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Mindin蛋白在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C57B1/6小鼠48只,随机抽取40只应用CCl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肝损伤,分别于造模后6、12、24、48和72 h取小鼠肝脏组织作病理学观察(实验组),余下8只腹腔注射橄榄油作为对照(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indin蛋白的表达以及变化趋势,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Mindin mRNA的表达。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CCl4诱导肝损伤后,小鼠肝脏失去其正常结构,48 h时肝脏病理改变最为显著。肝脏Mindin蛋白在注射CCl4后12~72 h内呈现低表达水平,而其转录水平即Mindin mRNA在给予CCl4后12 h降至最低(实验组vs对照组:0. 183±0. 105 vs 1. 023±0. 247,t=8. 841,P 0. 01),随后逐渐升高,在48 h(2. 548±0. 775 vs 1. 023±0. 247)和72 h(2. 699±0. 995 vs 1. 023±0. 247)时转录水平甚至是正常水平的2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 428、4. 621,P值均0. 01)。结论 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Mindin蛋白显著变化,表现为蛋白表达下调,以及转录后mRNA水平的调节。提示Mindin蛋白在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择42例住院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分为干细胞移植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予以相同的内科综合治疗,干细胞移植组加行经肝动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患者术后乏力、纳差、腹胀等主要症状的变化,检测移植术后4、8、12、24周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同期检测对照组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观察期间的主要症状乏力、纳差、腹胀均有改善。20例干细胞移植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无特殊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后8、12、24周干细胞移植组患者肝功白蛋白均较术前明显回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24周细胞移植组凝血酶原活动度以及术后24周细胞移植组凝血酶原时间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2周、24周Child评分较术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肝动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 d, SSd)对鸡胚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据J Hepatol2012年6月报道】题:同期联合应用动脉栓塞化疗与索拉非尼治疗不可切除性肝癌的Ⅱ期临床研究(作者Park JW等)动脉栓塞化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不可切除性肝癌的保守疗法。但是,动脉栓塞化疗引起的缺血性损伤可以诱导血管源性生长因子产生,从而导致患者的预后较差。韩国国家癌症中心Joong-Won Park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探索同期联合应用动脉栓塞化疗与抗肿瘤药索拉非尼对于不可切除性肝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和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68例手足口病患儿完整临床资料;将患儿年龄、性别、城乡分布、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统计;随机抽取30例轻型病例与29例重型病例比较,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68例手足口病患儿男女比例1.2:1,其中385例(82.2%)为3岁以内婴幼儿,城乡分布为1.8:1.临床表现为皮疹468例(100%),发热361例(77.1%),心率加快161例(34.4%).轻重型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城乡分布、高热发生率和呕吐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高血糖、合并EB病毒感染为其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以3岁以内婴幼儿为主,重型病例多发于农村.临床表现以皮疹、发热为主,出现高热、呕吐、心率加快者需警惕发展为重型病例的可能.血白细胞升高、高血糖以及合并EB病毒感染是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糖,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7.
0引言小RNA为20多个核苷酸组成的短双链RNA,其核心技术RNA干扰(RNAi)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各个领域。在肝炎的研究中,目前已发现小分子干扰RNA(siRNA)可以通过特异性地沉默病毒基因以抑制HCV、HBV表达和复制;通过关闭Fas基因防治免疫相关性肝炎的发生;同时RNAi开始应用于治疗肝癌的研究。实验结果也具有诱人的苗头。不难推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RNAi在肝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将会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1RNAi的发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OSA1基因多态性与肠道病毒71型(EV71)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关联性。方法选取180例EV71感染患 儿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其中72例为无任何并发症的轻症,108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201例常规体检的儿童作为健康对照。 应用SNPscan 分型技术分析OAS1 基因rs2660 和rs1131454 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rs2660 和 rs113145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上无显著差异。OAS1基因rs2660多态性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儿童和轻度EV71感染者之 间有显著差异,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AG基因型频率较高(OR=2.27,95% CI:1.07-4.85),GG基因型频率较低(OR=0.27,95% CI:0.08-0.97)。rs113145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和轻症EV71感染儿童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OAS1基因rs2660 和rs1131454多态性和EV71感染易感性之间无显著相关。OAS1基因rs2660多态性与EV71感染合并中枢神 经系统受累易感性相关,携带OAS1 rs2660 AG基因型的患儿感染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概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组织核转录因子-KB( NF-K B)、α-平滑肌动蛋白(α- SMA)、转化生长因子(TGF) β1在实验性肝损伤大鼠不同时期的免疫组化表达及其定位情况,探讨其在肝损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 CCl4)复合因素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只、造模组(CCI4诱导)30只.造模组首次皮下注射40% CCI4橄榄油溶液2ml/kg,以后每周2次背部皮下注射40% CCI4橄榄油溶液1.5 ml/kg,30%乙醇6 ml/kg隔日灌胃并给予高脂饮食连续造模10周;对照组首次皮下注射橄榄油2ml/kg,以后每周2次皮下注射橄榄油1.5ml/kg,正常饮水饮食连续10周.分别于实验第2、6、10周处死大鼠,进行HE染色及VG染色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化、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动态观察NF-K B、α- SMA及TGFβ1在对照组及肝损伤造模组不同时期的表达和定位特点,各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损伤造模组NF - KB、α- SMA及TGFβ1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实验性肝损伤不同发展阶段,三种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NF - KB、TGFβ1、α- SMA三者之间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1 =0.961,P1<0.01;r2=0.923,P2 <0.01;r3=0.953,P3<0.01).结论 NF - KB、α- SMA及TGFβ1在实验性肝损伤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协同致肝纤维化作用,可以作为评价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为今后以NF - KB、α- SMA及TGFβ1为靶点的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组织核转录因子-KB(NF-KB)、仅-平滑肌动蛋白(仪-SMA)、转化生长因子(TGF)B1在实验性肝损伤大鼠不同时期的免疫组化表达及其定位情况,探讨其在肝损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只、造模组(CCl4诱导)30只。造模组首次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2ml/kg,以后每周2次背部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1.5ml/kg,30%乙醇6ml/kg隔日灌胃并给予高脂饮食连续造模10周;对照组首次皮下注射橄榄油2ml/kg,以后每周2次皮下注射橄榄油1.5ml/kg,正常饮水饮食连续10周。分别于实验第2、6、10周处死大鼠,进行HE染色及VG染色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化、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动态观察NF-KB、Ot-SMA及TGFl31在对照组及肝损伤造模组不同时期的表达和定位特点,各组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损伤造模组NF-KB、Ot-SMA及TGFl31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实验性肝损伤不同发展阶段,三种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NF-KB、TGFl31、Ot-SMA三者之间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1=0.961,P1〈0.01;r2=0.923,P2〈0.01;r3=0.953,P3〈0.01)。结论NF-KB、Ot-SMA及TGFl31在实验性肝损伤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协同致肝纤维化作用,可以作为评价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为今后以NF-KB、Ot-SMA及TGF[M为靶点的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