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波  袁铸 《国际眼科杂志》2007,7(3):710-712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移植和人重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rhGDNF)对大鼠视神经不全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采用无创血管夹在成年大鼠制作视神经不全损伤模型,分为玻璃体腔注射rhGDNF、视神经损伤处注射OEC、rhGDNF OEC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损伤前、损伤后即刻及伤后1,2,4,8和12wk检测伤眼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结果:视神经损伤后即刻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波形呈熄灭状.伤后1wk各治疗组和对照组潜伏期基本恢复至损伤前水平.振幅恢复缓慢,伤后1~2 wk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wk以后rhGDNF组和OEC组与对照相比间差异显著(P<0.05),GDNF OEC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8wk时对照组恢复至损伤前的43.1%,GDNF治疗组恢复至损伤前的51.5%,OEC治疗组恢复至损伤前的57.4%,而GDNF OEC联合治疗组恢复至损伤前的68.7%,12wk后达75%.结论:嗅鞘细胞(OEC)移植和rhGDNF对大鼠视神经不全损伤后视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二者联合治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0/年5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的高度近视眼患者64例(64只眼)和正常对照者铝例(48只眼),分为高度近视组和正常对照组,测量其黄斑中心凹、中心凹上下方及颞侧、鼻侧各750μm处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比较两组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高度近视组的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高度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明显低于正常眼,OCT能够精确量化测定该厚度变化。  相似文献   
3.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要点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报告19例22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多种临床表现,探讨本病诊断要点。方法:应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静态定量视野检查的方法,探讨多种改变形式。结果:视盘荧光充盈延缓和视盘荧光充盈缺损为造影主要表现;半盲,象限盲或扇形视野缺损为视野主要改变。结论:本病我发于50岁以上老年患者,其诊断主要依据较有特点的发病史,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视野改变特点来判断。及时诊断与治疗有利于本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对60例精神病患者行双侧杏仁核、内翼前肢定向毁损术。术前后采用BPRS、GAF量表评定,经统计学处理示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一年随访总有效率76.7%。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构建人DRR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转染HEK293细胞建立稳定的DRR1表达细胞株.方法:通过改造质粒pIRES,在其MCS1和MCS2中分别引入串联亲和纯化标签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形成一个新的表达质粒pFSIG.将PCR扩增的DRRl1基因插入pFSIG中进行酶切和测序验证.用重组质粒pFSIG-DRR1转染HEK293细胞,通过G418和绿色荧光检测筛选DRR1稳定表达细胞株.通过Westernblot鉴定FS-DRR1蛋白的表达.结果:酶切、PCR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pFSIG-DRR1表达质粒;建立了稳定转染的HEK293细胞系,Western blot检测证明重组DRR1在该细胞系中成功表达.结论:融合有串联亲和纯化标签的DRR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稳定表达细胞HEK293株的建立为在生理条件下研究DRR1的相互作用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周宇  袁铸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8):1638-1638
0引言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ICE)是以角膜内皮细胞变性、虹膜基质异常及继发青光眼为主要改变的一组疾病,临床少见,预后欠佳,最终以眼压失控及角膜内皮失代偿而致失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延缓病程的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将临床上遇到的3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女,37岁,以左眼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2mo为主诉入院,患者诉术后1wk眼压即升高至42mmHg,联合药物降眼压,眼压不能控制,入院检查:视力OD0.6,矫正1.2,OS0.2,矫正0.6,Goldmman眼压计测眼压右眼15mmHg,左眼42mmHg,左眼滤过泡扁平,角膜水肿,中央前房(ACD)4CT,周边前房消失,可见虹膜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白内障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各35眼白内障行晶体囊外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发现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区别。术后视力糖尿病组低视力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 白内障囊外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对基本控制了血糖的糖尿病患巳没有禁忌症。  相似文献   
10.
眼球钝挫伤是常见的眼外伤,我科对伤后矫正视力<0.3的46例46眼作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eatures fluorescein angiographg,FFA),观察到一些造影改变对临床诊断、治疗、阐明视力损害原因均可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