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气道炎症病理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气道粘膜炎症的病理特征,并与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进行比较。 方法: 对11例EB患者行纤支镜支气管粘膜活检,并以10例正常对照、10例CVA和14例典型支气管哮喘的支气管粘膜标本作对照。光镜下测量各组气道粘膜上皮的基底膜厚度,并通过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技术,计算EB和CVA组气道粘膜固有层中炎症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的浸润密度。 结果: EB组支气管粘膜基底膜厚度[2.92 μm(2.10-6.50)μm]显著高于对照组[2.08 μm(1.62-3.40 μm)], P<0.05,同时显著低于CVA组[5.64 μm (3.23-8.48 μm)], P<0.05,而CVA组的基底膜厚度又显著低于典型哮喘组[9.08 μm (6.61-11.99 μm)], P<0.01;EB组气道粘膜固有层可见肥大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散在分布,浸润密度分别为[75 cells/mm2(35-112 cells/mm2)]和[7 cells/mm2(0-31 cells/mm2)],显著低于CVA组[148 cells/mm2(34-200 cells/mm2),114 cells/mm2(1-768 cells/mm2)], P<0.05,淋巴细胞浸润密度无显著差异。 结论: EB是以嗜酸细胞浸润为特征,涉及多种炎症细胞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但气道粘膜基底膜厚度显著低于CVA和典型哮喘,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低于CVA,均可能是EB缺乏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3.
病例资料 患者男,61岁.因慢性咳嗽1年余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阵发性连声咳,白天夜间均咳,无明显季节性.伴咳大量白黏痰,入睡后明显,易引起咳嗽,严重影响睡眠,偶感咽痛.无反酸、烧心感;无胸闷、气喘;无鼻塞、鼻痒、流涕等.查体:咽无明显异常,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双肺均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外院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肺功能检查示正常;鼻窦CT示左侧鼻窦少许炎症、上颌窦囊肿、筛窦少许炎症;鼻咽镜示慢性咽炎改变;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4.
分析总结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所施行的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处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慢性咳嗽患者咳嗽程度的异同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按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进行病因诊断,收集单一病因慢性咳嗽患者150例,通过咳嗽积分评价,比较不同病因患者日间及夜间咳嗽程度的差异及其与年龄、性别、病程的关系。结果纳入患者包括鼻后滴流综合征24例,咳嗽变异型哮喘26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20例,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31例,变应性咳嗽30例及感染后咳嗽19例。各组间的日间咳嗽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变异型哮喘组的夜间秋分明显高于鼻后滴流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变应性咳嗽及感染后咳嗽组(均P〈0.01)。分别对日间咳嗽积分和夜间咳嗽积分进行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日间咳嗽积分有关(P〈0.05),性别与夜间咳嗽积分有关(P〈0.01)。结论不同病凶慢性咳嗽的日间咳嗽程度类似,但咳嗽变异型哮喘夜间咳嗽程度显著高于其他病因的咳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行电解离弹簧圈栓塞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术前经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颅内动脉瘤患者51例,均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5~8μg/kg、维库溴铵0.1 mg/kg、丙泊酚1.5~2.0mg/kg.麻醉维持:丙泊酚3~6 mg/(kg·h),吸入1%~2%异氟烷,间断给予芬太尼2~3μg/(kg·h)、维库溴铵0.03~0.05 mg/kg.术中根据手术需要行控制性降压.结果 51例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栓塞后即刻行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腔填塞满意.结论 选择全身麻醉对减少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非常有利,为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抗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单克隆抗体(TAP McAb),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将人工合成的TAP与血蓝蛋白(KLH)交联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有限稀释法筛选出能稳定分泌TAP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结果 细胞融合率85.03%,经4次克隆化后获得10株能稳定分泌TAP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经免疫球蛋白亚类鉴定,除1株为IgG1外,其余9株均为IgM类;染色体数目为92~101条;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效价为1:20~1:160,腹水效价为1:3200~1:25600;特异性试验表明,抗TAP单克隆抗体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人白蛋白、胰蛋白酶、淀粉酶均无交叉反应;中和抑制试验表明,培养上清及腹水中的抗体能明显被合成多肽TAP及为急性胰腺炎患者尿液所中和;对其中5株细胞株进行相对亲和力分析结果表明,2C3〉8C6〉6H7〉6F7〉8810。结论 成功制备了抗TAP单克隆抗体,为建立敏感、特异的TAP免疫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罗炜  石翊飒  刘亚玲 《临床医学》2008,28(12):102-104
目前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已证实可乐定和新斯的明均有镇痛作用,而既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种药物分别单独或与其他麻醉镇痛药、局麻药结合应用于临床镇痛,虽然取得了较好的镇痛效果,但同时出现的副作用较多.本文通过阐述两种药物的镇痛机制,探讨能否通过二者联合应用途径的改变或剂量的调节,更好地应用于临床镇痛,既能增强镇痛效果,又可减少副作用,抑制机体应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伴有咽喉炎样表现的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分布。方法收集2002年12月至2010年3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门诊伴有咽喉炎样表现的慢性咳嗽患者。按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进行病因诊断,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进行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食管24小时pH值监测等检查,结合治疗反应确定病因诊断。结果共纳入伴有咽炎样表现的慢性咳嗽患者326例,男176例,女150例;平均年龄(41±13)岁,病程中位数为24个月(2~480个月)。最后明确诊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或鼻后滴流综合征73例(23.31%),咳嗽变异性哮喘61例(18.71%),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70例(22.47%),胃食管反流性咳嗽54例(16.56%),变应性咳嗽48例(14.72%),其他病因28例(8.59%),病因不明12例(3.68%)。伴发咽喉炎样表现的各个常见病因之间比例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伴有咽喉炎样表现的慢性咳嗽患者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比例与其他病因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单纯的咽喉炎样表现对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没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罗炜  石翊飒  李涛  张双银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699-1700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多发病和常见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被认为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最佳方法.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而得到临床普及,一般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有助于早期发现TULIP综合征。盐酸氯普鲁卡因为盐酸普鲁卡因的氯化同类局麻药,目前已应用于临床,但在老年患者TURP硬膜外麻醉中的报道较少。我们自2008年6—10月选择了100例60—80岁的老年BPH患者,观察该药用于TURP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