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6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有关专家指出,21世纪为保健医学时代。微生态学迅速崛起和发展,一方面引导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学按其规律发展,另一方面又为保健医学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微生态学的出现提出了抗感染的新战略即由抗菌时代演化为促菌时代。抗生素广泛而大量的使用,在治疗外源性感染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杀灭了机体正常的有益菌群,导致了内源性感染或机会感染。所以治疗疾病时,应全面考虑人体微生态区系,根据体内微生态的特点,祛邪扶正并举,即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又要大力提倡应用微生态制剂。1小儿肠道微生态环境新生儿刚出生时,胃肠道…  相似文献   
3.
蔡江云  郑光强  石霖 《海南医学》2003,14(11):26-27
目的 观察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阿司匹林 (SAP)加普通剂量丙种蛋白 (IVIG) ( 4 0 0 -5 0 0mg/kg·d连用 3 -5天 )及阿司匹林加单剂用丙种球蛋白 (即 1g/kg·d连用 2天 )以及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结论 阿司匹林 +单剂用丙种球蛋白辅以抗凝治疗 ,对减轻临床症状 ,缩短病程 ,减少并发症 ,提高治愈方面有显著疗效 ,而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缩短病程 ,并未加重冠状动脉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石霖  阮国涛 《海南医学》1999,10(2):95-95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常见的新生儿危象.是新生儿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窒息的发生及窒息后的正确复苏至关重要。本文对新生儿科1995年2月-1996年9月收治的174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及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以求找出预防措施,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围产或新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2个月,因右下颌肿块进行性增大1月余于2005年5月31日入院.患儿于出生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颌肿块,并呈进行性增大,无发热,无疼痛,无张口困难或吞咽困难,无鼻衄或牙龈出血,曾在外院就诊拟"淋巴结炎"给予抗感染及局部理疗,效果欠佳,门诊拟"肿物待查:1、神经母细胞瘤?2、恶性淋巴瘤?"收住院.患儿起病后精神尚可,食欲良好,大小便正常.无外伤史.查体:T 36.6℃,R 34次/分,P 134次/分,W 5 kg,神志清,反应好,有喉喘鸣,面色略苍白,右下颌可触及1个大小为12 cm×7 cm肿物,质硬,边界不清,触诊时哭闹,不能移动,表面皮肤可见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舌下软组织肿胀,舌、舌下软组织及下牙龈呈紫红色,心音正常,肺部闻及喉喘鸣音,腹平软,肝右肋下1 cm,质软,脾肋下未触及,未及肿物,四肢无异常.  相似文献   
6.
任莉英  陈颖  石霖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8):1007-1008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肺外并发症和诊治措施。方法对有呼吸道症状和体征,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的,胸部有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05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胸部检查,肺外并发症,治疗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多发生在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其中发热89例,持续性咳嗽97例,其中有痰者91例,喘息12例,62例有肺外并发症,其中消化系统26例,皮肤改变23例,血液系统并发症2例,神经系统并发症7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4例,28例给予口服阿奇霉素治疗,77例给予阿奇霉素静脉输液治疗,51例痊愈,54例好转。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病程长,可出现肺外并发症,阿奇霉素治疗安全,疗效尚满意。  相似文献   
7.
儿童身高受GH1基因多态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PTHR1基因多态性、雌激素及其受体的基因多态性、Y染色体的多态性等影响。在GHD的诊断中,单个IGF-1、IGFBP-3检测逊于GH激发试验,而三者联合使用诊断率及准确皆很高,最具诊断价值。儿童生长障碍的不同时期均可应用生长激素(GH)治疗(骨骺愈合除外),多数研究认为有效而安全,多数研究认为生长障碍儿童青春发动时G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联合应用可使最终身高超过预期身高,芳香化酶抑制剂(AI)临床应用初步认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云南白药鼻饲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 ,是新生儿严重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病情凶险 ,甚至导致死亡。及时有效地止血 ,可纠正失血性贫血和失血性休克 ,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我科近两年应用云南白药鼻饲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 2 2例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诊断标准  (1)临床有呕血、便血症状 ;(2 )排除咽下综合征及外科疾病 ;(3)不包括DIC所致的消化道出血。2 一般资料 我科 1998年~ 2 0 0 0年 4月间收治符合诊断标准者 42例 ,随机用云南白药治疗为治疗组 2 2例 ,未用云南白药治疗为对照组 2 0例。治疗组 :男 13例 ,女 9例。年龄1~ …  相似文献   
9.
例1:女,33d,因“咳嗽、气嗽、气促3d,发热、腹胀1d”于2004年4月11日入院。患儿为第1胎,足月顺产,母乳喂养。3天来咳嗽,为轻咳,每次咳嗽2-3声,无痰,伴鼻塞、气促、口吐少许泡沫,吃奶减少,精神萎靡,夜间睡眠欠佳,大便黄色稀烂,龟少,带少许粘液,无脓血,尿呈茶色,最可,入院前1d下午出现发热、腹胀,到当地卫生院就诊,测体温37.8℃,无抽搐,予阿莫西林颗粒口服治疗1d,病情无好转,门诊拟“肺炎、败血症”收住院。  相似文献   
10.
陈江  任翼  何娜  石霖 《安徽医药》2017,21(12):2189-2191
目的 通过比较儿童过敏原免疫治疗前后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明确B细胞亚群在过敏原免疫治疗(AIT)治疗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32例儿童过敏原免疫治疗前后1年B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另选取32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AIT治疗后活性B淋巴细胞的相对数和绝对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 =0.001),其余B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原免疫治疗直接影响B淋巴细胞细胞分化,导致活性B细胞计数减少.活性B细胞计数或可作为AIT治疗效果及是否需要继续治疗的评估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