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1.
目的比较分别使用新型锁定钢板固定和AO-PHILOS钢板固定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生物力学表现。方法建立肩关节、肱骨近端四部分及骨折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两种骨折内固定模型在肩关节4种外展不同功能位置时应力、位移分布情况。结果肩关节外展0°、30°、60°、90°时,新型锁定钢板的最大位移分别为6.644、7.079、5.850、3.005 mm,而AO-PHILOS钢板的最大位移分别为6.293、6.826、5.774、3.023 mm。两种内固定的最大位移在变化中接近,表明在固定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稳定性无明显差别。肩关节外展0°、30°、60°、90°时,新型锁定钢板的最大Von Misses应力分别为1 033.0、904.1、888.1、1 062.0 MPa,而AO-PHILOS钢板的最大Von Misses应力分别为743.1、692.4、486.4、393.5 MPa。在不同肩关节外展位过程中,两者总体应力都在逐渐减小,但新型锁定钢板应力减小的范围较大,相对来说,应力分散传递明显。结论新型锁定钢板和AO-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时,应力分布差异不明显,都表现出稳定的固定效果。但对于有骨质疏松且同时合并大、小结节的肱骨近端骨折时,新型锁定钢板独特的解剖设计及固定效果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肱骨后倾角、颈干角变化对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PHILOS)治疗5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38例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并评估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所有患者术后3 d内行双侧肱骨全长CT检查,在三维CT 重建图像上测量双侧肱骨后倾角及颈干角。比较患侧与健侧肱骨后倾角和颈干角并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后倾角增加组、后倾角减小组及颈干角增大组、颈干角减小组。结果患侧与健侧肱骨后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患侧肱骨颈干角显著大于健侧。末次随访时,肱骨颈干角增加组与减小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Constant‐M urley肩关节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肱骨后倾角减小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后倾角增大组,而Constant‐M urley肩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后倾角增大组。结论与健侧相比,患侧肱骨颈干角改变对锁定钢板内固定患者预后影响不大,但肱骨后倾角较健侧增大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