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进一步考查伤寒-宋内氏菌两价菌苗5076—1C株的保护效果,作者用3种不同工艺,从种子批生产了4批制品:第14批的生产同以前试验用的2、5、8批;SSVI 1和SSVI 2批菌苗用发酵罐液体培养;87-5-Ⅰ批在其生化、血清学和电镜形态方面与具有保护效果的2、5批非常相似,且保留了鞭毛结构。受试志愿者为18~35岁成人,服苗3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介绍了多种病毒抗原灭活剂,重点论述了双乙酰亚胺(BEI)对病毒抗原的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4.
2a型福氏志贺菌2457T株是一个对人和猴体有很强致病性的野生菌株。作者用此菌株通过aro D基因缺失,构建了SFL1070株,此菌株Sereny试验阴性,对豚鼠眼膜型有免疫保护效果。Hela细胞和食蟹猴为模型,对该菌苗候选株安全性及免疫原性作进一步观察。 亲本株2457T感染HeLa细胞后,在细胞内迅速繁殖,4小时后细菌数增加15倍以上。嗣后受感染细胞变性、脱落并裂解。而SFL1070株感染细胞后,细菌生长受到限  相似文献   
5.
活的冷适应(Ca)和岛-人(ah)甲型流感重组病毒疫苗已在青年人中作过广泛的研究。为比较此两株疫苗在婴幼儿中的感染性、减毒水平、免疫原性和对同源病毒的抵抗力,作者以106名6~48月龄,对甲型流感病毒A/贝塞斯达/85(H3N2)血凝抑制抗体滴度≤1:8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法将其分成接种Ca疫苗组(33人)、ah疫苗组(38人)和安慰剂组。接种途径为鼻腔接种。疫苗的起始剂量10~3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_(50)),以后10倍递增直至10~7TCID_(50)。安慰剂组接种L-15培养基。3组儿童均于接种前3天至接种后7~9天集中在一间娱  相似文献   
6.
不同肝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螺旋水刀、刮吸刀及钳折法在肝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螺旋水刀肝切除术2l例(A组),刮吸刀肝切除术23例(B组)、钳折法肝切除术26例(C组)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A组约76ml,B组约180ml,C组约256ml;完成切肝时间A组平均45min,B组24.5min,C组37.1min;术中肝内管道的暴露A组效果最佳。结论应用螺旋水刀能满意地完成不规则肝切除、半肝切除术,在肝门区肝癌切除术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雪菊黄酮的制备及对脂变肝细胞胆固醇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孔树脂法制备雪菊黄酮,MTT法筛选雪菊黄酮适宜浓度,建立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治疗组加入不同浓度的雪菊黄酮(20,50,100 mol/L),继续培养48 h,油红O染色定性观察细胞形态和脂滴堆积,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细胞内胆固醇含量,检测肝细胞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 A)还原酶m RNA表达及蛋白质水平。结果:雪菊黄酮能减少细胞内脂滴的积累,减少细胞内总胆固醇的含量,同时抑制HMG-Co A还原酶的活性,其中100μmol/L的雪菊黄酮效果最佳。随着雪菊黄酮浓度升高,HMG-Co A还原酶蛋白质水平和m RNA的表达均逐渐降低。结论:雪菊黄酮是雪菊中降血脂的主要活性形式,可抑制脂变肝细胞HMG-Co A还原酶蛋白质及m RNA的表达;雪菊黄酮降低肝细胞内总胆固醇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HMG-Co A还原酶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肝动脉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于本院诊治的小肝癌患者46例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行肝动脉栓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CA199(CA19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E-钙蛋白(EC)指标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指标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WTO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肝动脉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患者不仅疗效显著,还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肝功能及生活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细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尤其多价疫苗的发展,需要多种安全有效的蛋白载体,绿脓杆菌主要致病因子外毒素A作为蛋白载体,近来应用研究较多;实践证明针对该毒素免疫反应对绿脓杆菌的感染有保护力;天然毒素和基因脱毒类毒素作为蛋白载体分别利用不同的结合方法制备的结合疫功经动物试验和人体观察证明安全性,免疫原性及对结合条件的稳定性良好,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毒素基因结构相对简单,蛋白功能域清楚,构建大肠杆菌分泌性高效表达体系,从菌体外周质获取蛋白分子构象正确的产物已获成功,并用于毒素或基因脱毒类毒素的制备弥补了复杂的天然毒素纯化工艺和化学脱毒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取绿脓杆菌PA103株染色体DNA为模板,用包含毒素结构基因上游信号肽起始密码子和下游终止密码子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1.9kb特异性基因片段;经特异限制性内酶酶切,获得预期酶切图谱,然后通过TA克隆方法将特异PCR产物插入克隆质粒,pUC18T载体的Hinc Ⅱ位点,经PCR扩增,酶切分析后,挑取正向插入重组质粒pUAF,对插入片段两端进行序列测定;选择合酶切位点,把目的基因插入非融合表达载体pBV21温失启动子PLPR及核糖体结合序列(SD)下游,得到重组表达质粒pBAF;pBAF转化的宿主大肠杆菌DH5a,JM109于32度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迅速置于42热水浴进行热诱导;诱导开始后分时段取样测OD值及全菌体SDS-PAGE电泳,凝胶密度条带扫描,进行细菌生长,诱导时间和表达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并通过Western-blot分析,检测表达产物免疫活性;分离诱导后全菌体细胞组分进行SDS-PAGE电泳,Western-blot分析及Vero细胞毒活性观察此表达体系的分泌的情况,结果表明:PCR产物为绿脓杆菌外毒素(EPA)前体基因(信号肽及成熟肽),诱导后,pBAF转化的宿主菌生长明显受抑制,菌体新生-71kD大小的蛋白分子,表达量分别菌体蛋白的14.9%及17.5%,诱导5小时表达量最大并能和抗EPA多抗特异结合;细胞组分分析表明:细胞外周质除新生71kD大小的蛋白外,还存在一分子量较小,也能和抗EPA多抗特异结合的蛋白,并从细胞周质检测到Vero细胞毒活性,说明,此表达体系能低水平分泌rEPA到菌体周质间隙;表达产物主要以毒素前体形式存在于细胞非可溶性蛋白中,作为分泌性宿主菌DH5α略优于JM109。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制预防沙门菌属A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的多糖蛋白结合疫苗。方法 通过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尼泊尔株NTP-6的发酵培养,热酚水法提取脂多糖(LPS),酸水解脱毒,纯化出有效的型特异O-SP抗原;然后用CDAP对O-SP活化、ADH衍生后,在EDAC的缩合作用下,结合到破伤风类毒素TT上,制备出甲型副伤寒结合疫苗。用含2.5μg多糖甲型副伤寒结合疫苗免疫小鼠,以LPS为包被抗原,用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抗甲型副伤寒LPS IgG抗体;并测定血清多糖抗体的补体介导杀菌活性;在小鼠和豚鼠体内观察甲型副伤寒结合疫苗的安全性。结果甲型副伤寒结合疫苗第2次免疫NIH后,小鼠血清抗甲型副伤寒LPS IgG抗体平均几何滴度(GMT)均较第1次有4倍以上升高,第3次免疫后,有明显的加强效应;抗体的补体介导杀菌活性效价达1:1280以上;小鼠和豚鼠体内甲型副伤寒结合疫苗安全性良好。结论 成功建立了甲型副伤寒结合疫苗的制备工艺;制备的甲型副伤寒结合疫苗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并具有明显的加强效应;刺激的血清多糖抗体有较高的补体介导杀菌活性效价;安全性达到人用生物制品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