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TLIF技术治疗且获得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30~55岁,平均39.2岁.T12L1突出11个间隙,L1、2突出25个间隙,L2、3突出18个间隙,其中双间隙突出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钛网植入、植骨融合+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现并发症5例次,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2~3 d配戴腰围下床活动.平均随访15个月,Oswestry 评分从术前(52.32 ±9.17)分改善至(20.33 ±5.72)分.并获得较好的植骨融合,相邻节段无明显退变.[结论] TLIF技术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并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晚期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otalknee arthroplasty,TKA)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疗效,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35例(41膝)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膝前正中纵形切口和内侧髌旁入路,术后进行随访,对比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及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以观察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平均24个月的随访,均未出现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HSS评分由术前平均(69±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1±4.6)分。膝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平均95°提高到术后平均11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佳治疗手段。选择恰当的病例,良好的假体设计,精确的手术技术,术后积极的康复锻炼是影响术后结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胫骨远端LCP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5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胫骨远端LCP经皮植入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01-2009-10对5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手术入路植入胫骨远端锁定加压接骨板。结果 5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骨折均获愈合。临床愈合时间14周,按Johner-Wruhs评分法,功能优43例,良3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方法对采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且获得平均15个月随访的45例患者手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术后3 d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术后9个月发生内固定迟发性感染;钉棒无折断,术后即刻椎体高度恢复率为96%,术后随访椎体高度恢复率为90%;植骨均获得融合;Frankel分级术后较术前神经功能改善率达95.6%。结论Tenor内固定系统操作简便、复位效果优良,是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安全有效的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enor内固定系统对于胸腰段骨折的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胸腰段骨折且获得平均15个月随访的45例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2例,女13例,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35岁。病史3h~5d,平均3.1d。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横突间植骨。结果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3d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留置下腔静脉滤网,防止血栓脱落;1例术后9个月发生内固定迟发性感染,给予彻底清创、内固定取出后痊愈。钉棒无折断,术后即刻椎体高度恢复率为96%,术后随访椎体高度恢复率为90%,植骨均获得融合。Frankel分级术后较术前神经功能改善率达95.6%。结论Tenor内固定系操作简便,复位效果优良,是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安全有效的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120例,观察骨折愈合与功能回复情况。结果120例随访6个月以上,骨折均愈合;80例随访3~6个月,均以负重行走,X线片显示骨折端有骨痂生长。Sander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116例,良4例。结论PFNA操作简单,可微创操作。适合治疗转子间骨折,特别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病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臂骨折术后旋转功能障碍的X线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前臂骨折40例,其中孟氏骨折10例,盖氏骨折8例,桡骨单骨折12例,尺骨单骨折4例,尺桡双骨折6例,均行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随访9~18个月,平均12个月,并行X线片检查分析。结果按AN—DERSON评价分级,优38例,X线检查示骨折对位对线,无旋转移位;不满意2例,X线显示骨折处不同程度的旋转移位。结论对于前臂骨折术后旋转功能应常规摄X线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Liss在股骨远端关节骨折中的应用。方法:2007—09/2009—05应用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关节骨折25例,观察术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5例患者术后均达到临床愈合。Liss内固定优良率为92%。结论:Liss固定系统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术后骨折愈合快、功能好的优点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比较肯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臂骨折术后旋转功能障碍的X线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前臂骨折40例,其中孟氏骨折10例,盖氏骨折8例,桡骨单骨折12例,尺骨单骨折4例,尺桡双骨折6例,均行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随访9~18个月,平均12个月,并行X线片检查分析。结果按AN—DERSON评价分级,优38例,X线检查示骨折对位对线,无旋转移位;不满意2例,X线显示骨折处不同程度的旋转移位。结论对于前臂骨折术后旋转功能应常规摄X线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