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性粒细胞凋亡的线粒体死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性粒细胞是血细胞中寿命最短的终末分化细胞,在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免疫防御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与其它的血细胞和组织细胞在凋亡的发生机制上有所不同,中性粒细胞从分化成熟开始,就启动它的自发性凋亡程序。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生化过程,线粒体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细胞器,也是真核生物能量代谢的中心、凋亡中心,其在中性粒细胞凋亡信号传导和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调节作用。因此,对线粒体途径的调控机制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抗原(TAFI:Ag)水平及其活性(TAFIa)水平和其他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胱抑素C(Cys-C)等与肾病综合征的关联,并研究其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65例经临床确诊的肾病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其中45例为肾病综合征无血栓并发症患者(A组)、20例为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患者(B组),另选取4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AFI:Ag及其激活物TAFIa,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ys-C和尿液中24h尿蛋白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PT、APTT、FIB水平,观察其在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血栓栓塞中的变化。结果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中,膜性肾病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比例最高。观察组TAFI:Ag、TAFIa、Cys-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T、APT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TAFI:Ag、TAFI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AFI:Ag和TAFIa进入回归方程,且TAFIa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要高于TAFI:Ag。结论 LDL-C、Cys-C、TAFI均参与了肾病综合征患者肾脏损害及血栓栓塞的发生。TAFI:Ag、TAFIa是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TAFIa水平在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并发症诊断中有更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RP11-1212A22.4通过靶向miRNA-483-5p(miR-483-5p)对食管癌细胞株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RP11-1212A22.4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RP11-1212A22.4在人食管癌细胞株EC9706、KYSE30、TE-13、Eca109和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株HET-1A中的表达情况。将RP11-1212A22.4相对表达量最低的细胞株EC9706分为RP11-1212A22.4组(转染pcDNA-RP11-1212A22.4质粒)和对照组(转染pcDNA-NC质粒)。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分析EC9706细胞活力, 采用Transwell法检测EC9706细胞侵袭能力。StarBase数据库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RP11-1212A22.4和miR-483-5p的靶向关系。qRT-PCR检测两组EC9706细胞中miR-483-5p的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组EC9706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维甲酸诱导甲状腺癌细胞的凋亡情况及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表达。方法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株FIE-133(A组),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株W3(B组),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株8505C(c组),3组细胞用维甲酸刺激24h共同培养。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活性,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ASCmRNA及蛋白的表达。采用双向电泳分离蛋白质,采用PDQuest2-DE软件分析维甲酸+A组与A组细胞2组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并用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验证。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维甲酸均导致3组细胞凋亡,A组的凋亡率强于B、C2组(P〈0.01)。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的ASC mRNA及蛋白的表达,A、B、C3组均有表达,A组强于B、C2组(P〈0.05)。维甲酸作用A组,质谱鉴定了ASC蛋白.Western blotting验证蛋白质ASC与双向电泳的结果一致。结论为维甲酸治疗甲状腺癌的蛋白质研究提供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吉西他滨(gemeitabine,GEM)诱导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甲基化诱导静止基因(TMSl/ASC)的表达,并探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ysteine aspartase,caspase-1)、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活性与TMSl/ASC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r)比色法检测GEM在不同浓度(1、2、4、8、16μg/m1)及不同时间(24、48h)下对胰腺癌细胞PANC-1存活率的影响;RT—PCR技术检测PANC—1细胞在GEM(4.27μg/m1)刺激组(实验组)和空白组(对照组)培养24h和48h后TMS1/ASCmRNA的表达情况。用抗KB抑制蛋白(inhibitory protein of NF—κB,IKBR)多克隆抗体、抗caspase-1多克隆抗体和内参β—actin单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并比较IKBa和caspase-1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分析NF.KB和caspase-1的活化状态。结果GEM对PANC-1细胞生长的抑制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半数抑制率(IC50)为24h4.27μg/ml;24h时实验组和对照组TMSl/ASC的表达量分别为(0.3±0.004)和(0.1±0.001),48h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63±0.007)和(0.21±0.006),2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随着培养时间延长,caspase-1在对照组中未发生活化,GEM可促进其活化;GEM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It(Bet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GEM不能促使NF—KB活化。结论GEM能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其药物敏感性减低。GEM作用-定时间可诱导TMS1/ASC表达增加,caspase-1可能参与GEM诱导胰腺癌细胞株PANC-1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NF-κB不参与GEM诱导胰腺癌细胞株PANC—1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薄芝糖肽(GCGP)注射液联合顺铂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食管鳞状细胞癌Eca-109细胞株常规培养,分别加入50、100、200 mg/L GCGP溶液及100 ng/mL顺铂作用24、48、72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因100 mg/L GCGP联合顺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维甲酸(retinoic acid,RA)对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FIE-133ASC调控的影响,并探讨线粒体作用机制与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的关系.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RA在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的凋亡抑制基因Mcl-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um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检测Mcl-1和Puma基因在1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46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Mcl-1在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较低。46例宫颈癌组织中,40例Mcl-1表达强阳性,占80.7%。Puma的表达仅13例,占32.5%。基因表达阳性率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uma和Mc-1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并且两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存在某些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133)、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存在Hp感染75例,未发生Hp感染25例;存在淋巴结转移45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55例。随访2年,56例患者发生复发或死亡,纳入预后不良组,其余44例纳入预后良好组。取患者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对组织中CD133、HER2、HIF-1α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并探究CD133、HER2、HIF-1α表达情况与患者Hp感染、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133、HER2、HIF-1α表达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胃癌组织中CD133、HER2、HIF-1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00%、25.00%、66.00%,均高于癌旁组织(18.00%、4.00%、4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Hp感染的患者中胃癌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接受ONO-AE-248刺激后重要的表达蛋白—Bax-α在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elearneutrophils,PMN)非凋亡程序化细胞死亡中的表达及意义,以进一步确定这种新型细胞死亡模式提供线索。方法:采用Ficoll法新鲜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PMN与ONO-AE-248共同培养12 h后,流式观察ONO-AE-248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并提取总RNA,并行反转录-PCR检测Bax-α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Bax-α蛋白的表达。结果:ONO-AE-248刺激12 h时PMN Bax-αmRNA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蛋白印迹法显示,Bax-α蛋白的表达无差异;流式结果显示,ONO-AE-248刺激的中性粒细胞发生快速死亡。结论:Bax-α在ONO-AE-248诱导的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中可能发挥着部分相同或相关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