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RERG钾通道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有无表达.方法:以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系NR8383为研究对象,RT-PCR方法检测NR8383细胞膜rerg钾通道mRNA,并测序验证;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R8383细胞膜上RERG钾通道蛋白.结果:NR8383细胞中可以检测到rerg钾通道mR-NA,并经测序证实;NR8383细胞膜上可以检测到RERG蛋白.结论:从mRNA和蛋白水平证明RERG钾通道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上有表达,为进一步探索RERG钾通道与肺泡巨噬细胞功能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背景:淀粉型可吸收多聚糖止血粉是美国新推出的可吸收型止血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且能被体内完全降解吸收目前已用于临床。 目的:观察来源于淀粉的可吸收多聚糖止血粉对术后肠粘连的预防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6/2008-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完成。 材料:两种可吸收多聚糖止血粉:PerClotTM由美国Starch Medical Inc 公司提供、AristaTMAH由美国Medafor Inc.公司提供。透明质酸钠由上海建华精细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 方法:48只SD雄性大鼠建立肠粘连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其中PerClotTM、AristaTMAH和透明质酸钠组分别以相同剂量(1 g)药物完全覆盖创面,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14 d后剖腹取材。 主要观察指标:①大体观察动物伤口和腹腔感染情况,比较各组药物体内残留情况。②半定量的分级评定法观察腹腔粘连情况。③组织病理学观察浆膜创面修复情况。 结果:AristaTM AH、PerClotTM和透明质酸钠组腹腔粘连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但3者之间抗粘连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PerClotTM组、AristaTMAH组术后腹腔中均无多聚糖膜残留,但透明质酸钠组腹腔内有大量积液。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对照组肠管浆膜面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而AristaTM AH、PerClotTM和透明质酸钠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 结论:两种来源于淀粉的可吸收多聚糖止血粉与透明质酸钠均有预防术后肠粘连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清胃理肠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本方中的枳实、栀子、厚朴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处方中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薄层色谱法色谱中可检出枳实、栀子、厚朴;延胡索乙素在60.00~1000.00 mg &#183; 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100.17%,RSD为1.2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靠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淀粉型可吸收多聚糖止血粉预防大鼠术后肠粘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淀粉犁可吸收多聚糖止血粉是美国新推出的可吸收犁止血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且能被体内完全降解吸收目前已用于临床.目的:观察来源于淀粉的可吸收多聚糖止血粉对术后肠粘连的预防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6/2008-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完成.材料:两种可吸收多聚糖止血粉:PerClotTM由美国Starch Medical Inc公司提供、AristaTMAH由美国Medafor Inc.公司提供.透明质酸钠由上海建华精细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方法:48只SD雄性大鼠建立肠粘连模犁,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其中PerClotTM、AristaTMAH和透明质酸钠组分别以相同剂量(1 g)药物完全覆盖创面,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14 d后剖腹取材.主要观察指标:①大体观察动物伤口和腹腔感染情况,比较各组药物体内残留情况.②半定量的分级评定法观察腹腔粘连情况.③组织病理学观察浆膜刨面修复情况.结果:AristaTM AH、PerClotTM和透明质酸钠组腹腔粘连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3者之间抗粘连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erClotTM组、AristaTMAH组术后腹腔中均无多聚糖膜残留,但透明质酸钠组腹腔内有人量积液.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对照组肠管浆膜面有明最的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而AristaTM AH、PerClotTM和透明质酸钠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两种来源于淀粉的可吸收多聚糖止血粉与透明质酸钠均有预防术后肠粘连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大鼠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间断性低压低氧法建立SD大鼠慢性HPH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常氧组、常氧+STS组、低氧组和低氧+STS组。造模后测定平均左颈总动脉压(mean carotid arterial pressure,mCAP)、右心室收缩压峰值(right ventricular peak systolic pressure,RVP-SP)、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及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和肺组织匀浆中SOD与MDA含量。结果低氧+STS组大鼠的RVPSP与低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而各组大鼠的mCAP无差别。HE染色结果显示常氧组与常氧+STS组肺组织结构均正常,而低氧组可见肺泡腔水肿,点、片状渗出、出血,肺小动脉管壁和平滑肌层明显增厚,管腔狭窄;低氧+STS组较低氧组明显减轻,平滑肌层呈不规则间断性肥厚,管腔部分狭窄。低氧+STS组大鼠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肺小动脉WA%和WT%值、肺组织MDA含量也明显低于低氧组(P<0.01),SOD含量高于低氧组(P<0.01);常氧组与常氧+STS组则无差别。结论STS能够抑制大鼠慢性HPH及其所引起的心、肺血管的病理变化,这种作用可能与其降低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6.
上好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理生理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而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是病理生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因此实验课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实验带教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体会,结合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程的特点,从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学互动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谈对病理生理实验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皮性钙黏素(E-cadherin)与具有IQ结构域的人Ras GTP激活蛋白相关蛋白1(IQGAP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2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10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1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以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cadherin和IQGAP1的蛋白表达。结果 E-cadherin蛋白在浆液性囊腺瘤中表达最高,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浆液性囊腺癌组织(P0.05),其均值高于交界性囊腺癌,无统计学意义。IQGAP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表达较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及交界性肿瘤组织均增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IQGAP1在浆液性囊腺癌中以胞膜表达为主,而在良性肿瘤中以胞质表达为主。结论 E-cadherin和IQGAP1在卵巢浆液性瘤高表达,可联合用于卵巢浆液性肿瘤的免疫组化诊断。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匀浆、主动脉匀浆及出肺血和入肺血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常氧2周组、常氧3周组、低氧2周组、低氧3周组。采用间断负压低氧法制备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右心室导管法测定最高肺动脉压(PAP);左颈总动脉插管测量左颈总动脉压代表动脉血压(Psa);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大鼠出、入肺血及肺组织和主动脉匀浆中的NO含量;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和主动脉匀浆中NOS的活性;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及主动脉eNOS在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低氧组大鼠的PAP[(43.4±4.4)mmHg,(51.8±4.2)mmHg,1mmHg=0.133kPa],RV/(LV+S)(32.3±1.0,37.0±1.6)均高于其正常对照组[(20.8±2.4)mmHg,(21.8±3.9)mmHg;21.3±1.0,20.3±1.2,P<0.01)],且随缺氧时间延长而增高(P<0.01),而Psa与常氧对照组比无差别。低氧组大鼠的出、入肺血及肺组织匀浆中的NO含量、NOS活性及肺组织eNOS的表达量均较其常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出肺血与入肺血的NO含量无差别;主动脉匀浆中NO含量和NOS的活性及大鼠主动脉的eNOS染色在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低氧时,大鼠肺组织中NO的含量及NOS的活性均较常氧时降低,而主动脉中二者的表达在低氧和常氧时却没有差异,这种差异性可能是低氧时引起肺动脉高压却很少导致高血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49岁。右眼下睑溃烂创面4年,于2012年6月11日入院。患者4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下眼睑黄色"粉刺",自行挤压后感染,并先后两次在当地县医院行局部激光治疗,创面逐渐扩大,久治不愈。于2012年5月30日病理检查报告为基底细胞癌。检查:面部右下眼睑3.5 cm×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