颈椎疾病83例中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未行二次手术.下颈椎疾病178例中15例1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摄X线片示位置不理想,行二次手术调整.119例骨折脱位中117例脱位完全复位,2例植骨块吸收未融合,融合率为98.32%.结论:应用椎弓根技术治疗颈椎疾病可以获得即刻三维稳定,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可将2 000例国人椎弓根的数据作为临床置钉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