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26篇
医药卫生   63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结合中医方解配伍理论对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基于TCMSP中药系统生物学分析数据库收集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借助LC-MS技术对所筛成分进行分析,通过TCMSP检索和Pharmmapper软件预测获取各成分主要的作用靶标,并通过DIP数据库,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建立药物靶标与炎症疼痛靶标的关联,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通过网络特征分析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的作用靶标,阐释其抗炎镇痛的主要作用机制。结果根据网络分析,共有44个炎症疼痛靶点与气滞胃痛颗粒密切相关,其中直接作用靶点有20个,主要是对环加氧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等蛋白酶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NL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与炎症疼痛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结论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该研究为深入阐释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且进一步说明了中医药古方配伍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麦冬类中药组织切片计算机三维重建图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麦冬类中药组织连续切片三维重建与动态显示,为计算机辅助生药学鉴定和教学提供了新的三维图像技术和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3.
论道地药材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生物物时化学的角度,阐明中药四性(寒、热、温、凉)的客观真实性。方法 利用微量量热法,测定了大肠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热谱曲线,得到了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和生长速率常数(K)、抑制率(I)、半抑制率(IC50)、热焓(△H)。根据生物热动力学通用数值,结合本草文献报道,综合分析了参叶和参花药性的差异所在。结果 参叶和参花抑制细菌生长的热谱曲线,其形状基本相同,随着药物浓度的加大,代谢过程的停滞期延长,生长代谢峰后移;其移力学参数势焓(△H)存在较稳定的差异--参叶降低了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热量的释放,而参花增加了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热量的释放。结论 微量量热法可作为刻划中药药性的一个新的有效手段,亦可作为中药活性筛选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5.
曹梦珍  黄倩  牛明  赵旭  肖小河 《中草药》2023,54(10):3150-3157
目的 从鳖甲临床抗肝纤维化功效出发并结合近红外光谱,探索建立关联抗肝纤维化活性的鳖甲质量生物活性评价方法。方法 建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的LX-2肝纤维化细胞模型,采用qRT-PCR检测鳖甲对I型胶原(type I collagen,COL1)mRNA表达的影响,计算鳖甲对COL1 mRNA相对表达量的抑制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鳖甲对COL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评价鳖甲在细胞模型上的抗肝纤维化生物活性。采集并处理不同批次鳖甲药材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通过谱-效相关分析探究鳖甲药材近红外光谱数据与其抗肝纤维化活性的相关性,筛选活性波段,建立鳖甲的效应近红外谱,以效应近红外谱下面积评价鳖甲药材的质量。结果 体外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鳖甲水提物(water extract of Trionycis Carapax,WECT)处理组细胞中COL1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0.01);基于谱-效相关分析,共筛选得到R>0.6、P<0.05且波数大于8 cm−1的活性波段3个,分别为5226~5235 cm−1、5943~6071 cm−1与6379~6396 cm−1,以3个活性波段下面积为指标,建立鳖甲药材的效应近红外谱,计算各特征波段下面积和,并分析其与生物活性的相关性,两者相关系数R为0.813 53。结论 WECT可抑制LX-2细胞外基质的产生来治疗肝纤维化;效应波谱下面积和(5226~5235 cm−1、5943~6071 cm−1与6379~6396 cm−1)作为鳖甲药材的质量评价系数,用于评价鳖甲药材的质量,可区分不同批次鳖甲药材的抗肝纤维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醇提物对体外巨噬细胞极化调控机制及对M2样巨噬细胞促进4T1细胞迁移和集落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淫羊藿醇提物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活力的影响,确定淫羊藿醇提物的安全作用浓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q RT-PCR检测淫羊藿醇提物对M2样巨噬细胞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和CD163表达的影响;采用q RT-PCR检测淫羊藿醇提物对M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相关基因炎症区域1(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 1,Fizz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几丁质酶3样分子3(chitinase 3-like 3,Ym1)、趋化因子24(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24,CCL24)、巨...  相似文献   
7.
梁龙鑫  任璐彤  刘婷婷  高源  徐广  肖小河  柏兆方 《中草药》2023,54(11):3524-3533
目的 研究甘草中有效组分对脓毒血症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构建体外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激活模型及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模型筛选出甘草抗炎、抗氧化应激的有效组分,采用ip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20 mg/kg)诱导C57BL/6小鼠脓毒血症致死模型以及脓毒血症模型,评价致死模型中小鼠的生存率及脓毒血症模型小鼠腹腔灌洗液中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渗出细胞中的占比以及外周血和腹腔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 基于BMDM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模型筛选出甘草中有效组分刺甘草查耳酮,可显著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asparate protease-1,Ca...  相似文献   
8.
运用RAPD技术刻划了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的遗传背景差异,并结合经典分类和异地栽培观察和聚类分析,初步澄清了姜黄属植物的一些分类学争议,从DNA分子水平上为姜黄属植物分类与中药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肝靶向氧化苦参碱毫微粒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出肝靶向氧化苦参碱毫微粒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以毫微粒的包封率作为考察指标,系统观察法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结果 得到的毫微粒粒子均匀圆整,平均粒径100-200nm之间。包封率较高,平均为87.06%。结论 工艺先进可行,可作为生产工艺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茵陈蒿汤中蒿属香豆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太华  毕元  肖小河  袁海龙 《中草药》2003,34(7):603-604
目的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茵陈蒿汤中蒿属香豆素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 以蒿属香豆素为指标,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富集茵陈蒿汤中蒿属香豆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提取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吸附30min后,以5倍树脂量的蒸馏水洗去杂质,再以3~4倍树脂量的70%乙醇洗脱蒿属香豆素为最佳工艺。结论 此法可较好地富集茵陈蒿汤中的主要有效成分蒿属香豆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