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治疗(CPT)联合纤维支气管镜(FB)灌洗对肺结核(PTB)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125例PTB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CPT联合FB灌洗。比较两组治疗7 d后排痰效果和治疗24 h后日排痰量;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IP)、平均动脉压(MAP)、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排痰总有效率、日排痰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RR、PIP、MAP、PaCO2显著降低,SpO2、PaO2、OI显著升高,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CPT联合FB灌洗对PTB患者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排痰效果和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INH、RFP所致药物热的发生情况。方法由结核专科医师提供病程记录,医嘱单,实验室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和总结32例INH、RFP所致药物热的发生情况。结果32例药物热患者中,INH所致者3例,RFP所致者26例,INH和RFP共同所致者3例,85%的药物热发生在服药后30d之内。结论应重视INH,RFP所致的药物热,提高对药物热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浆膜腔积液结核感染T 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在结核性浆膜炎诊断中的价 值。方法 选取2014 年8 月-2016 年3 月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住院的152 例可疑结核性浆膜炎患者,按 最终诊断分为结核组和非结核组,两组行浆膜腔积液的腺苷脱氨酶(ADA)、结核分枝杆菌培养、T-SPOT.TB 及结核杆菌脱氧核糖核酸检测(TB-DNA),比较4 种方法在结核性浆膜炎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 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患者T-SPOT.TB、ADA、TB-DNA 及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敏感性分别 为88.2%、45.2%、9.8% 和18.6%,特异性分别为86.0%、80.0%、98.0% 和10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8%、 82.1%、90.9% 和10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2%、41.7%、34.8% 和37.6%。T-SPOT.TB 诊断结核性胸膜 炎、结核性腹膜炎及结核性心包炎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SPOT.TB 与ADA、TBDNA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SPOT.TB 检测ROC 曲 线面积为0.893(59%CI :0.834,0.952)。结论 浆膜腔积液T-SPOT.TB 检测比ADA、TB-DNA、结核分 枝杆菌培养更适用于诊断结核性浆膜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结核咯血的作用与预后。方法因结核咯血住院的患者65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49岁。62例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术以及BAE,3例无法实施BAE。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结果 62例患者即刻止血,5例患者一个月内再出血,8例患者一个月后再出血。并发症包括2例支气管动脉穿孔;1例栓塞剂回流;2例肩痛;1例胸痛。结论 BAE具有止血快、疗效好等优点,是治疗咯血的一种有效疗法,它能让不适合外科手术的结核患者避免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阶段,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7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55名全日制本科护生,并向其发放护生专业认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专业认同得分为(61.1±9.7)分,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职业满意度、职业选择标准护生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所在地(P <0.05)。结论 本科护生专业认同水平一般、波动大和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教育者需从多方面稳定并提升护生的专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活检(PCNAB)应用于肺部疾病的价值。方法 615例患者(591例为初次穿刺,24例为再次穿刺)在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术。该手术使用的器材为20G的自动活检枪(共519例)或者20G的穿刺针(96例)。术后评价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初次穿刺与再次穿刺的病理结果的一致程度和行再次穿刺活检的原因。结果 615例患者中有345例为肿瘤患者,270例为非肿瘤患者。345例肿瘤患者中有307例为原发性的肺恶性肿瘤,34例为转移瘤,4例为良性肿瘤。再次活检率为4.1%(24/591)。自动活检枪与穿刺针作为再次活检的工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3 4)。患者再次活检的原因有14例为病理结果不确定(9例再次活检后确定为恶性肿瘤),10例是因为未得到期望的结果(3例再次活检得到与初次活检不同的结果)。PCNAB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4%(70/615)。结论 PCNAB是诊断肺部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再次穿刺活检对病理结果不确定或者不满意的患者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类赫氏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科2010年至2012年收治22例类赫氏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类赫氏反应发生率1.3%,多数为青壮年,表现为病灶暂时性恶化等,多在抗结核治疗初期的1~3个月发生。结论类赫氏反应多发生在抗结核治疗的初期,维持原治疗方案和积极对症处理,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