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国内外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的康复有较多的研究,但往往局限于一种康复方法。目的:分析系统康复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5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置换前给予康复指导,置换后由康复治疗师给予康复锻炼,同时行CPM锻炼和冷敷,对照组给予传统CPM锻炼。结果与结论:干预组置换后24h~6d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置换后2d~6周时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置换后2,6周时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局部切口并发症发生。说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系统康复可加快康复进程,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且不会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背景:国内外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的康复有较多的研究,但往往局限于一种康复方法。 目的:分析系统康复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康复进程的影响。 方法:选择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5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置换前给予康复指导,置换后由康复治疗师给予康复锻炼,同时行CPM锻炼和冷敷,对照组给予传统CPM锻炼。 结果与结论:干预组置换后24 h~6 d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置换后2 d~6周时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置换后2,6周时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均无局部切口并发症发生。说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系统康复可加快康复进程,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且不会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首发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问卷对177例首发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首发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得分62.69±17.27.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人月收入、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是首发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的影响因素(P<0.05,P<0.01),解释总变异的51.90%.结论 首发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重视首发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的评估及干预,促进康复锻炼行为的形成,更好地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构建健康信念模式和计划行为理论整合模型,探讨中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意向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健康信念模式和计划行为理论自行设计问卷,对青岛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33例中年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用结构方程分析健康信念模式与计划行为理论的各维度对自我管理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的总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55、0.26和0.30,行为益处、行为障碍、严重感、危机感、主观规范对行为态度的总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41、-0.14、0.63、-0.33和0.21,健康信念模式和计划行为理论中各变量对自我管理行为意向的决定系数(R2)为0.87.结论 行为态度是影响中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意向的最重要因素,严重感是影响行为态度的最重要因素,行为益处、行为障碍、严重感和危机感通过影响行为态度间接影响行为意向,通过整合健康信念模式和计划行为理论2个理论增加了对行为意向的预测力度.建议今后可以尝试依据该整合模型为中年脑卒中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关节腔注射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A)与类固醇治疗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46例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超声引导下行关节腔注射,治疗组注射A型肉毒毒素和利多卡因,对照组注射曲安耐德和利多卡因。治疗前、治疗后即刻、1周后、4周后对患者进行评定。内容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上肢部分;肩关节屈、外展、外旋被动关节活动度(ROM)。结果:治疗后即刻和1周后,两组VAS降低,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4周后治疗组仍有差异(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无差异。两组的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在治疗后即刻和1周后均无改善,4周后两组评分均提高,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两组外旋ROM改善,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4周后仍有差异(P0.05),对照组1周后和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1周后,对照组屈曲ROM改善,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周后治疗组屈曲ROM改善,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无差异。两组外展ROM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结论:关节腔注射BTA能减轻卒中后肩痛的疼痛程度,并改善肩关节ROM,疗效可能优于曲安耐德。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PDCA指导下的临床带教方法和传统临床带教方法在护理临床操作技能教学中效果的差别。方法:以护理本科生77人为试验对象,分别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和PDCA指导下的新临床带教方法。操作考核内容为口腔护理技术和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统计数据用SPSS 10.0软件分析。结果:两组护理本科生口腔护理技术和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操作考试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指导的新带教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后膝关节疼痛患者的MRI表现,探讨脑卒中后膝关节疼痛的原因.方法 对12例脑卒中后膝关节疼痛的患者行MRI检查,观察其异常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MRI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均存在内侧半月板病变、髌上囊及膝关节腔积液,胫骨平台骨髓水肿8例,前交叉韧带近端水肿8例,外侧半月板前后角异常引号3例,股四头肌肌腱髌上缘处水肿2例.MRI表现为内侧半月板前角内可见条片状压脂像异常高信号影,可见到达半月板边缘;髌上囊及膝关节腔内可见弧形水样信号;内侧胫骨平台软骨下可见斑片状长T1压脂像异常高信号;前交叉韧带上段增粗,纤维束显示不清,压脂像信号增高;外侧半月板前后角内可见条状高信号影,未及关节面;股四头肌腱下端可见局部压脂像异常高信号影.结论 脑卒中后膝关节疼痛患者均存在MRI异常表现,其中以内侧半月板病变、髌上囊及膝关节腔积液、胫骨平台骨髓水肿、前交叉韧带近端水肿表现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低频超声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大鼠脑梗死的疗效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其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在脑梗死溶栓治疗后的表达。 方法 应用血栓栓塞法制备Wistar大鼠脑梗死模型160只,随机分为尿激酶治疗组、低频超声治疗组、低频超声联合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NSS)并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观测MMP-9和TIMP-1的表达。 结果 治疗前NSS评分尿激酶治疗组(9.09±1.33)、低频超声治疗组(9.16±1.23)、低频超声联合尿激酶治疗组(9.11±1.45)和对照组(9.28±1.1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0.04,P=0.99),治疗后NSS评分尿激酶治疗组(6.38±1.11)、低频超声治疗组(7.37±1.35)和低频超声联合尿激酶治疗组(5.08±1.31)均低于治疗前(t分别为4.95、3.10和6.52,P均<0.01)。治疗后梗死灶体积尿激酶治疗组[(59.24±8.25)mm3]、低频超声治疗组[(76.36±9.48)mm3]、低频超声联合尿激酶治疗组[(56.01±9.77)mm3]均低于对照组[(94.90±11.09)mm3](F=34.06,q=11.63、6.04、12.68;P均<0.01)。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尿激酶治疗组和非尿激酶治疗组,两组大鼠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0%、3.75%(校正χ2=8.60,P<0.01);低频超声治疗组和非低频超声治疗组,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5%、11.25%(χ2=0.06,P=0.99)。大鼠皮质区MMP-9及TIMP-1在尿激酶治疗组(50.05±6.19,48.24±7.06)、低频超声治疗组(37.45±7.21,43.67±8.12)、低频超声联合尿激酶治疗组(56.77±7.83,55.53±8.86)和对照组(29.23±5.61,33.33±5.79)表达差异有显著性(F=33.44,15.17,P均<0.01),三个治疗组MMP-9及TIMP-1表达均高于对照组(q=9.73,3.84,12.87;q=6.25,4.33,9.30;P均<0.01)。低频超声联合尿激酶治疗组与尿激酶治疗组MMP-9、TIMP-1表达差异有显著性(q=3.14;3.06;P均<0.01)。 结论 低频超声可能具有增强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作用,且不增加脑出血的发生。MMP-9及其抑制物TIMP-1在脑梗死尿激酶溶栓和低频超声治疗后的表达均增强。  相似文献   
9.
背景:国内外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的康复有较多的研究,但往往局限于一种康复方法。目的:分析系统康复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5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置换前给予康复指导,置换后由康复治疗师给予康复锻炼,同时行CPM锻炼和冷敷,对照组给予传统CPM锻炼。结果与结论:干预组置换后24h~6d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置换后2d~6周时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置换后2,6周时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局部切口并发症发生。说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系统康复可加快康复进程,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且不会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0月~2004年10月,我院为145例卧床男性尿失禁患者应用一次性纸尿垫叠成的尿垫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方法:取一块纸尿垫,从PE膜面撕开一小口,大小与患者的阴茎合适,不要全部撕穿,留1~2层纸不撕。从撕开口将患者阴茎套入至根部,先将尿垫两边向内反折,然后对半叠起,形成一个里面是纸,外面是PE膜的尿垫套,固定在患者身上,变换体位时要始终保持开口向上,闭合边处于最低位。必要时可在腹部稍固定开口,防止滑落。患者排尿后,取下尿垫套,清水清洗会阴部,重新更换。一个尿垫套的容量可达250~350ml。讨论:临床常用尿壶、各种接尿器、纸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