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95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RhoA和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在舌癌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Boyden趋化小室、细胞黏附试验和划痕法测定细胞的迁移能力,观察RhoA激动剂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及PKA激动剂cAMP对人舌癌细胞Tca8113的迁移作用。数据以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加入1μmol/L LPA和3μmol/L LPA后,细胞迁移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舌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增强。不同浓度LPA组细胞与先用100μmol/L cAMP或200μmol/L cAMP处理后再加入LPA组比较,各组在包被Matrigel或Fn基质表面上的黏附情况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经cAMP处理后,舌癌细胞在基质表面的黏附显著降低,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更加显著。结论:RhoA的活化可以促进Tea8113细胞的迁移,而cAMP通过激活PKA,抑制LPA引起的RhoA活化.进而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2.
涎腺癌肉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涎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涎腺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全部病例的组织学标本重新进行镜下观察。结果:涎腺癌肉瘤临床表现常为迅速增大的颜面部肿物并伴疼豢。光匀下组织学观察常可见肉瘤和癌两种成分并存,癌多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肉瘤以骨或软骨肉瘤为主。结论:涎腺癌肉瘤的临床特点与涎腺其他恶性肿瘤较难区别,但涎腺癌肉瘤的恶性程度极高。  相似文献   
3.
P27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邢雪荣  金岩  董绍忠  顾晓明 《医学争鸣》2001,22(14):1275-1275
0 引言  p2 7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 ,它的表达产物 p2 7蛋白能与 cyclin- CDK复合物结合并抑制其活性 ,控制细胞由 G1期进入 S期 ,从而抑制肿瘤形成 [1 ] .近年来 ,国外学者研究较多 .关于 p2 7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 (SACC)中的表达 ,国内鲜见报道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 p2 7蛋白在 19例 SAC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我院收治的 SACC患者 19(男 11,女 8)例 ,术后组织标本均经病理学诊断证实并获得随访资料 ,其中源于小涎腺者 13例 ,大涎腺 6例 ;年龄 30~ 75岁 ,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酪氨酸激酶B(TrkB)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的表达情况,探讨TrkB与ACC嗜神经侵袭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8例ACC,3例正常腮腺,3例正常颌下腺,3例正常舌下腺及5例涎腺腺泡细胞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法对组织切片中的TrkB进行检测。结果以病理学表现为标准,28例ACC中的嗜神经侵袭率为46.4%(13/28),TrkB阳性率为92.8%(26/28),存在嗜神经现象组中Trk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见嗜神经现象组(P=0.001)。TrkB的表达在正常大涎腺的导管细胞为阳性,而在腺泡细胞癌胞浆内均为阴性。结论TrkB可能作为ACC嗜神经侵袭的生物学标志物。TrkB表达的增高可能是ACC嗜神经侵袭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传统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提出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口腔病理实验教学中,最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分析以及总结。指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具体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是提升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乳头状涎腺腺瘤是一种罕见的外生性、良性涎腺肿瘤。乳头状涎腺腺瘤的名称,是Abrams和Finck 1969年提出的,它表现为导管上皮的乳头状和外生性增殖,并伴有表面鳞状上皮的增生,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病变。其组织形态学表现类似皮肤乳头状汗腺腺瘤。自Abrams和Finck报道之后,又有一些报道,但对其生物学性质和来源尚有待证实。本文作者报告一例年龄为56岁、男性、日本人的硬腭部病变的超微结构,并讨论了其组织发生。标本以10%缓冲福尔马林固定,磷酸缓冲液(pH7.3)清洗过夜后,按常规电  相似文献   
7.
人腮腺年龄变化的定量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人涎腺组织结构的年龄改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过去的文献中,曾有关于颌下腺和唇腺组织量年龄变化的研究报告,而对腮腺组织的年龄改变了解较少。在目前所见的国内文献中,对涎腺年龄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功能改变方面,至今尚未见到描述人腮腺组织量年龄变化的研究报告。最近,我们在进行人颌下腺年龄改变的定量研究的同时,选择了一批腮腺组织标本进行定量组织学研究。目的在于了解这两个大涎腺的组织结构在年龄变化方面的共性和差异。关于人颌下腺组织量年龄变化的研究结果已另文报告,本文将腮腮组织结构年龄变化的定量研究结果报告于后,并同颌下腺的定量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腭胚间充质细胞增殖变化在腭裂形成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腭胚间充质 (embryonicpalatalnesenchyme ,EPM)细胞的增殖与腭裂的发生密切相关。胚胎早期的腭胚间充质不同程度表达各种生长因子 ,表现出EPM细胞的增殖活跃。我们利用维甲酸 (retinoicacid ,RA)诱导建立的小鼠腭裂模型 ,检测腭裂发生中EPM细胞增殖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1 材料与方法 :C5 7BL/6N系 2 4只妊娠 10d的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管饲维甲酸 (按 80mg/kg体重) ,对照组管饲等体积的植物油。妊娠 13d第 14h即GD1314 (gestationday ,GD ,以下类同 ) ,GD132 2 ,GD148,GD1414 ,GD142 2 ,GD15 8,GD15 2 2 ,GD16 88个时间点分别脱颈处死动物 ,取胚鼠头部 ,包埋连续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处理 ,TUNEL染色及图像分析。2 结果 :按腭突的正常生长形态将腭突发育分为垂直生长期 (GD1314 ~GD148)、上抬期 (GD1414 ~GD15 8)、融合期(GD15 2 2 ~GD16 8) ,分别观察比较。对照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组织工程皮肤与正常皮肤表皮层组织学的差异,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人全层皮肤,以正常在体皮肤作为对照,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透射电镜观察表皮层的异同.结果:组织工程皮肤与正常皮肤在组织学上有一定差异,缺少上皮钉突,CK19在组织工程皮肤成熟期表达阴性,但CK10和pan-CK在两者表达皆为阳性,透射电镜观察上皮结构接近正常皮肤.结论:组织工程皮肤表皮层与真皮层结合不如正常皮肤紧密,可能与缺少上皮钉突有关,其表皮细胞基本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10.
DNA免疫接种是免疫预防的新方法。如果免疫原性理想 ,那么 ,这种用编码各种蛋白的裸 DNA进行的免疫有希望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免疫方法。为了避免接种疫苗时注射大量 DNA,应对人用疫苗使用有效的基因转移技术。  在疫苗学和基因治疗中 ,使用有免疫增强作用的重组流感病毒体 (IRIV)作为 DNA的送递系统似为有前途的方法。这种系统具有避免疫苗中含有高浓度 DNA的优越性。另外 ,已证实 IRIV有增强抗原免疫原性的作用。这个送递系统的优点是 :以流感病毒血凝素介导与多种细胞上的受体结合。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使病毒体内化。接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