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三阴性乳腺癌(TNBC)容易发生侵袭转移,恶性程度极高。笔者团队前期研究发现脂肪非典型钙黏蛋白4(FAT4)在TNBC组织中呈低表达且与预后相关,进而本研究进一步探讨FAT4对TNB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及不同TNBC细胞系(BT-549、MDA-MB-231、MDA-MB-468、MDA-MB-436)中FAT4的表达水平。选择其中合适的TNBC细胞系,分别转染FAT4-shRNA(FAT4敲低组)、阴性对照序列(阴性对照组),以未处理的TNBC细胞为空白对照组,分别采用CCK-8实验、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凋亡率、侵袭与转移能力的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检细胞中Hippo信号通路下游靶点YAP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比较,各TNBC细胞系中FAT4的mRNA与蛋白表达量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均P<0.05)。功能实验选用BT-549细胞和MDA-MB-436细胞。无论在BT-549细胞或MDA-MB-436细胞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FAT4敲低组在转染后24、48、72 h的增殖能力均明显升高、凋亡率明显降低、侵袭与转移能力明显增强(均P<0.05);YAP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但磷酸化YAP(p-YAP)表达量明显降低,上皮标志物E-cadherin水平明显降低,而间质标志物N-cadherin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间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AT4表达水平在TNBC细胞中普遍降低,FAT4表达的降低能增强TNBC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减少TNBC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FAT4降低后Hippo信号通路下游的YAP蛋白磷酸化减少,从而促进EMT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低泛素蛋白连接酶E3A(UBE3A)的表达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慢病毒载体分别将构建的3条UBE3A shRNA序列转染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检测干扰效率后,筛选出干扰效率最高的序列用于实验。分别采用CCK8法、Transwell小室实验、流式细胞术观察MDA-MB-231细胞经所选用的UBE3A shRNA序列转染后侵袭能力、增殖能力与细胞周期的变化,以转染阴性对照组序列和无处理的MDA-MB-231细胞作为阴性对照及空白对照。结果:成功构建UBE3A 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筛选出干扰率最高的UBE3A shRNA序列(UBE3A基因和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89.5%、45.3%)。与空白对照组细胞比较,下调UBE3A的MDAMB-231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且细胞周期出现明显的S期阻滞(均P0.05);阴性对照组细胞各项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下调UBE3A表达能诱导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从而抑制其增殖与侵袭能力,提示UBE3A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无菌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因为其临床体征与乳腺癌表现相似,常造成误诊。本病的发病机制到目前为止尚未得到证实,治疗方案也没有统一。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08~2012年共收治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25例,采用皮质激素联合手术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fbxl20与E—cadherin基因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及对照癌旁组织,用半定量PCR技术检测fbxl20及E—cad.herin基因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fbxl20基因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479±0.141 vs.0.296±0.121,P=0.001);E—cadherin基因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440±0.026vs.0.741±0.059,P=0.000);fbxl20与E—cadherin基因在本研究5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165,P=0.251)。但是,在低分化和高分化肿瘤组织及D期肿瘤组织中,fbxl20与E—cadherin基因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00,P=0.008;r=-0.784,P=0.017;r=-0.643,P=0.032)。结论E—cadherin基因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与fbxl20基因的高表达有关,且结直肠腺癌晚期肿瘤的高迁移性及高侵袭性可能与E—cadherin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观察乳腺癌组织细胞中泛素特异蛋白酶20(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s20,USP20)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间的关系及USP20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病理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癌组织标本42例,同时选取癌旁相对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USP20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42例乳腺癌组织中,27例(64.29%)USP20呈阳性表达,与癌旁组织阳性表达(21.43%)相比显著增加(χ~2=15.75,P<0.01);病理分型中,低分化与高、中分化的总和比较,USP20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P<0.05);临床分期越晚,USP20阳性表达率越高(χ~2=8.571,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USP20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提示USP20与乳腺癌恶性程度成正相关,这为临床治疗、预后及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USP25)在乳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USP25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122例乳腺癌组织及50例癌旁正常组织石蜡标本中USP25蛋白的表达,并通过qRT-PCR检测12例新鲜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USP25 mRNA的表达,查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USP25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USP25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且USP25的表达与乳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Ki-67及三阴型乳腺癌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P=0.015、P=0.006、P=0.001、P=0.006)。结论 USP25与乳腺癌细胞的浸润与转移能力、恶性程度有关,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SEER数据库的乳腺肉瘤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提取SEER数据库1 061例诊断为乳腺肉瘤患者的数据,分析人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的差异,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预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相关预后因素。结果:1 061例患者中,中位随访66个月(IQR:3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6相关蛋白(E6-AP)调节膜联蛋白A2的表达,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方法于2014年4~10月,选择40只雌性BALB/C-nu裸鼠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20)与对照组(n=20)。两组TNBC裸鼠移植瘤模型构建:设计针对E6-AP-RNA干扰靶点序列,将小干扰RNA(siRNA)片段转染至TNBC细胞株MDA-MB-231,再将此细胞株皮下注射于实验组裸鼠;而对照组裸鼠则皮下注射等量未转染E6-AP siRNA的TNBC细胞株MDA-MB-231。观察两组裸鼠移植瘤成瘤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两组TNBC裸鼠移植瘤E6-AP及膜联蛋白A2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TNBC裸鼠移植瘤膜联蛋白A2阳性表达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两组裸鼠的周龄及体重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成功构建两组TNBC裸鼠移植瘤模型,成瘤率均为100%。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裸鼠移植瘤生长较慢,成瘤体积较小。实验组裸鼠移植瘤重量为(0.562±0.032)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2±0.012)g,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792,P<0.001)。②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E6-AP相对表达量为11 168±4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 284±63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737,P<0.001)。实验组膜联蛋白A2相对表达量为8 631±651,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 976±51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15,P<0.001)。③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膜联蛋白A2阳性表达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6,P=0.016)。实验组TNBC裸鼠移植瘤膜联蛋白A2的积分光密度(IOD)值为17 976±2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 565±329,二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94.439,P<0.001)。 结论在人体内,膜联蛋白A2可能通过E6-AP介导发挥生物学作用。膜联蛋白A2表达降低,可抑制TNBC细胞增殖生长,可能成为TNBC诊断和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9.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指上皮性质的细胞出现了间质细胞的特性,具有运动及转移能力.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降解体内蛋白质的主要途径,在维持机体内蛋白质动态平衡方面起主要作用.本文就EMT的相关信号通路以及泛素蛋白连接酶E3介导EMT在促进肿瘤浸润与转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