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鸡胚盘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鸡胚发育为X期的鸡蛋中取胚盘细胞,经原代培养后用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作为标记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LEGFP-C1转染鸡胚细胞观察GEFP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不同条件下的活细胞均见有EGFP基因的稳定表达,这提示通过EGFP基因转染鸡胚盘细胞可连续且直接观察活细胞中的表达,为转基因鸡的研究提供一实用的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我国中学生视屏时间及自伤行为现状,探讨在不同心理亚健康状态下视屏时间与自伤行为的关联.方法:选取沈阳、新乡、广州和重庆4个城市的中学生13817名,使用自伤行为及久坐行为调查问卷调查自伤行为和视屏时间,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价心理亚健康状态.结果: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2 h/d者分别为2085人(15.1%)、8077人(58.5%),心理亚健康状态者2997人(21.7%),有自伤行为者3899人(28.2%).调整地区、性别、年级、吸烟、饮酒和年龄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日视屏时间>2 h/d在非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中与自伤行为无统计学关联,而在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中,学习日视屏时间>2 h/d是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OR=1.27);无论中学生是否存在心理亚健康状态,周末视屏时间>2 h/d均是自伤行的危险因素(OR=1.37、1.39).结论:较长视屏时间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且视屏时间较长、心理亚健康状态可能和自伤行为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学生同伴依恋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为青少年心理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方便抽样方法,对安徽省淮北市6所中学2 707名中学生同伴依恋和攻击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 707名中学生同伴依恋总分和攻击行为总分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学段差异,同伴依恋总分女生高于男生,初中学生高于高中学生;攻击行为总分男生高于女生,高中学生高于初中学生。同伴不安全依恋的中学生攻击行为总分显著高于同伴安全依恋的中学生,同伴依恋与攻击行为显著负相关。结论良好的同伴依恋关系可以减少攻击性行为,应重视青少年同伴安全依恋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免疫应答不同期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HBcAg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分泌细胞数,探讨其在评价患者体内非溶细胞机制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能力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83例免疫耐受期、49例免疫清除期患者和18名健康人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结果健康人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为11~19个/4×105个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62.2%的免疫耐受期CHB患者低于正常值,44.9%的免疫清除期CHB患者高于正常值。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与HBV DNA水平未发现有相关性,而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与HBeAg S/N值在一定范围内有正相关趋势。13例免疫耐受期患者经乙型肝炎疫苗及草分枝杆菌制剂治疗3~6个月后,12例患者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采用ELISPOT测定HBc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大多数CHB患者免疫应答能力,并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伤与自杀心理行为的流行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方便抽样方法,对安徽省淮北市6所中学2 707名中学生的自伤和自杀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 707名中学生最近1 a内自伤行为的总报告率为35.2%,62.4%的自伤行为者具有反复性(≥3次),排名前3位的自伤行为分别为故意打自己(19.0%)、故意掐伤自己(15.7%)、故意拽头发(12.2%);自杀行为总报告率为16.8%,32.5%的自杀行为者具有反复性(≥3次),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16.2%,7.4%,3.1%。女生总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报告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均高于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自伤行为的中学生自杀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无自伤行为者(P值均<0.01),有自伤行为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风险分别是无自伤行为者的5.571,7.735,8.020倍。结论自伤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应及早对青少年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体重指数与儿童青少年体能指数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与儿童青少年体能指数(PFI)之间的关联.方法 以安徽省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的7~18岁汉族学生共8941人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年龄分层后,将研究对象依据BMI百分位数分为5组:很低(BMI<P5)、较低(P5≤BMI<P15)、正常(P15≤BMI< P85)、较高(P85≤BMI<P95)、很高(BMI≥P95).对各体能测试成绩进行标准化,将其Z分相加算出PFI.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BMI组PFI的差异.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学龄段学生BMI与PFI的关联.结果 8941名学生中BMI很低、较低、正常、较高、很高组的PF1分别为-1.77、-0.91、0.32、-0.17、-0.54,呈倒“U”形分布;BMI正常组的PFI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值均<0.05).回归分析显示PFI与BMI呈正相关,与BMI2呈负相关,表明PFI是BMI的二次函数,随着BMI的增高PFI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变化趋势.结论 BMI与儿童青少年PFI呈现抛物线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3市中学生攻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少年攻击容易引发暴力、犯罪行为,是学校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以往研究显示青少年攻击行为受到家庭、社会、同伴和个人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内外研究均显示具有攻击行为的青少年在自尊、焦虑、情绪和依恋等方面与正常青少年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为此本研究探讨中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剂量乙型肝炎疫苗对体内血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6例健康志愿者,各单次皮下接种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剂量为60μg。在接种前和随后25 d内的不同天数,先后多次取肝素抗凝静脉血,及时用全血三色荧光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表达CD11c+、CD123+和CD80+三型树突状细胞(DC)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3d后,三型DC数均见上升趋势,2周后达峰值,至25 d后,仍维持较高水平。提示皮下接种高剂量乙型肝炎疫苗可激发DC表达受检的三种分化抗原,表明高剂量乙型肝炎疫苗具有可能增强体内DC参与对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2例伴Hp感染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性护理组(n=36)和常规护理组(n=36),均给予抗Hp的三联疗法和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脑梗死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性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Hp根除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检测两组护理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活化率,并统计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强化护理组Hp根除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9.44%,护理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活化百分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强化护理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明显较长,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CD62p血小板百分率显著较低(P0.05)。强化护理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合并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30.55%(P0.05)。结论综合性强化护理干预对改善伴Hp感染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和凝血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瑞  陶芳标  朱鹏  赵玉秋  王磊  王人喜  付继玲  祖萍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1):1335-1337,1340
目的探索青少年青春发育水平与体育锻炼、静坐少动行为以及体脂分布之间的关系,为青春发动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东至县12所小学、初中、高中9~18岁学生5 40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生青春发动延迟组与青春发动提前组较正常组均有更高的BMI值,上臂、肩胛下角和腹部皮褶厚度;男生青春发动延迟组与青春发动提前组较正常组有更高的BMI值,正常组较延迟组有着更高的上臂皮褶厚度,提前组较正常组有着更高的肩胛下皮褶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生中无论青春发动延迟组与青春发动提前组较正常组均有更低的体育锻炼参与率,且在大强度体育锻炼与几乎无体育锻炼项目上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青春发动延迟组与提前组几乎无体育锻炼的比率较正常组高,3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青春发动延迟组与提前组较正常组男、女生均有较高的完成学业等的静坐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春发育水平与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静坐少动行为、体脂分布紧密相联,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者应高度关注青春发动提前的儿童青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